【中藥傳奇】豬牙皂的傳說故事

2021-02-07 安濟生


  皂莢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果實,又名雞棲子、皂角、大皂莢、長皂莢、懸刀,分布四川、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等地。

  皂莢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豬牙皂始見於《名醫別錄》,有「豬牙皂良,九月十月採莢陰乾」。皂莢與豬牙皂同生一樹,豬牙皂是皂莢樹老或損枝等原因而生成的畸形果實,藥用這種畸形不良果實比一般皂莢要好,人稱豬牙皂,別名小皂莢、小牙皂、眉皂、牙皂等。

  宋代龐安時《傷寒總病論》記載:元袥五年(1090年)湖北蘄州、黃州一帶,自秋至春流行急喉痺(白喉),死人頗多,速者半日或一日而死。黃州一名叫潘昌的推官,得一「黑龍膏」,(用皂莢為主藥熬成的膏),專治各種喉痺,治癒了不少人。《本草綱目》中錄入其方(皂角、人參、甘草)的製法、主治及用法,並認為皂角吹之則通上下諸竅,服之則治風溼痰喘、腫滿、殺蟲,塗之則散腫消毒、搜風治瘡。

  皂角刺入藥始見於《本草圖經》,蘇頌用皂角刺與米醋熬後塗瘡癬奇效。

  宋代錢竽《海上方》詩云:

  懸梁自縊聽根源,急急扶來地上眠。

          皂角細辛吹鼻內,須臾魂魄自還原。

安濟生中醫傳播平臺】

歡迎您關注安濟生!

安定人心,濟世救人,生生不息,乃是中醫的本份!吾乃小中醫,植根經典,立足療效,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討論,無心做過多的無關療效的爭論!但願我的努力,能給你增添一份真正的健康!

關注安濟生微信公眾帳號

微信頁面

通訊錄→訂閱號→右上角「+」→搜索「anjisheng218」

文章頁面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安濟生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看莊鎮的豬牙皂成熟啦!
    眼下又到了看莊豬牙皂收穫的季節啦,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小小的豬牙皂背後都有哪些大學問吧~豬牙皂的鑑別豬牙皂為豆科植物皂莢的乾燥不育果實皂,有黑色之義。本植物的莢果呈黑色.故名皂莢。因其莢果形似獸角,故又名皂角。其不育莢果形似豬牙,故名豬牙皂。今醫家作疏風氣丸、煎多用長皂莢;治齒及取積藥多用豬牙皂莢。所用雖殊,大抵性味不相遠。李時珍曰:「皂樹高大。葉如槐葉,瘦長而尖。枝間多刺。夏開細黃花。結實有三種:一種小如豬牙;一種長而肥厚,多脂而粘;一種長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為佳。」
  • 科普本草之【豬牙皂】圖文
    豬牙皂【歷史沿革】
  • 識藥丨豬牙皂,古代家庭必備的急救藥,化痰止咳
    又名:豬牙皂角、牙皂、烏犀、小皂、眉皂、小皂莢宋代龐安時《傷寒總病論》記載:元袥五年(1090年)湖北蘄州、黃州一帶
  • 「豬年」裡,你知道哪些中藥是以豬命名的?
    玉帝道:「你命相雖好,卻懶惰成性,今罰你為豬,去吃粗糠。」這段時間恰逢天宮在挑選屬相,這天宮差官把「吃粗糠」聽成了「當屬相」。當即把這胖小子帶下人間。從此,胖小子成為一豬,既吃粗糠,又當上了生肖。//////////在浩瀚的中藥材品種裡,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是以「豬」打頭命名的中藥。
  • 徐長卿,何首烏等有趣中藥名的由來~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趣味中藥名稱吧!又如何首烏,是唐代一個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種不知名的藥物來充飢,因而壽高一百三十歲以上,鬚髮仍然黑潤,所以後人稱這種中藥為何首烏。此外,徐長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動的故事傳說。(劉寄奴與何首烏)例如威靈仙,是說它的藥性威猛,效果靈驗如仙。覆盆子,盆作尿器解;覆盆是指其治療夜尿頻數的效果是可覆其尿器,所以叫做覆盆子。益母草善治產後胎前諸病,所以有益母之名。
  • 中藥的奇怪藥名現象
    (與味道有關)   金銀花、木通、水獺肝、火麻仁、土茯苓。(與五行有關)   風茄子、雲茯苓、雨傘草、雪裡青、雷丸。(與氣象有關)   山藥、川芎、望江南、河白草、海浮石、洋金花。(與地理有關)   豬牙皂、牛膝、羊躑躅、馬寶、雞血藤、狗肝菜。(與動物)   鼠粘子、牛黃、虎骨、兔絲子、龍膽草、蛇蛻、馬勃、羊肉、猴棗、雞內金、狗脊、豬苓。
  • 妙不可言:中藥對聯欣賞
    >新書友點標題下方快速關注編輯/小事他們遊到鼓樓前,看到上面的舊鼓,佛印就想出一個上聯要蘇東坡來對。他說:鼓架架鼓,陳皮不能敲半下(夏)!舊鼓上的兩麵皮子自然是陳皮了,半下是半夏的諧音,陳皮、半夏是兩味中藥名。   蘇東坡想了許久,想不出合適的對句。這時隨哥哥同來的蘇小妹看到東坡的窘狀,便牽了牽東坡的袖子,又指了指廟廊下的一個白紙糊的燈籠。
  • 中藥故事:國公酒的傳說
    關於國公酒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 相傳在明崇禎十七年冬,清兵攻破燕京,福王朱由崧來到南京建立南明王朝,派兵部尚書史可法,率大軍開往江北,築起防線,抵禦南下清兵。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天氣陰冷,雨雪不斷,四處潮溼。就在這種條件下,史可法與將士們一樣,披著鎧甲,眠臥沙場,枕戈待敵,尤其是夜晚,天氣更為惡劣,不久,史可法就覺得渾身筋骨疼痛,胳膊難抬,原來是患了風溼症。
  • 皂莢(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本植物的根皮(皂莢根皮)、葉(皂莢葉)、棘刺(皂角刺)、種子(皂莢子)以及由植株衰老或受傷害後所結的小型果實(豬牙皂)均供藥用,各詳專條。生境分部生長於村邊,路旁,向陽溫暖的地方。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主產河北、山西、河南、山東。此外,東北地區及江蘇、浙扛、湖北、廣西、四川等地亦產。
  • 去大東北看豬牙......花
    也不是去看豬牙,而是去看豬.牙.花。於是花痴的我們來了,來看大東北林下的豬牙....花。記得曾經看到過植物大神餘天一關於類短生植物的描述:早春開花植物很多,但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分布於林下的嬌小草本植物。這些植物大部分具有位於地下的營養貯藏器官,諸如塊根、鱗莖、球莖、塊莖、根狀莖等等。這些器官儲藏著比種子更多的支持植物生長開花的養分。
  • 中藥知識必學:皂莢
    大皂用治溼痰力優,小皂治風痰最勝,得萊菔子治一切痰氣。辛溫可理氣疏風,搐鼻噴噎,可救五絕痰迷、中風不語諸症。外用去垢膩故澡身,盥面用之,療無名腫毒有奇功,不拘奇瘍惡毒,用生肥皂去子、弦及筋搗爛,釅醋和敷立愈,不愈再敷奇驗。以末搐鼻,立作噴嚏,治中風口噤,胸痺喉痺,濟急頗有神效。
  • 阿勒頗古皂/月桂皂
    阿勒頗皂,也稱,「阿勒頗橄欖皂」,「阿勒頗月桂皂」、「敘利亞月桂」,敘利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橄欖油生產國之一,作為敘利亞的第二大城,阿勒頗(Aleppo)遍地都是橄欖皂手工作坊,因此被譽為「橄欖油手工皂的故鄉」。
  • 鄱陽民間故事 | 時光長河裡,讀一段傳奇的非遺故事
    鄱陽民間故事 | 時光長河裡,讀一段傳奇的非遺故事 2020-12-22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魔獸玩家感人故事:一隻「斷牙」的故事!
    當時聽說獵人有一個很厲害的寶寶叫做斷牙,他很想抓一隻,於是他在荒蕪之地斷牙的幾個刷新點守了將近兩個月。他的號每天下線,都會停在斷牙的刷新點,有一天他上線之後,一如既往的尋找著斷牙。功夫不負有心情,經過兩個月的堅守,他終於發現了斷牙。他就在那裡,一隻47級的稀有精英。他告訴我在抓斷牙的過程中,死了好幾次。因為那傢伙出了名的高攻速,當年獵人PVP拿他來對付法系職業。
  • 你常吃的豬乸菜不僅有兩千年歷史,還是一味中藥!
    廣州有個地方曾叫「豬乸口」,你還記得它地名背後的故事嗎?
  • 願你喜歡這塊叫做草的皂皂
    艾葉的名字由來傳說唐朝名醫孫思邈自幼好學,從5歲開始跟隨父親走街串巷給人看病,經常到山上採集藥品。一天孫思邈和幾個小朋友到山上一起玩耍,有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腳崴了,腳腫得很厲害動彈不得。小朋友疼痛難忍,坐在地上哇哇直哭。怎麼辦?孫思邈靈機一動就從地上拔了一把草放在嘴裡嚼爛糊在小朋友疼痛處,過了一會兒,小朋友不哭了,而且腫痛也在逐漸消失。
  • 每日學一味中藥:瓜蔞子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大全查詢表(點擊下面關鍵詞查看文章)A—安息香、艾葉、艾草、阿魏、阿膠、B—布渣葉、白扁豆、補骨脂、薄荷、萹蓄、鱉甲、冰片、扁豆、崩大碗、貝母、萆薢、北沙參、蓽澄茄、北豆根、蓽撥、蚌花、半邊蓮、半枝蓮、柏子仁、
  • 中醫國粹——中藥「群英會」!(一)
    本文重點介紹的是清代國粹——中藥「群英會」!它雖以戲曲「山西梆子」的形式存在,卻也因膾炙人口,而為中醫的繁榮打下了群眾基礎!所以,表面看起來是「藥性梆子戲」,但實際上,如果百姓朗朗上口的哼哼著唱出來,對中醫中藥的科普起著重要的作用!中醫四小經典的《藥性賦》,雖然臨床好用,秒殺疾病,但,說白了,背起來枯燥乏味,所以,百姓打死都不願意背誦,但,藥性梆子戲,多聽,即會吟唱,吟唱日久,藥性默然胸中!寓教於樂的中醫科普,首推「藥性梆子戲」《群英會》!
  • 液體皂與固體皂的區別(鉀皂與鈉皂的區別)
    畢竟液體皂在使用的時候還是很方便的,以下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總結的一些液體皂與固體皂的不同,因為是個人經驗,所以難免有不足,歡迎大家補充。 液體皂,即鉀皂,製作時使用的鹼為氫氧化鉀,以下簡稱鉀皂。 固體皂,即鈉皂,目前通常所說的冷制皂就是指這種皂,大部分人使用並製作的皆為鈉皂,製作時使用的鹼為氫氧化鈉,以下簡稱鈉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