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發現有許多人正在經歷著同樣的困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個觀點,是「如果你解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就相當於解決了人生中百分之八十的問題」。寫完文章後,許多讀者都提出這樣自己的困惑:
「可是,我不知道什麼事情對我最重要啊。」
是啊,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知道,又怎麼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呢?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惑,那麼我推薦你讀一讀《史丹福大學人生設計課》這本書。
因為當我迷茫的時候,這本書就曾經幫我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方向,確定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有那麼重要嗎?
如果你向我提出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我大概率會回答你:
是的,它很重要。
因為我們活著,不是僅僅為了吃飽穿暖;不是為了隨波逐流,虛度美好年華;不是為了一天把8個小時浪費在自己討厭的工作上。
如果,你也認同「尋找人生方向」這件事的重要性,那麼祝賀你,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你的人生或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那麼讓我們直奔主題,究竟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呢?
很簡單,三件事。
02
第一件事,寫下人生的三個選擇。
我們的人生路上似乎總是有無數中選擇,每一個方向都藏著無限的潛力,和無窮的風險。如何作出最正確的那個抉擇,就成了最讓我們苦惱的人生大事。
在人生面前,每個人都有選擇強迫症。
但很多人沒發現的是,最重要的其實不是立刻做出選擇,而是先把這道選擇題的選項都搞清楚。
有些人還沒弄明白自己面前到底有哪些選項,就匆忙做出了決定,再後悔時卻要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所以,看清自己面前究竟有哪些選擇,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
普遍來說,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你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你大學時選擇的專業,或者正在做的工作,都可以成為你的第一種選擇。許多人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正在錯誤的道路上行走,實際上,不是這條路本身存在什麼問題,而是你還沒發現這個行業進步的訣竅而已。
如果你認真投入精力,在自己原本的領域中努力耕耘,那麼不久的將來,你也可以摸索到屬於自己的方法,從工作中體會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但如果你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適應之後,發現自己確實不適合目前的領域,那麼你可以試著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你現在的工作忽然消失了,你會選擇做什麼工作呢?
這個回答,就是你的第二種選擇。
第二選擇很像是正式工作之外的一份副業,它存在的意義在於提醒你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之外,還有什麼能幫助你賺到錢呢?
當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是個好兆頭,因為它預示著你有更強的獨立能力,也開始尋找自己真正適合併且熱愛的方向。
或許有些朋友會發現,這兩種選擇都是非常現實的選擇。在選擇中,工作就是工作,它最直觀地反映出了你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但僅僅是工作,並不能完全滿足我們對於幸福生活的全部想像。
所以還有第三種選擇:
在不考慮金錢和社會評價等外界因素的前提下,你最想做什麼工作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更加輕鬆,也更加愉快。這個選擇可以有很多種,它們都指向了一個名字,那就是「夢想的工作」。
動物管理員?煎餅攤老闆?
平面設計師?旅行博主?詩人?
統統沒問題!
這個過程需要你進行瘋狂的頭腦風暴,去設想任何自己喜歡做的工作,並且把它寫在紙上。
03
當我們在思考人生方向這件事的時候,最重要的思路其實是,把自己當成一個設計師。
用設計的思維,去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你的人生是一件工業品,還是藝術品?」
如果你還在上學讀書的話,其實你已經比別人領先一步了。因為尚在學生時代的你,不用過多的去考慮如何儘快實現經濟獨立這件事,也不用為社會上的瑣事耗盡精力,無暇去規劃自己的夢想和未來。
如果你已經踏入了工作崗位,但選擇的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麼或許你可以先為自己留下一段緩衝期,讓自己先找到自己的喜歡的工作,等時機成熟之後,再逐漸轉移生活的重心。
在之前的選擇中,我們已經發現了自己最喜歡的許多種工作,但遺憾的是,它們大多數都聽起來很夢幻,很不切實際。
我們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嘗試。
沒錯,你可以給自己列一個夢想職業的清單,這個清單上最好有五到十種你最喜歡的工作,然後,去嘗試它們!
這個主意聽起來好像有些瘋狂。
實際上,這是個非常棒的人生狀態:「我發現了很多適合自己的選擇,而且決定從某個選擇開始先試試看。」
而且,「嘗試」這件事,或許沒你想的那麼難。
大多數職業的嘗試,僅僅用兩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因為它實際上是一種試探,一種對未來的探索,去了解這種職業背後的真實生活和狀態是怎樣的,而非要求你在嘗試中投入你的全部。
舉個例子。
曾經有段時間裡,我忽然產生了一個很不切實際的想法,我想當一名數學老師,因為我覺得解數學題的過程很爽,而且我好像還擅長給別人講題。
但這個想法聽起來太瘋狂了,我既沒有相關的專業背景,也沒有任何社會經驗,一旦決定的話,就意味著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考證。
就這樣糾結了大概半個多月,我忽然意識到這種內心的自我掙扎沒有任何實際價值。
光是在腦海裡預設和空想,有什麼用處呢?它只會增加我的自我消耗,讓我的情緒越來越低落而已。
想通了這點之後,我立刻買了考取教師資格證的相關資料,並且給自己三天時間,全情投入地去做這件事,去搞清楚這個職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那麼在這三天裡我都做了哪些事兒呢?
一是在各大網站上搜索在職數學老師的信息。閱讀他們寫的文章和回答,觀察一名高中數學老師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了解到他們會為了沒完沒了地寫教案和準備公開課而煩惱,也會為了鼓起勇氣問題的學生而開心。
二是從頭到尾地把複習資料瀏覽了一遍,考教師資格證的流程和注意事項都有哪些,如果下決心要做這件事的話預計要花多長時間,成功率是多少。
三是踏踏實實做了幾天數學題,看看自己究竟是一時衝動,還是確實能坐得住,真的喜歡做數學題的這種感覺。
這三天過去了……
然後呢?
然後,我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我之所以會產生想當數學老師的想法,是因為對「數學老師」這個概念了解得不夠多。只有了解更多,才能夠認識得更加深刻,更能夠判斷這個職業究竟是出於一時的熱情,還是認真的考慮。
或許有人會覺得,太傻了,花錢買資料是浪費,把時間投入在沒用的地方也是浪費。
這種說法也有道理。
可是如果我不去試一下,可能我的下半生每一天腦海中都會重新出現這個念頭,然後想著「如果我是個數學老師的話,生活會不會更好」。
所以,用三天時間,弄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是很划算的一件事嗎?
這就是設計思維的一種原則:
「快速失敗,在失敗中前進。」
04
最後,咱們來聊聊第三件事。
文章的標題在討論「人生方向」這件事,那為什麼好像整篇文章都在討論「工作」這件事呢?
這實際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選擇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呢?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那麼不妨讓我們再深入一些。
你堅持工作的原因有哪些?
是什麼讓你的工作變得更有趣?
當不斷地追問自己關於工作的這些問題,並且給出肯定的答覆之後,那麼這些答案聚集到一起,就是你的工作觀。
那麼讓我們拋開工作這個話題,談談人生。
你人生中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什麼讓你的人生變得更有趣?
我們不僅關注你對工作的看法,更關注你對人生的想法。
有很多人在反思自己的「工作觀」和「人生觀」的時候,都會產生極大的頓悟感。
因為只有當工作觀和人生觀達到和諧一致後,我們才會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更清醒的認識,生活也會變得更有意義。
但此時的你,無需為自己沒有方向感到焦慮。
因為這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最完美的人生」。相信我,每個人都擁有足夠的天賦和精力,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這種生活不僅只有一種。
正如書中所說:
「每種生活都可以是真誠的、有趣的,而且可以創造出價值。」
而這種生活,就在你的面前。
你往前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離它更近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