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全國連續多地出現了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測出了新冠病毒陽性!
通過對部分公開報導的梳理,近期以及曾受廣泛關注的冷鏈系統食品及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事件如下:
山東
山東濟寧梁山縣
11月12日 1份外地銷往梁山縣的進口冷凍牛肉製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山東濟南
11月13日,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山東濟寧泗水縣
11月14日,發現一份進口冷凍水產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山東青島
10月17日 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調查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山東乳山
10月30日 乳山市發現1份外地銷往乳山市的進口冷凍豬肉製品及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山東煙臺
8月9日 3份冷凍海鮮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除少量加工出口外,其餘產品均儲存在冷庫中,未流入市場。
山東湖北
湖北武漢
11月12日 從青島黃島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去骨牛肉臀腰肉心外包裝樣本有3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天津
天津濱海新區
11月8日 中新天津生態城海聯冷庫1份冷庫門把手樣本核酸檢測為陽性、1名冷庫裝卸工人核酸檢測呈陽性。
本批出現陽性的進口冷凍食品為凍豬肘,來自德國不萊梅港。
11月5日,該批共計28.10603噸貨物全部安排車輛運往山東德州。天津檢出陽性後晉、冀、魯三地進行緊急排查其中兩地從京津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檢出陽性。
天津靜海區
11月11日 靜海區臺頭鎮傑群水產批發店的一份大比目魚外包裝塗抹樣本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天津福建
福建泉州
11月12日 豐澤區隆凱冷庫發現4份冷凍貨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11日入庫後尚未對外銷售,沒有流入市場。此次排查是根據天津市《關於通報涉事冷凍貨品情況的函》。
天津甘肅
甘肅蘭州
11月13日 焦家灣冷凍廠發現1份來源於天津港冷鏈蝦的蝦內包裝樣品核酸檢測陽性。
上海福建
福建廈門
11月15日 1份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核酸檢測陽性。
該批法國進口豬肉是從上海洋山港入關,共25噸。10月14日運抵廈門某冷庫儲存至今,整批凍品未使用,沒有流入市場。
河南、陝西、遼寧、深圳
河南鄭州
11月13日 在一批產地為阿根廷的冷凍豬肉的外包裝抽檢標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陝西西安
11月14日 閻良區新興街道邰家村金東組王某利家冷庫和邰家組李某平家冷庫中檢測出1份阿根廷進口冷凍豬肉外包裝核酸陽性。
遼寧大連
7月3日 大連海關從裝載厄瓜多生產的凍南美白蝦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深圳龍崗
8月11日,深圳市龍崗區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為何近段時間會密集出現
冷鏈食品檢測呈陽性的事件?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分析稱,新冠病毒喜歡冷的環境,溫度越低,病毒存活時間越長。冷鏈環境為病毒提供了比較好的生存環境,所以冷鏈為病毒提供了遠距離傳送的載體。
據吳尊友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因為境外全球新冠疫情變得更加嚴峻,單日全球報告病例數超過了50萬例,這使得新冠病毒汙染機會增大。
第二,隨著北半球冬季到來,溫度降低,使得病毒存活時間更長。
第三,各地加強了對冷鏈產品的檢測監測工作,使得被汙染的物品能及時被發現出來。
這三個因素,使得短時間內全國多地發現了進口物品受到了汙染。
除了冷鏈,境外貨物都應做到批批檢測
除了冷鏈,吳尊友還表示,境外貨物應該都做到批批檢測。新的研究發現,原本以為只有冷鏈運輸環節作為新冠病毒載體,實際上進入冬季以後,很多貨物運輸也產生了類似於冷鏈運輸的環節。
所以:
除了冷鏈以外,其他涉及到國外的貨物也要加強檢測,包括物品的環境、物品外包裝、物品本身都要進行檢測,要做到批批檢,增加抽樣比例。
第二,要對傳送、運輸國際物品的載體,包括貨櫃進行環境採樣;
第三,對從業人員定期進行核酸檢測,以便疫情還在萌芽階段就予以撲滅;
第四,在管理方面,要加強行業監督管理,使得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此外還要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防控意識。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各地對進口冷鏈食品要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海關、交通、衛生、市場監管、地方政府及相關生產經營單位的工作分工被逐一明確。
10月中旬,印發了《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對生產、裝卸、運輸、貯存及銷售等各環節作出了細緻規定。
吳尊友介紹,這些文件的貫徹落實,使得全國各地加強了對這一類產品的檢測。主要通過抽檢,對每一批進入市場的海外產品,進行外包裝的塗抹、內包裝塗抹,取得樣本經過實驗室核酸檢測後,就能發現是否受到汙染。
只有貫徹這些措施,才能堵住物品作為載體把病毒傳入中國的渠道。
張伯禮:收取國外高風險地區快遞也要保持警惕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多地發現新冠病毒明確存在「物傳人」的情況,外防輸入,防人也應防物。
由於國外無症狀感染者數量激增,除了進口海鮮食品之外,一些國外高風險地區空運的快遞包裹、信函等外包裝如果攜帶新冠病毒很難發現,大面積消殺也難實施。
因此公眾對來自國外高風險地區的快遞包裹信函也要做到全面消殺,查收快遞時戴好口罩、手套,若是不急需,可打開放置在陽臺通風地方過幾天再處理,防患於未然。
部分網友呼籲停止進口可行嗎?
自從國內各地普遍進入秋冬季節,氣溫降低,冷鏈暴雷,網絡上「停止所有進口業務」的說法就不絕於耳。然而在全球一體化已走到今天的時代,這種「一刀切」的辦法真的可行嗎?
也有部分網友認為,貿易依然進行無妨,監管不放鬆就可以放心。
也有一些網友持相反意見,認為完全不應該停止進口。
來源:健康界
作者:暗子
部分內容及數據自:南方都市報、北京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