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正在崛起,成為在國際舞臺上一張張彰顯國家形象的靚麗名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躋身進入世界500強的名單之中。
就在近期權威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了2020年全球品牌價值五百強名單。在該名單前十品牌中,美國佔據了六席位,亞馬遜、谷歌、蘋果穩坐前三甲。三家中國企業進入前十,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平安和華為。而另外一個中國品牌小米排名316。
讓筆者感到意料之外也完全情理之中的是這次華為以650.84億美元躋身第十!同樣的排行榜2019年華為排名12,2018年排名25。
華為可以說作為我們值得驕傲的民族品牌發展迅猛,進步神速。
在過去的2019年華為可以說歷經驚濤駭浪。由於華為在5G領域攻城掠地,已在全世界30個國家獲得了46個5G商用合同,5G基站發貨量超過10萬個,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的世界科技領先地位。於是美國便開始了對華為的全面打壓,美國商務部更是出臺了實體清單。谷歌也宣布終止提供對華為終端GMS服務,導致華為在國外市場的份額同比2018年下降了近30%。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一夜之間啟動備胎計劃,宣布了自己的鴻蒙OS系統和HMS生態服務的搭建工作,並在今年發布了首款搭載HMS服務的新款旗艦手機華為P40系列產品。4月華為發布的「麒麟710A代表了手機移動晶片實現國產化零的突破,這是中國半導體晶片技術的破冰之舉。
在如此惡劣的處境之下,華為依舊佔據了世界五百強前十的名額,與多年來的巨額研發投入密不可分。2019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人民幣(約合186億美元),佔全年銷售收入的15.3%。
反觀另外一個中國品牌小米,雖然也躋身進入了全球500強企業的316名,且2019年總收入2058億,但研發投入僅有75億元,只佔總收入的4%,華為的研發投入幾乎是小米的18倍。
在前幾年小米也高調宣布投入研發澎湃處理器,不過直到現在也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小米由於科研技術的薄弱,小米的手機處理器,屏幕、基帶、相機等核心配件基本是靠外採。小米雖然依靠性價比佔據了很好的市場份額,但科技實力和研發能力明顯要落後於華為。雖然同樣是世界品牌五百強企業,但在行業的地位跟華為比絕對不是可以同日而語的。假如小米也同樣面臨美國的打壓 ,想必局面會大相逕庭。
這裡筆者認為,華為、小米包括oppo,vivo作為國內手機產業的中流砥柱,不管他們的經營戰略模式有何不同,應該在良性競爭的前提下相互分工合作,加大各自優勢領域的科技研發投入,謀求更大發展,同時帶動上下遊產業的良性發展。目前來看無論是半導體晶片還是軟體系統應用層面,華為已經做到了國內的領先,但僅僅依靠它一家力量還遠遠不夠,HMS生態不應僅僅只是一個替代GSM的方案,更應該走向全世界服務全人類。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