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井沿三兄弟劉冰葉曉明馮世傑,為什麼跳樓的只有劉冰?

2020-12-14 墨落說情感

電視劇《天道》是我刷了好幾遍的劇,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我反覆精讀的一本書。

在小說的整個脈絡裡,葉曉明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不是他一開始就認定丁元英是高人,就不會有後續一系列事情的發展。

來看看丁元英對他的評價:

葉曉明的確是個聰明人。

第一,有識人的眼光,否則不會認出來丁元英是個高人。

第二,既上得了臺面,又有點小見識。

在北京,與斯雷克和樂聖公司的經理訂購套件和功放時,每一句話都掉不地上。

看得一旁的劉冰只有傻笑的份兒。

論「現炒現賣」,什麼時候該出風頭,什麼時候該收著點,他拿著的也很到位!

比如說,電視劇裡刪除的這一小段兒:

在飯店裡吃完飯出來,請兩位「對手」來店裡聽唱片。

機柜上的三張唱片是葉曉明事先挑好的,是個三個《流浪者之歌》的不同版本,趙忠濤無論拿到哪一張都會是同一個內容,都會引出同樣的話題。

什麼話題?

這段兒之前馮世傑初識丁元英的時候說過。

葉曉明看著趙忠濤手機的唱片,不失時機地以不經意的語氣說了一句:「這個三個版本我比較來比較去,穆特到底是女人哪,還是欠點兒。」

老趙自然驚訝:「哦?那可是卡拉揚的弟子,偶像級人物。」

葉曉明吧三個版本的唱片拿在手裡說:

「我個人感覺,穆特拉的《流浪者之歌》只能說不錯,還不足以稱得上好字,全是些悲涼、悲傷、悲戚的東西,完全沒有弗雷德裡曼詮釋的那種悲憤、悲壯、悲愴,像宮廷貴婦的哀怨,少了點吉普賽人不屈的精神。穆特的手是一雙女人的手,是上帝給她的,她怎麼都抹不去上帝給她的脂粉氣。」

劉冰聽馮世傑說過這個段子,自然心知肚明,這是把丁元英說的東西,拿出來「現炒現賣」,但他還是佩服葉曉明能在這種場合,把丁元英的話變成自己的東西巧妙地用了一遍!

與葉曉明比,劉冰身上便多了一股濃濃的「土」氣。

虛榮、攀比、沒見識、一窩蜂地填滿了劉冰的人物形象。

他捨不得那臺寶馬車帶給他的東西,在寶馬車的感覺,就像吸D一樣讓他上癮。

他問葉曉明:「葉總,開著寶馬車在北京出入大公司,找點感覺沒有啊?」

這雖然是在問葉曉明,但活脫脫說出了他自己的心聲,那就是,他找到這種感覺了!

他的一句:「天塌了,有個高的(人)頂著呢。「

又暴露了他遇見好處,往上湊,遇見麻煩,往後縮的小人形象。

最致命的還是他的貪婪。

他想要的太多,而他自身的素質和德行,顯然不配。

厚德載物,一個人沒有厚重的德行,即便給了他,他也拿不住。

小丹,說過一句話——不是我自己領悟到的,你給我我也拿不住。我自己領悟到的,才是我自己的。

丁元英是她最親的人,聰明如他,他自然預見到了後來小丹會發生點什麼不測。

所以,丁元英一直在從側面給小丹灌輸些什麼東西。

終於,小丹明白了,想通了,說她這就要辭職刑警的工作,去投身到文化產業中。

只不過,還沒來得及就發生了後來那件事。

同樣是「扒著井沿兒看一眼」的人,為什麼最後劉冰跳樓?

一開始就說,葉曉明是個聰明人,他說過:「這雲裡霧裡的,誰敢當真哪~」

就這一句話,便是「救」了他的性命的核心。

他從一開始,就認定丁元英是個高人,但他自始至終都對這件事持「懷疑」的態度。

他曾對馮世傑說,「提出質疑就不能幹了?幹了,就不能提出質疑了?」

顯然,在這件扶貧的籌謀中,他是只踏進來一隻腳的人。

這是聰明人的「保守」策略,不會讓他吃大虧,但也絕對撈不著最大的好處。

再看馮世傑,他天生一副「老實人」的長相。

(不得不說,電視劇的選角真的很到位,葉曉明,帶著一副金絲眼鏡,斯斯文文,聰明相馮世傑,笑起來彎彎的眼睛,一副憨厚老實相劉冰,一雙眼睛瞅瞅這,看看那,一副小人相。

馮世傑,更像個本分的莊稼人,他一心想著如何帶領王廟村致富,為此甚至不惜厚著臉皮與丁元英扯上關係,有目標、有腦子、有人情味。

或許,就是這點子人情味,救了他,也讓他成了「井沿兒三兄弟」裡面最獲利的人!

很遺憾,還是應了韓楚風那句話「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陷了一截。「

馮世傑比他倆的「道行」要高點,跨過了那道坎兒。

只可憐了劉冰,不明白——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真正的真相,恰恰那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才是真相的本來。

文化屬性如此,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說的通俗點,啥人,啥命。

(作者:墨落)

相關焦點

  • 天道啟示:葉曉明算是失敗者嗎?是什麼讓他沒有像劉冰一樣跳樓?
    《天道》這部電視劇中蘊含著不少的人生哲理,處世經驗,經商智慧,很多人都表示看過不止一遍,並且每一次都能收穫到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天道》中除了有像丁元英,韓楚風這樣的經商高手,還有很多像我們一樣的「小人物」,比如葉曉明跟劉冰還有馮世傑,他們也是組成這一部「神作」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們就像是反面教材一樣,給我們啟示,引發我們思考。
  • 《天道》:一句話救了「聰明」的葉曉明,讓他沒有像劉冰一樣跳樓
    在一旁的劉冰只有傻笑的份兒。說起「現炒現賣」,何時該讓自己出風頭,何時又該讓自己收斂,他掌握都恰到好處。比如說,電視劇中被刪掉的這一片段:在飯店吃完飯,葉曉明請兩位「對手」到店裡去聽唱片。劉冰在一旁聽了葉曉明這麼,自然心知肚明,因為他在馮世傑哪裡聽過。葉曉明這是把丁元英的東西拿出來「現炒現賣」了,但是他還是很佩服葉曉明能在這種時機,把丁元英的話變成自己的東西巧妙的運用。與葉曉明做比較,劉冰身上自然就多了一股子濃厚的「土」氣。
  • 《天道》,為什麼農民馮世傑可以爬出井沿?成為發燒友裡的贏家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裡,作為音樂發燒友之一的農民馮世傑,是普通人裡面真正的高人。為了改變王廟村的命運,他製造機會「找茬」和丁元英理論音樂,在王廟村請芮小丹吃飯、送土特產,請芮小丹從中穿線,從而借力到丁元英,這就是策劃招商引資的本質。
  • 《天道》劉冰之死,丁元英借刀殺人還是自作孽不可活?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道酬勤,講了幾百年上千年,還是沒有人信,到頭來,空悲切,白了少年頭。丁元英發問的因素是因為芮小丹死了,他也要離開,而劉冰已經退股,在格律詩已經沒有既得利益,但是尷尬的是劉冰賴在格律詩不走,而葉曉明認輸了,找地方從頭開始,馮世傑心繫百姓,用自己的錢承擔了農戶可能面臨的風險,而且致力於保護王廟村生產體系,說到底,扶貧一手是馮世傑要做的事,他有這個責任感和使命感。
  • 《天道》求和式的談判,井沿上的抉擇
    《天道》第十七集看點 求和式的談判,井沿上的抉擇扒井三人組來找歐陽雪,以股東的身份來要求,主動求和樂聖公司,附帶10萬元道歉禮金 ,並且拒絕丁元英插手此事。最後歐陽雪無奈的同意了,葉曉明決定和歐陽雪一起去趟深圳。林雨峰見主動來求和,頗有些得意和輕蔑:「這麼快?昨天的起訴書,今天就來了?這已經到了失態的程度了 。10萬?丁先生也不嫌寒磣, 不過這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當然得作作秀「。第二天,歐陽雪和葉曉明一進會議室就同時怔住了,鎂光燈閃爍之後,才發現還有媒體在場。
  • 王志文《天道》:同樣是發燒友,為何只有馮世傑爬出了井沿?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丁元英從設計之初就是打算拿三個股東做實驗,用他們的行為來讓世人思考,讓他們扒著井沿望一望,誰能夠頂得住壓力,誰能夠爬上去都是自己的造化。同樣是發燒友,同樣是股東,為何就馮世傑爬出了井沿,馮世傑究竟有何不同呢?
  • 解讀《天道》――劉冰的自殺,是自作孽不可活
    劉冰的出場就表現得很精明,丁元英把自己收藏的唱片賣給他,他以極低的價格收了,大賺一筆!丁元英心裡明鏡似的,卻也不斤斤計較,商人謀利也是人之常情!後來劉冰從馮世傑與葉曉明口中得出丁哥是個高人,於是半信半疑地抓住機會,想要通過丁哥的指點而大幹一場!
  • 天道思維:劇中丁元英說的「井沿」是什麼意思?為何指向劉冰?
    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有這一段臺詞:「什麼是神話?不過是強力作用的殺富濟貧,扒著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決造血問題,誰敢拿著一個村子的農民去證明扒井沿兒看一眼的結果?那就不是錯了,是罪。如果真理是人做出來的,那也不叫真理了,叫主義。」
  • 天道:丁元英是「因相信而看見」,劉冰是「因看見而相信」
    在電視劇《天道》中,丁元英就是一個「因相信而看見」的人,而劉冰與他恰恰相反,則是一個「因看見而相信」的人。從私募基金,我們就可以看出丁元英因相信而看見的本領之高低。他是從狼嘴裡奪肉的人,那肯定是「危險至極」。
  • 爛泥扶不上牆,電視劇天道中能力跟不上欲望的劉冰,註定碌碌無為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就有這樣的人,就是自己的欲望跟不上能力的劉冰。劉冰的失敗給了無數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落魄的人很多思考。《天道》這部電視劇改編自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其中富含深刻的哲理跟智慧,可以說這部電視劇影響了無數的觀眾,改變了無數人的一生。
  • 《天道》:是什麼救了馮世傑,並讓他名利雙收?悟透了也會成就你
    「為自己著想,只會生出心機;為眾生著想,才會生出智慧」,馮世傑就是一個例子,劇中的3名發燒友中,在面臨和樂聖公司打官司和面臨巨額賠償的風險時,且都不知丁元英的套路,葉曉明和劉冰都退股,馮世傑在退股時自己留了一手:「以資本債權換設備
  • 天道:最想活出人樣的劉冰,為什麼下場最慘?劉冰的眼淚誰知道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說是男主角丁元英,丁元英在整部電視劇中是不可多得的高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高人還是佔很小的一部分,要說《天道》中誰最貼近現實生活、誰最真實,那就是劉冰,一個最想活出人樣的人。劉冰是一個典型的小人物,他身上有著典型弱勢文化中的劣根,他眼界窄、不會識人、貪小便宜、愛慕虛榮,投機倒把,明明最想活出個人樣,卻下場最慘,劉冰的眼淚誰有知道呢?
  • 《天道》中丁元英說:想幹成點兒事就記住這兩句話,適合每個人
    馮世傑與葉曉明有一個遠大的夢想,希望改變自己的家鄉,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然而他們卻從未為這個夢想付諸過行動,他們寄希望於一位「能人」。這位「能人」能夠給他們指條路,帶領他們披荊斬棘。王廟村不缺技術,有馮世傑、葉曉明這類音響發燒友,有劉大爺、周國正這類退役工人;王廟村更不缺勞動力,路邊坐著閒聊的每一位都是廉價勞動力;王廟村更不缺場地,整個村子裡的每家每戶都可以當生產車間。然而,這一切只有在丁元英的統領下,才能夠實現它的價值。
  • 天道揭秘:馮世傑為何花20萬替村民扛債務,不怕血本無歸嗎?
    在《天道》這部劇中,馮世傑算是看上去最不聰明的一個人,裡裡外外看著都像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就是抖點心眼子也是被人瞬間看穿,自己都尷尬得快說不下去了。但是,馮世傑卻是一個有志青年,自己憑著努力解決了溫飽問題以後,不忘自己的家鄉王廟村,想要找高人找個致富的道,讓大家的日子過得好一點。自己也是又出錢又出力,任勞任怨。特別是當格律詩遭遇訴訟危機的時候,葉曉明跟劉冰都選擇了退股,拿回自己的投資款,落袋為安,只有馮世傑選擇了買走所有村民債務,自己扛下村民風險。
  • 天道丁元英的成功秘訣:想幹成點兒事就記住這兩句話,適合每個人
    馮世傑與葉曉明有一個遠大的夢想,希望改變自己的家鄉,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然而他們卻從未為這個夢想付諸過行動,他們寄希望於一位「能人」。這位「能人」能夠給他們指條路,帶領他們披荊斬棘。王廟村不缺技術,有馮世傑、葉曉明這類音響發燒友,有劉大爺、周國正這類退役工人;王廟村更不缺勞動力,路邊坐著閒聊的每一位都是廉價勞動力;王廟村更不缺場地,整個村子裡的每家每戶都可以當生產車間。然而,這一切只有在丁元英的統領下,才能夠實現它的價值。
  • 天道:馮世傑憨厚老實背後隱藏的人生智慧
    《天道》中葉劉馮三人的退股,讓他們和成功失之交臂,用書上的話就是扒著井沿兒望了望外面的世界,最終又掉回井底。三人中,葉曉明精明,善於世故;劉冰,虛榮,志大才疏,勢利小人;馮世傑,勤勞能幹有擔當,小聰明,善於借力,看上去憨厚老實,憨厚老實和小聰明,善於借力一說看上去似乎矛盾,然非也,因為他的小聰明和借力都運用在他的初衷上,就是幫王廟村脫貧,這也是他的結局比葉曉明好的原因,因為葉曉明的聰明是利己的,是為了成就自己,葉曉明輸在格局上。
  • 《天道》中丁元英為什麼最後要給劉冰設圈套?
    當初芮小丹和丁元英討論這三個發燒友的前程時,丁元英說:只不過是趴在井沿上看一下而已,能夠站上井沿或是看一下就掉進去,甚至徹底地墮入道德深淵,都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三劍客中葉曉明是一個能做實事的人,出任格律詩總經理期間,作為公司初創期間的實際運營者,葉曉明勤勤懇懇,可以說是公司發展的奠基人之一。
  • 《天道》:解析「小人物」馮世傑,一個具有爭議且無法定性的人
    三個在丁元英強力作用下扒著井沿看了一眼的人,相比葉曉明的聰明、劉冰的急功近利,很難去定義馮世傑。葉劉二人由創始人、股東在格律詩即將開啟新的歷史階段之時成為局外人,又掉下了井底,馮世傑卻成功爬了上來。老實憨厚的馮世傑初見丁元英是在葉曉明的店裡,這個初見並非偶然,當時咄咄逼人、成心找茬也是刻意。意在認識結交高人丁元英。人與人的交往,有因利而生,有因義而聚。馮世傑與葉劉三人都是善於發現機會並把握的人,本身社會層次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這種圈子,實力不夠,唯有借力。
  • 解讀《天道》小人物——葉曉明:芸芸眾生「聰明人」的典型代表
    《天道》就屬於能帶來思考的劇,不同人在這部劇的人物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人生影子。葉曉明,就是芸芸眾生中聰明人的典型代表,想而且有機會做一番更大事業,但一陣忙碌後依舊回到了原點。自己創建公司,又是自己主動離開公司。葉曉明,人如其名,全身透著一股精明。有商人的精明又不乏書生的儒雅,是「雅風發燒音響行」的店主。
  • 《天道》劉冰為什麼「爬井沿」失敗了,何故如此下場,令人唏噓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有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為什麼豆瓣9.1的神劇,不被人喜愛,而且小眾,因為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面,世界上兩種人構成複雜多變的世界,一種是治人一種是治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