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勒博士: 中國藏學界亟需培養跨文化藏學人才

2021-01-08 中國西藏網

格勒博士(Dr. Gelek),藏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人,現任中山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人類學、民族學和藏學博士生導師。格勒博士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個人類學博士和第一個藏族博士。自1987年起,作為藏學的領軍人物先後應邀前往歐美各國訪問交流。並擔任過英國牛津大學、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利亞大學、印第安納大學等知名院校的客座教授。先後發表中文論文100多篇,英文論文10多篇,學術著作中英文10多部。

「藏學,不僅僅是中國的藏學,更是世界的藏學。」作為藏學界最具權威性的發言人,格勒博士在幾十年的研究經驗中總結了中國藏學發展的一條重要原則:培養跨文化的藏學人才。在他看來,要在國際藏學界佔有主動權,享有發言權,就必須語言過關、學術規範,同時還需具備愛國情結。

中國藏學在國際發聲,亟需培養「三語人才」

「中國藏學界太需要『三語人才』了。」長期與國際學者交流,精通多種語言在格勒博士看來重中之重。他向記者講述了兩件印象極為深刻的故事。

九十年代初,他第一次參加國際藏學會議,當時中國藏學界代表有二十幾個人出席,人數不少,但能聽懂英語的只有兩個學者,更不要說用英語演講了。「這樣一來,你明明知道有些西方人講的是不對的,甚至是可笑的,可是你也沒有辦法駁斥他。」

還有一次,他參加英國一個國際學術會議。與會的除了學者外,還不乏一些政客和『藏獨分子』。作為中方代表團團長,他根據自己多年在藏區實地考察的資料,運用十分符合國際學術口味的雙語(藏語和英語)闡述觀點,甚至用藏語和英語與參會的 『藏獨女士』辯論,非常具有說服力。他的表現得到了在場大多數西方學者的認同。

格勒博士對這兩段經歷刻骨銘心,也堅定了他培養「三語人才」的決心。因此,在之後博士生的培養中,除了人類學專業外,他對語言的要求嚴格得近乎苛刻。

「迄今為止,國際藏學界仍然是一個以西方人或以西方意識形態主導的學術世界。西方社會對西藏問題的不斷歪曲和橫加指責,讓真實地西藏被層層迷霧掩蓋。要在國際上揭開這些迷霧,還原真實的西藏,需要許許多多走得出去,能熟練運用藏、漢、英等多種語言並具有紮實藏學基礎的高端人才。才能在國際藏學界發聲,才能讓更多的西方人聽到來自中國的正確信息。」

(責編: admin)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vbrug mo vthsho | 巴黎藏學研討會隨感
    畢業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原民族研究所)工作。2015年調回母校西北民大任教。現任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理事。      長年從事民族語文及文化等的研究。公開發表的學術著述中,專著《瑪曲藏語研究》榮獲2006年中國社科院民族所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次年獲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一屆(2007年)漢藏語言學獎「二等獎」;其中在國家核心期刊《民族語文》、《民族研究》、《中國藏學》上發表論文十篇,其他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部分論文榮獲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等獎項。
  • 藏學專家與高僧:藏區活佛轉世工作得到較好恢復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電 題:藏學專家與高僧:藏區活佛轉世工作得到較好恢復  中新社記者劉舒凌陳小願  西藏山南地區第六世徳珠·加羊西繞班典活佛是2007年中國政府公布《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後、第一個經金瓶掣籤認定的活佛。如今這位年輕活佛在西藏自治區佛學院學習。
  • 專訪|顏海平:跨文化是近代以來中國和世界始終亟需的能力
    顏海平的個人經歷和學術研究都沿著跨文化的脈絡延展,其中本科期間創作的歷史劇《秦王李世民》、美國任教時期的學術著作《中國現代女性作家與中國革命,1905-1948》和目前在寫作中的《另一種世界主義》構成了中國研究脈絡下的跨文化三部曲;而2014年以來在清華外文系推行的學科改革和創辦的「清華學堂世文班」(簡稱「世文學堂班」),也都是以培養跨文化交流人才為目標進行的探索。
  •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向臺灣崑山科技大學贈書(圖)
    >  26日上午,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簡稱藏研中心)學術訪問團到達臺灣崑山科技大學圖書館參觀訪問,並向該館贈送了藏學主題圖書。  學術交流團以藏研中心北京藏醫院副院長王維強為團長,團員除藏醫藥、社會經濟、當代及歷史研究等專業的學者外,還來自《中國藏學》雜誌社、北京藏醫院、中國藏學出版社等單位。
  • 跨文化,這個能力不能缺
    與經濟上的一體化不同,全球化在文化上的表現是多樣化,全球化將多元文化匯聚在一起,文化多樣化的問題因而凸顯出來。培養能夠適應文化多樣化要求、自如地在不同文化間穿行的年輕一代,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務。加強跨文化人才培養,提高我國青年的跨文化能力和全球勝任力,是我國高校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包括新文科、新工科等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 格勒高商(中國)博士校友會深圳、廣州學習考察活動圓滿成功
    格勒高商(中國)博士校友會深圳、廣州學習考察活動圓滿成功 來源:財訊網 • 2020-11-26 14:36:48
  • 【方志四川•紅色文化】杜禮茂 ‖ 格勒得沙共和國:中國革命史上...
    因此,格勒得沙共和國在當時又稱「格勒共和國」或「番人共和國」,它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長徵途經阿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紅軍幫助下建立的藏族歷史上第一個人民革命政權。本文旨在研究紅軍長徵建立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藏族人民革命政權的史實,探討其政權特點、革命功績、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關鍵詞】
  • 一本通史傳·一部專題片:藏學研究最新成果發布
    一本通史傳·一部專題片:藏學研究最新成果發布 2018-03-27 17:46: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西安交大副校長顏虹:培養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刻不容緩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馮麗)「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中能科學分析和評估複雜的公共衛生風險和問題的高級管理領導型人才的匱乏,大力加強公共衛生複合型人才培養工作,尤其是培養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刻不容緩
  • 高瑞教授 | 孜孜以求終不舍,篤志傳承藏文化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西北民族學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校長兼黨委書記。甘肅省藏學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高校民族學科組成員,甘肅省高校管理系列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暨學科組成員,甘肅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西北民族學院學報》(藏文版)主編。現任中南民族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等職。
  • 阿里雲免費向高校1億算力,培養跨專業複合型人才
    阿里雲免費向高校提供1億算力,培養跨專業複合型人才 作者:七裡香 發布時間:
  • 名師風範丨曾豔鈺:培養複合型人才 激活團隊創造力
    跨專業跨文化培養學生冠軍的背後,是曾豔鈺帶領的外國語學院團隊重視本科教學工作、致力於推進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持續努力。作為學校引進的高端人才,曾豔鈺於2017年3月從外校調任湖南師大外國語學院院長。「過去談複合型人才的時候,一般指的是外語專業加一個其它學科,那麼現在,我們講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包括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僅僅把語言作為工具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要重新審視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包括學科融合,培養跨學科的人才,外語要跟其它學科交叉、融通。」
  • 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 湖南高校跨文化能力大賽高手雲集
    紅網時刻長沙11月24日訊(通訊員 張永濤 廖思茹 記者 賀衛玲)11月20-22日,第三屆湖南省高校學生跨文化能力大賽在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行。本次大賽由湖南師範大學主辦,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及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承辦。來自全省的43所高校選手參賽角逐。22日下午,大賽決賽暨頒獎典禮在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行。
  •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進一步提出:「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加快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急需培養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能參與各領域全球事務的專業人才。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包含以下四個維度。一是從中國看中國,熟悉本國歷史與傳統。
  • 文化領域跨江融合 南通牽手江蘇大劇院、蘇州新時代搭建文化藝術...
    5月26日,南通創新區傳來跨江融合的腳步聲。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會見了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盛蕾一行。南通在大型文化藝術場館運營管理上是「新兵」,亟需培養一批懂文化、會管理、善運營的管理型人才和團隊。江蘇大劇院、蘇州新時代兩家單位是江蘇文化領域翹楚,將成為南通經營管理好文化藝術主陣地的「指導老師」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合作夥伴。「文化是城市能級提升的重要方面,過去城市發展重視經濟的增加值,現在和未來的城市發展將更關注文化的附加值。」
  • 問策上海2015|後疫情時代,亟需實施人才引領發展戰略
    後疫情時期,人才國際遷移流動分化,因人力資本流動受阻,國際人才短期跨國流動減少,受留學目的國家就業壓力影響,海外留學生回國就業願意增強。據2020年7月公布的「新形勢下海外高端人才回國意願」調查,5999位在歐美13個發達國家學習和工作的受調查中國高端人才(博士研究生、擁有博士學位的高校或企業科研人員)中,近七成(69.6%)優先考慮回國就業。
  • 「卓越」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在幾代數計人的努力下,學院一步一個腳印崛起,成為浙江省數學學科、計算機學科人才培養高地,不僅擁有數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教育博士(數學)專業博士點、數學博士後流動站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形成了以特色化、高質化、國際化為實踐指向的「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更建有5個跨學科、跨院系、跨校、跨企、跨境的校級重點研究機構,1個國家「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
  • 2019年江西南昌師範學院博士人才招聘100人公告-江西教師招聘考試...
    學校秉承「厚德修身、博學育人」的校訓,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的辦學任務,始終堅持「面向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的辦學方向,始終堅持「學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
  • 中國訪談丨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楊丹:培養跨文化交流引領者
    就我看來,要面對未來的、未知的、不確定性的世界,怎麼培養國際化人才,總的理念應該是需要培養有中國深度、全球廣度、有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的引領者。就中國深度而言,我覺得中國的大學和中國的大學生應該有深厚的中國根基,對中國文化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深入骨髓的信念,在這個基礎上,再走向世界,了解其他文明的時候,他能夠深化自身文明的理解,也會深化對世界文明的理解,這是中國根基。
  • 留學生失去跨文化交流能力了嗎
    做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國公民(二)  本期關鍵詞:跨文化交流影響因素  閱讀連結:本報7月20日第八版《留學生亟需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近年來,中國在世界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中國學生也必須激勵自我,努力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  ■作者 林曉東 翻譯 李道全  過去40年中關於人類動機的研究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在人類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興趣起到了關鍵作用。一般來說, 人們面對另一種全新的文化環境或多或少會遇到困難,那麼,興趣自然會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