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人這幾天,非常高興。
原因如你所知,網上有流言,言之鑿鑿,說璧山要劃入重慶主城區。
如果真的劃入,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如果要說人和,那麼,吳道藩就是其中關鍵一個。
今天,像吳道藩這樣的個性官員,不多。
璧山人翹首以盼,按捺不住
先不說吳道藩,先說璧山。
璧山是個好地方。
我們曾多次驅車晚上去吃木府兔,耗兒魚。味道很好。
那裡的溫泉酒店,以前也不錯。
但是,要說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寬闊的馬路,綠油油的城區。
這幾年,璧山把能拿到的城市獎項,差不多都拿遍了,比如國家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城市,等等等。
而且,璧山是國家為數不多的「海綿城市」,這背後的概念與內涵,諸君如果感興趣,請自行百度。
老實說,最近這些年,璧山發展,真的很好。
而且,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璧山人,開始在大學城這邊買房,一些大學城這邊的人,跑到璧山去買房。
這裡或許包括兩個區別。
一是,價格區別。
二是,「主城」與「區縣」的細微心境區別。
但是,這一區別,即將發生改變。不僅僅因為最近的流言,事實上,傳說早就開始,璧山人早就有心理準備,他們翹首以盼,甚至按捺不住。
且看下面璧山區政府公開信箱。
這是則非常有趣的公開信。
我們嘗試解讀。
1. 以公開信表達出來,表達的是「民意」,側面,也表達的是政府對此開放的態度。
2. 希望璧山儘快納入主城,而且,還要把重慶第二機場,也放到璧山。
3. 來信「網友」,文字乾淨簡練,對璧山城建瞭然於胸,娓娓道來,一看,分明就是有備而來,乃「業內人士」。
可見,璧山人,自上而下,對劃入主城,早就是他們既定的想法,事實上,他們看得更遠:希望機場也落戶。
在我的國,向來特色就是,發展如何,先看領導如何。璧山的生機勃勃,與背後這位十年耕耘璧山的吳道藩,強相關。
吳道藩2018新年獻詞引起熱烈反響
以下是吳道藩2018年2月7日演講原文。
同志們:
歲月穿行,一年的時間,不過是兩次團拜會的間隙。
每逢新春,我們都在這裡為父老鄉親祝福。在此,我謹代表區委、人大、政府、政協,向在座各位以及全區人民,致以新年的問候!
人身上有什麼東西掉在地上撿不到?或許是影子,或許是腳印,或許是汗水,或許是青春……雖然這些東西撿不到,但長存於我們心間。我們不妨微微駐足,隨手挑幾個熟悉的畫面,重拾不曾走遠的昨天。
你們堅定的目光,令我們感動。在正確的時刻做正確的選擇,從來不像事後總結那麼輕鬆。從你們專注的眼神裡,我們感知到了忠誠與看齊,這不僅因為堅強,更因為信仰。在多彩的人生選擇中,你們眼裡有光,心底向陽,始終沿著「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新發展理念」前行,將個人夢想融匯於國家發展進程,這不僅因為都是同道人,更因為有了成型的新時代思想。你們行進中的每一個日子,都和著這個時代的節拍。
你們滿身的汗水,令我們感動。有人說,人生,活的就是一個過程。一路上你們在田野勞作、在工地揮汗、在工廠忙碌、在寫字樓穿梭,卻不知再回首已過萬水千山。無論是中意兩國元首見籤的「中意創新產業園」,還是更有創新「濃度」的國家高新區;無論是全市第四的經濟增速,還是人均1萬美元的GDP;無論是名列前茅的城鄉居民收入,還是觸手可及的全面小康;無論是地鐵隧道的貫通,還是六旗樂園的開工,硬朗勞動的73萬璧山人,用流淌的汗水,無聲地匯集起永不乾枯的力量源泉,把家鄉從「後衛」推向「前沿」。我們相信,歷史從不偶然。
你們長長的腳印,令我們感動。「小城故事」,源於連綿不斷的腳印。身邊的「重慶好人」,溶解了陌生人之間的隔閡;你的一言一笑,展現「來了就是璧山人」的溫暖;你用雙手託舉新生命,親情又有了新的延續;你不悔三尺講臺耗白雙鬢,點燃了孩子們的夢;你耐得住寂寞,煉成了「大國非遺工匠」;你用舞動的掃帚迎接黎明,換來公認的乾淨城市;你用閃爍的警燈,照亮百姓回家的夜路。正是「小而美」背後的這些「隱形人」,讓我們的城市有序、鄉村靜謐、家鄉和美與安寧,也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風景,聞到了「全國最美家鄉河」的芳香,聽到了「國家衛生區」的足音……信奉「日日行,不怕千萬裡」的璧山兒女,正在不斷定格家鄉的嶄新形象。細心的人感嘆小城故事多,其實,這就是你們最真實的生活。
你們弱小的身影,令我們感動。人生總有一些意外,出現在努力之外。親人的離去,給你平添寒意;創業的艱辛,給你增加迷茫;愛心的善舉,卻被誤讀;命運的高低起伏,總是讓你心頭一顫;曾經的心痛,「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我們明白你的不容易。但你,跌落,一躍而起;孤獨,依然執著;苦澀,從不「啃老」;挫折,挺直脊梁;失敗,從頭再來。多少人通過奮鬥支撐家庭、改變命運,平凡的守望化成溫暖的力量。人生也許並不完美,但並不缺少美。你們的痕跡,就是這個時代的奇蹟。我們確信,你們的擔當,從來沒有今天這樣榮光;你們處事的尺度,值得我們倍加珍惜,激勵我們夜以繼日。
街巷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成長,或許是一個丟失的過程,但我們永遠牢記一路陪伴我們的人。我們深悟,家鄉的從容,不在別處,就在你們堅定的目光裡;家鄉的進步,不在別處,就在你們滿身的汗水裡;家鄉的成就,不在別處,就在你們長長的腳印裡;家鄉的大愛,不在別處,就在你們弱小的身影裡。你們的每一分努力都那麼感人!在此,我要向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動在心,使命在肩。2018來了,為著這個芳華粲然的時代,大家都來了。時光,從不辜負奮鬥的你我。什麼都值得期待,什麼都可以期待。
2018,我們整裝出發。遇見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出發。更美好的中國、更美好的重慶、更美好的璧山,需要我們抹去浮塵,攜手出發。原地踏步,不叫出發。坐在辦公室裡都是問題,到現場去就都是辦法。我們相信,山高沒有腳背高,路長沒有腳板長。
2018,我們匠心治區。「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距離,正是我們應該發的力。我們遠沒有到可以「馬放南山」的時候,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是我們的時代責任。我們要把「三大攻堅戰」「八項行動計劃」做得擲地有聲,把「綠城」「水城」「古城」做得更出神,把「一生之城」推到新的高度。我們篤信,一切皆有可能。
2018,我們共同締造。一個地方的成功,是無數個人成功的疊加。「善待」人才就是對發展的貢獻。時代列車前行,不讓每一個乘客掉隊更有意義。我們期許,把「三區一美」的整體敘事融入每個人的「小目標」。我們力求,人人都過得有聲有色,人人都活得有滋有味。
同志們,做個實幹家,行動就是最好的回答。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共同抒寫最美的時代畫卷!
像吳道藩這樣的個性官員不多
這裡,再選登部分留言:
1.說實話這幾年作為璧山人,作為又髒又臭的鞋都完美轉化為綠水青山的宜居家園的見證者!璧山也成為我心裡那個最值得稱讚的故鄉!永遠不可替代的地方,吳書記功不可沒,祝願故鄉璧山的明天越來越更加美好!越來越更加時尚!越來越更加富強!
2.即使有秘書操刀,能如此清新脫俗不落俗套,也算是一股清流了敢想敢用本身就是一種氣質!
3.一看就是他的文風!
4.璧山這些年的發展,不論環境的改善,還是城市形象的提升,亦或老百姓生活品質的提高,確實離不開我們嘴裡的吳老闆的英明決策和高瞻遠矚,也離不開廣大璧山人的努力!一年年的,越來越為我大璧山驕傲!
5.官場的八股文見多了,套路都是一樣的。此文清新,文採飛揚,既有情懷,又見樸實,是否可以開闢新時代官文的模板。
6.既有文採又接地氣,沒有一本正經的官腔,這是社會的進步,值得點讚。
7.一般情況下,風格和框架一般還是由講話人自己定,具體內容並不一定自己所寫。但敢打破套路,也算是突破了。
8.我和他曾一起工作過,是他的文採和講話風格。
9.我本來也喜歡寫散文一樣的文章 有時候要求交的徵文我都不愛寫得太正式 無奈現在八股文寫多了 以前那種散文風格也不知不覺退化了 不過真正要寫 還是需要靜下心來慢慢琢磨。
10.應當承認文筆不錯。但太散文式了,亦有為了「文採」而不嚴謹之處。恕我直言,此文給人以浮華之感。文筆是好了,但離普通老百姓遠了。官員致辭也好,講話也好,建議學習蘇區時期那些直白的語言,人人都聽得懂,聽了就明白,而不能華麗詞藻成堆,委婉動聽而不得要領,主官更不能不好好講話。當然,應用文應當合乎應用文體,寫得明了具體,講得實實在在。不可以追求文學形式,如某縣人大常委會報告全系四字句,如四言古風,試問講得清楚一年工作嗎?
之所以選登最後這留言,未必贊同,為了平衡,聽聽不同的聲音。
2016年,璧山一位同志,我們火鍋,席間,他說,道藩原本有機會去主城哪裡哪裡,但是,他更願意,在璧山,當一名書記。
如今,從縣委副書記,到縣長,到區委書記,到接下來的主城區區委書記。
堅守十年。
十年一夢。
同年,我們一幫人,參觀璧山市政建設,吳道藩全程拿話筒嚮導。
他一口一聲:
「燕平前面來我這裡,對我的市政也很滿意」。
一個開放的璧山,必將前途無量。
(這個寫過單篇閱讀量超過40萬的公眾號,期待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