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笠和蓑衣,這代表著鄉村淳樸風情的符號,過去是農人最為普遍的生產生活用具。遙遠的記憶裡,爺爺戴過、父親穿過,我們小時候也披戴過,每每於下雨天,我們這些天馬行空、無憂無慮的孩子披蓑衣、戴鬥笠,冒雨踩雨、蹚水玩,也去清凌凌的小河、溝渠裡釣魚逮魚。
那一頂用高粱或青竹篾片編織的鬥笠,寬寬的帽沿,尖尖角兒,韻味十足;那一襲用蓑衣草加薴麻線編成的蓑衣,上衣與下裙飄飄擺擺,散發出青草淡淡的香氣。它們既可遮蔽驕陽,又能擋住風雨,而且穿戴起來輕便舒適,經久耐用。
已經有好些年沒有見到鬥笠、蓑衣了,即使到最為偏僻的鄉村尋覓,也難以找到它們的蹤跡。我的老友泊舟兄是市民協主席,喜歡收藏老物件,曾委託我到老家找一頂尖角鬥笠和一領草蓑衣,我歷經艱辛,總算尋到一領蓑衣。哪成想這老兄甚為不滿,說是我送他的那件蓑衣不是蓑衣草編織的,用的竟然是化纖材料。我告訴他,也許只有在景區的農耕博物館或農家樂的茅草房裡,興許還能覓得到。
我還告訴泊舟兄,「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兩樣老物件恐怕只能到古詩詞裡尋找,找尋那種空靈悠遠的古意了。
鬥笠、蓑衣起始於何時,已不可考,我國最早詩歌總集《詩經》裡,已經有了它們古樸的身影,《小雅.無羊》裡云:「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或負其餱。」「何」即「荷」,意思是說:你到這青青草原來放牧,戴著青竹鬥笠,身披黃草蓑衣,有時還背著充足的乾糧餅。這是一首歌詠水豐草茂、牛羊成群的田園詩,牧人那副安適悠閒、怡然自樂的樣子多麼令人羨慕啊!
到了盛唐,笠和蓑漸漸普及起來,尋常百姓在生產生活中經常穿戴。唐代官員、也是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的儲光羲曾寫有《牧童詞》:
不言牧田遠,不道牧陂深。所念牛馴擾,不亂牧童心。圓笠覆我首,長蓑披我襟。方將憂暑雨,亦以懼寒陰。大牛隱層坂,小牛穿近林。同類相鼓舞,觸物成謳吟。取樂須臾間,寧問聲與音。
詩風簡樸,詩意悠然,牧童戴笠披蓑在山坡在草原放牧、觀鬥牛的景象,儼然一幅田園風情畫。晚唐詩人棲蟾也有一首《牧童》詩: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裡,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
寫得更為淺顯直白,小小牧童披著蓑衣,吹著竹笛,騎在彎彎的牛背上,與世無爭,天性悠然,這樣的畫面更是美妙。
不光是豔羨,有的詩人也曾在幼時做過披戴笠蓑的放牛娃。明代「理學名臣」、文淵閣大學士丘濬在《百牛圖》題詩中言:
我本農家子,童年曾作牧。倒騎牛背上,蓑笠吹橫竹。
回憶兒時的快樂時光,讀來情趣盎然。
鬥笠、蓑衣是勞動人民的兩項偉大創造,是生產勞動中最普通的農具,古人賦詩作詞也常用以表達對農人辛勞的同情。宋代詩人王炎寫有一首《南柯子》,其中有句: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穿戴笠蓑的農人早出晚歸,他們的足跡踏遍了田間的泥濘和溝壑,犁透了田,灌足了水,最盼望的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元代宰相王仕熙被貶謫海南崖州期間,寫下一組《崖州八景》,其中有一首《水南暮雨》詩,提及蓑衣和鬥笠:
千樹檳榔養素封,城南籬落暮雲重。稻田流水鴉濡翅,石峒浮煙鹿養茸。明日買山添薯蕷,早春荷鍤剪芙蓉。客來蛋浦尋蓑笠,黃篾穿魚酒正濃。
詩中不僅描繪了水南村的美麗景致,也抒寫了漁村農人的穿著和習俗,充滿生活氣息。
同樣的意境,同樣寫農人戴笠穿蓑耕田的辛勞,唐代李白的「農人棄蓑笠,蠶女墮纓簪」、李頎的「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宋代黃庭堅的「老農歡喜有春事,呼兒飯牛理蓑笠」、清人嵇震的「牽犢豎歸原上草,荷蓑人立渡頭沙」,也都有所表現。
北宋大詩人蘇軾在詩詞裡,也常以「笠蓑」為意象。他在《藉田》一詩中說:「江湖來夢寐,蓑笠負平生。」「蓑笠」與「江湖」相聯,表現的是一種生活狀態,即遠離了廟堂散淡於草野的隱逸生活。不過,最有名的是他那首提及蓑衣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和「煙雨」,構成了富有張力的畫面感,再與「平生」相聯,則成了一種大境界,表達擺脫名韁利鎖之後的精神自由。
蘇軾與箬笠頗有淵源。海南東坡書院裡有幅《坡仙笠屐圖》,說的是蘇軾與海南當地「山坡笠」的故事。相傳蘇東坡被貶至海南後,發現這裡的竹笠新穎、美觀、輕便,與其它地方的竹笠不一樣,很有特色,就喜歡上這種竹笠。當地人送他一頂「山坡笠」,蘇軾愛不釋手,經常戴著出行。後來為紀念蘇東坡在海南傳播中原文化的功績,人們便將「山坡笠」稱為「東坡笠」。
笠蓑更多出現在古人的「垂釣詩」裡。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寫有《舟行五絕》,其中一首為:
渡頭風雨晚生寒,蓑笠漁翁坐釣船。為問篷中有魚否,一雙新鱖出籠鮮。
戴笠披蓑在一葉扁舟上垂釣,最喜不過「一雙新鱖出籠鮮」。
最有名的,當屬兩位唐代詩人涉及笠蓑的作品。張志和的《漁歌子》中有: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更主要的是穿戴笠蓑的釣翁在這樣優美的自然風光中,那種自由愜意、流連忘返的心情直透毫端。
柳宗元的《江雪》裡吟道: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空靈冷寂的意境令人產生無限遐思,詩人是超然物外、獨享孤寂的垂釣者,我們亦是心中無我、目空一切的「蓑笠翁」!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