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營養價值豐富,近些年來頗受消費者的青睞。我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也是全球獼猴桃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國家。截至2019年底,全國獼猴桃栽培面積436萬畝,總產量300萬噸。陝西是中國的獼猴桃種植大省。《2020中國獼猴桃產業發展報告》中顯示:陝西省獼猴桃產業全國排名第一,規模約佔全國的40%。
但國產獼猴桃也面臨著尷尬的境地,一方面產量巨大,而另一方面卻又質低價廉。在銷售端,消費者買來需要放置一段時間才能吃,只能望果興嘆;在種植端,農民缺乏科學管理、濫用膨化劑,導致果實質量較低。與著名的紐西蘭品牌佳沛相比,單位面積產值相差14倍,單個果農創造的收益相差74倍。
如何讓陝西獼猴桃能即買即食,如何提升獼猴桃的品質,如何在國內市場與外國品牌競爭……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考驗著國產獼猴桃產業人的勇氣和智慧。
2020年4月,阿里巴巴數字農業項目與陝西獼猴桃果農、盒馬三方合作,通過數字農業為農民的生產端作指導,通過數位化控制為儲藏、運輸鏈條設定標準,研製中國自己的獼猴桃後熟技術,通過數位化管理保持獼猴桃質量的穩定性和標準化,把獼猴桃從農產品進化成商品,做出即食獼猴桃。
整套標準涉及獼猴桃的種植、採收、儲藏、品控、分級、運輸等一整套體系。比如種植環節,在陝西渭南地區,每顆獼猴桃全年必須曬夠1100個小時的太陽,每兩個枝條間不少於30公分;每兩個果子之間不少於10公分,保證營養。採摘環節,從獼猴桃開花到採摘,早熟品種不少於135天,晚熟品種不少於160天。採摘時,獼猴桃糖度不低於8度,硬度不低於每平方釐米20公斤,乾物質不低於18%。從採摘到進入預冷庫,不能超過6小時。運輸全程冷鏈,控溫在3至5攝氏度,經過升糖的獼猴桃,到消費者手中不低於18度,一般在20度以上。
今年10月初,數字農業出品的即食獼猴桃在全國七座城市的盒馬店上市,日銷量在一個月之內不可思議地翻了12倍。很多門店銷量甚至超過一直雄居國內市場多年的國外品牌。據盒馬方面介紹,10月的第三周,該款獼猴桃在多家門店復購率排名第一。
目前,陝西有800至1000戶農民用數字農業的方式種果子,每畝地獼猴桃增產10%,翠香品種的獼猴桃平均每畝可增收1500-2000元,而增收的根本原因在於商品果率提高25%以上。果農們說,原來不知道什麼是農產品,只知道是獼猴桃,摘了就賣,現在知道了,這裡面門道很多。怎麼種植、怎麼管理能賣好價錢,他們就怎麼種。
今年的即食獼猴桃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但未來不代表一勞永逸,更大的空間在於,會有更多的農民按標準去種植,盒馬根據消費大數據提前鎖定收購價格,讓農民不愁銷路,真正地實現訂單農業,用訂單農業的方式反哺生產端。農民通過獼猴桃實現了增收,城裡人吃到了國產的新鮮即食獼猴桃,整個產業就會不變地良性循環,不斷地發展壯大。
雖然和國外知名獼猴桃相比還有差距,但國產即食獼猴桃的上市,就像吹響一個追趕、看齊目標的號角。以阿里數農為代表的數字農業、以盒馬為代表的銷售渠道正在深化與獼猴桃果農的合作,正在改變獼猴桃產業的格局,也正在改變渭南農業的面貌。
轉載自農民日報
更多原創熱文
小編微信二維碼請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