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5月27日,《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即將收官,這也是該系列美劇的收尾之作,雖然被網友吐槽有「爛尾之嫌」,但它的結局依然牽動著廣大美劇迷的心。無獨有偶的是,除了《權力的遊戲》外,包括《生活大爆炸》在內的多部美劇都即將迎來完結。其實很多美劇迷在今年年初就發現自己即將和一大批美劇告別。「長相廝守終有一別,關鍵是以後還有值得期待的美劇嗎?」
《權力的遊戲》將打造「衍生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發現,在《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第四集播出後,觀眾就通過種種渠道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其中人設最崩塌的就是丹妮和詹姆。編劇為了強行解決丹妮和瓊恩之間的「繼承權」問題,讓龍媽黑化,敵軍投降了還要強行燒烤君臨城。有網友吐槽,要是這麼說的話,之前精心鋪墊7年的「解放奴隸」「仁慈」「不做暴君」等人設應該如何解釋才能說通?雖然說彌桑黛的死、瓦裡斯的背叛對丹妮衝擊很大,但一個人的性格要徹底扭轉的話,起碼要用一季時間才合理,而在《權力的遊戲》中一集就完成了轉變。
另外,就已經播出的本季劇集來看,整部劇的劇情方面有不少漏洞讓觀眾不滿,很多細節顯得莫名其妙不說,角色的死亡方式也讓不少觀眾無法接受。在第4集雪諾與狼分離,作為從小陪伴長大的狼,連話都不說就分開,還被帶到北境,此處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吐槽。
尤其讓觀眾感到難以忍受的是,在第四集中居然出現了某現代品牌咖啡的logo,這處紕漏在全球範圍內激起了「權遊迷」的狂歡,藉助網際網路進行二次惡搞。就《權力的遊戲》這部以製作精良、布景考究而著稱的美劇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其低級的錯誤。
在《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第一集剛播出時,國內的豆瓣評分高達9.7,這是一種期盼已久並稍欠理智的評分。隨著劇情的發展,《權力的遊戲》評分一路走低,如今的評分是8.7。雖然這個評分看似不低,卻是《權力的遊戲》開播以來的最低分了,這個分數也是該劇唯一一季低於9分。
劇迷「張小圈」表示,從劇情的發展能明顯看出來編劇的力不從心,其實在《權力的遊戲》第七季時這一問題就表現出來了。第八季的前兩集主要是角色情緒的累積,所以問題表現得並不明顯,一旦故事發展到關鍵節點上,各種矛盾就會爆發。
雖然吐槽兇猛,但幾乎所有觀眾都表示會追完全劇,「這與劇集本身質量無關,更多是為了對自己的青春回憶做一個完結」。
雖然《權力的遊戲》即將收尾,但據報導,小說作者喬治·馬丁曾表示,HBO還有三部基於《權力的遊戲》的劇集。據介紹,暫名為《長夜》的劇集將在今年年內拍攝試播集,另外兩部仍在劇本打磨階段。馬丁暗示將與他所寫的《血與火》原著小說有關。《血與火》是喬治·馬丁基於《權力的遊戲》世界觀的最新小說,故事發生在《權力的遊戲》的300年前,坦格利安家族在龍石島定居,故事以龍媽的祖先、鐵王座的締造者、徵服者伊耿為主角,講述了幾代坦格利安人為了保住這個標誌性的寶座而戰鬥的故事。
宅男宅女都愛「謝耳朵」
2007年,《生活大爆炸》開播,如今已經持續播出12年,儼然成了一部長壽劇。5月16日,《生活大爆炸》第十二季完結,很多劇迷感慨,「從初中開始看《生活大爆炸》,如今我們都成了油膩中年……」對於很多劇迷來說,看《生活大爆炸》就是為了看吉姆·帕森斯飾演的「謝耳朵」,哪怕你沒看過《生活大爆炸》,也一定被「謝耳朵」這三個字洗過腦。
在編劇的最初設定中,「謝耳朵」並不是絕對的主角,但他承擔了劇中的絕大部分笑點:因為極度自我、自大,智商超人而情商負分所衍生出的種種生活鬧劇,成為《生活大爆炸》最大的看點。「謝耳朵」不允許別人坐他的座位,不允許別人觸碰他的食物,不喜歡和人有肢體接觸,並堅定地認為只有未來的人工智慧才能超越他。
有媒體報導,曾有調研機構發布過一份《中國宅男宅女研究報告》,在《生活大爆炸》剛開播時,中國內地15到35歲之間的「宅人」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80%的「宅人」是年齡在29歲以下的獨生子女,擁有突出的經濟能力、購買能力以及輿論力。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生活大爆炸》何以在中國如此風靡,「謝耳朵」和小夥伴們受過高等教育,財務獨立,有自己的審美趣味且善用網際網路——這些特徵都與中國的年輕一代不謀而合。
在《生活大爆炸》第十二季開播前,吉姆·帕森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已經把所有能講的事情,連骨帶皮地講完了,我已經步入中年了,越來越意識到我不能一直穿著T恤演『謝耳朵』了。」劇迷們也感慨,這十幾年,劇中角色們的生活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謝耳朵」從談戀愛到結婚;萊納德跟佩妮分分合合到結婚;霍華德結婚生了孩子,現在還有二胎;拉傑現在也快脫單了,而且他們戲外自己的生活也跟隨著這部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276集的《生活大爆炸》已經結束,但它的衍生劇《小謝爾頓》還在繼續。它目前的收視率僅次於母劇《生活大爆炸》,對「謝耳朵」念念不忘的劇迷可以繼續關注。
會不會迎來「美劇荒」?
除了《權力的遊戲》《生活大爆炸》這兩部現象級美劇以外,還有多部美劇即將完結。4月中旬,《哥譚》推出最後一季,這是DC公司以「蝙蝠俠」為背景打造的一部動作懸疑美劇。DC旗下另一個超級英雄「綠箭俠」的第8季也是最終季。該劇講述了億萬闊少奧利弗·奎恩遭遇海難,困於小島五年後被漁民救起,重返故鄉斯塔靈市,在煉獄島上揭開了父親參與的一場恐怖計劃,同島上的僱傭兵、黑手黨、恐怖分子之間發生的故事。
有心的觀眾會發現,「告別」不僅發生在美劇圈,有不少好萊塢超級英雄的影視作品在近期都會收官。比如「五一檔」大火的《復仇者聯盟4》是漫威世界第三階段的收尾,包括鋼鐵俠在內的不少初代英雄將推出舞臺。6月6日上映的《X戰警:黑鳳凰》也是現階段「X戰警宇宙」的完結;計劃6月6日在內地上映的《蜘蛛俠:英雄遠徵》則是漫威官宣的「漫威世界第三階段」的正式完結。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對於一部富有生命力、收視率和口碑都很高的影視劇來說,從口碑來講,如何收官是最關鍵的。因為這關乎觀眾的情懷,即使是《權力的遊戲》這樣的經典代表作也會遇到「爛尾」的評價。從商業上來講,收官是必須的,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觀眾口味的改變,勢必會有更多類型的劇集出現。另外在優質IP的基礎上如何打造相關番外、衍生劇也是考驗創作者的試金石,從這個角度來講,觀眾並不用擔心「劇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