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相信大家對這兩句詞都耳熟能詳,但是對這首詞,對這首詞的作者很多人都知之甚少,甚至這首詞的名字都不知道,其實這首詞其他的句子絕對不比這兩句差!
首先告訴大家這首詞叫《摸魚兒·雁丘詞》———
摸魚兒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首詞是金代詞人元好問的代表作,詞前有個小序交代了詞人寫這首詞的背景,大致意思是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捕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其後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 雁丘詞》。
其實我們可以知道元好問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才十六歲,雖然後面有加以修改,但是最初稿就是在十六歲的時候就完成了。實在是讓人感嘆作者的才華,我輩佩服呀!可以想像十六歲的元好問在從捕雁者那裡聽了這對大雁之間的故事心中的震撼!他被天地萬物之間的深情所震撼,在開篇就發出了有力的詰問,帶著震驚、感動、同情「問世間情為何物?」試問這世間「情」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為之不顧生命?
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巖沸騰,奔湧而出。正如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復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也正如詩經裡所說「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與君絕。」情就是這樣讓人生不如死,捨生赴死呀!這對大雁生前相互廝守,遊遍天南地北,經歷無數寒暑,卻依舊恩愛如初!在一起的時光是無比快樂,可是如今生死相別卻是這般痛楚,看到這對大雁作者才知道這雁兒也竟如這天下的痴情人一般痴情呀!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雁兒應該會想:「這千山萬水道路迢迢,我孤單一人該去何處?」便隨伴侶而去。
作者看到這汾水想起此地乃是當年漢武帝巡幸遊樂之地,當年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的熱鬧,現在卻是一片衰敗,荒涼滿目!武帝已故,再也無法回來,往昔如此的繁華都如過眼雲煙般消散,作者不免憂心大雁的深情也會隨時間而湮滅嗎? 又或許這對雁兒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傾慕,讓這對殉情的大雁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作者感到要為此做點什麼,不能讓這種動人的感情隨時間消逝,於是他親手埋葬這對雁兒,並為合葬之處取名雁丘,滿懷悲情地寫下這首《雁丘詞》。為了千秋萬古後代文人騷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