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攜7國欲重返月球:我們要建太空基地,不帶中國玩

2020-12-27 科技1031

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返回,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中國,嫦娥五號帶回來的2公斤月壤,讓中國一舉成為第三個有能力從月球挖土的國家,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在太空領域又實現了一大壯舉。

嫦娥五號成功返航

而就在嫦娥五號功成身退之後,美國方面也宣布將會重啟載人登月計劃,這意味著擱置了半個世紀之久的載人計劃將會再次打開。除此之外,日本也計劃將在2030年左右將太空人送入月球,中國計劃在2036年派太空人登陸月球,俄羅斯、歐洲以及印度也都在部署自己的載人登月計劃。

那麼,美國突然重啟載人登月計劃,難道只是為了彰顯自己在太空中的實力嗎?

載人登月計劃基本都是用錢砸出來的,沒有資金以及技術保障,根本不可能成功。所以,從1972年阿波羅17號載人登月到如今,就再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將太空人送入月球,那麼,此次美國此次再次宣布入局載人登月,單單只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實力嗎?

答案當然不是。

第一,美國想要建立月球霸權,瓜分勢力範圍。

其實,美國載人登月背後的野心早已經藏不住了。最近,美國航天局聯合日本、澳大利亞等7個國家籤訂了開發月球的《阿爾忒彌斯協定》,在這個協定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首次拋出了月球安全區的說法,簡單來說就是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就是通過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從而劃分月球勢力範圍。目前月球還是無主之地,誰先佔領就屬於誰,所以,美國突然在此刻宣布重啟載人登月背後就是瓜分勢力範圍的野心。

第二,月球氦-3資源豐富,能影響人類未來的能源格局。

目前全球化石能源告急,尋找新能源是人類工業發展的首要目標。而月球中的氦-3極為豐富,並且能源價值極高。如果能夠控制月球的氦-3,那麼美國將會掌握全球的核聚變能源,從而達到控制全球能源的目的。

第三,通過載人登月計劃,建立月球基地,加深自身在太空領域的霸權地位。

雖然人類目前可以實現登月,但是仍然無法向更高一級的天體實現發送載人飛船的目標。而月球將會成為進入下一個天體的踏板,從而維持自身在太空領域的霸權地位。

所以,在不久的未來,美國一定會在科技領域再次掀起腥風血雨。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返回地球,太空競賽新時代來臨
    與美國一樣,中國在總體上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可以利用月球潛在資源的月球基地,並為更加宏大的任務提供發射平臺。北京方面沒有「發表某種宣言性聲明表示希望取代美國成為太空領導者」,行星協會(Planetary Society)華盛頓特區業務負責人布倫丹·庫裡(Brendan Curry)說。「但他們當然想要成為太空中的一股主要勢力。」
  • 美國率領10國瓜分月球?卻不邀請中俄參與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12月15日發布消息稱,已經有10個國家與美國共同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定》,致力於對月球進行廣泛且多樣化探索,但中國與俄羅斯卻不在列,原來兩國早已有言在先。
  • 太空軍新武器連續曝光,美國已經準備好獨佔月球、殖民太空?
    ▲美國太空軍標誌太空競賽,要正式拉開帷幕?1 不是說著玩美國成立太空軍早就是必然的結果。根據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統計,截至2019年9月,全球在軌衛星共2218顆,其中美國1007顆、中國323顆、俄羅斯164顆,其他的一共724顆。1月9日,太空軍利用「天基紅外系統」的飛彈預警衛星監測到伊朗向伊拉克境內美軍基地發射彈道飛彈,為美軍地面部隊提供了預警,成為太空軍組建後的首次作戰行動。
  • 誰會率先重返月球?馬斯克與美國的太空競賽
    藍色起源公司將作為主承包商,帶領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德雷珀工業公司在內的老牌航空航天公司組成聯盟,開發一個三階段的月球登陸器。該提案構成了藍色起源公司競標美國宇航局 "阿爾忒彌斯 "重返月球計劃的著陸器合同。
  • 用航天員的尿液在月球上建基地,有內味了
    中國國家航天局、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都計劃著在未來數十年內建造月球基地。在月球上建設基地分兩步:一、準備建築原材料;二、將建築材料組建成基地。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月球不比地球,環境惡劣:強輻射、極端高溫,甚至可能會時不時掉下一顆隕石,想存活必須得建個強大的堡壘。在地球上建造一個基地尚且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更何況是在環境惡劣的月球上。在月球上建基地,人力問題怎麼解決?
  • 美宇航局敲定重返月球太空人!那又能怎樣?2020年真相曝光太多了
    美國首次在2004年制定了重返月球計劃,要在2015年重返月球,最遲不超過2020年。 當時,中國制定了「探月工程」。確定了探月三步走的規劃,今年完美收官。 很明顯,2004年美國重返月球計劃黃了,2017年在美國總統川普的強力支撐下,美國第二次重啟了該計劃,命名為阿爾忒彌斯計劃。
  • 嫦娥回家,中美競跑太空
    我們現在從地球向月球發射一升瓶裝水的成本為3.5萬美元,這個成本非常大。無法在當地取水,月球基地就很難維持下去,這也是為何在阿波羅計劃完成之後,美國喊了半個世紀重返月球建基地卻至今沒見到影子的重要原因。 現在好了,月球終於溼了,月球基地還會遠嗎?
  • 美國計劃重返月球,項目主管壓力太大辭職,外界質疑1969年登月
    洛韋羅的辭職,與美國2024年登月計劃存在直接聯繫,受中國嫦娥4號登月計劃的刺激,美國航天內部掀起了「重返月球」的風潮。按理來說,已經實現登月的美國,其完全有實力重返月球,但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主管洛韋羅,其卻因為需要承擔太大風險,而選擇辭職,不少人因此對美國載人登月事件表示懷疑,並認為1969年登月事假。
  • 中國月球「取壤」成功!「八國聯軍」瓜分月球算盤落空:下手晚了
    《協定》中是這樣描述的,美國宇航局將在2024年之前重返月球,用最先進的創新技術探索更多的月球面積,提取更多的月球材料。各國可以獲得一些月球資源的擁有權及使用權。同時還表示除了俄羅斯、中國等這些航天大國外,將聯合更多的國際夥伴對月球進行可持續勘測,利用在月球及周圍獲得的知識實現更大的目標——飛上火星。
  • 中國嫦娥帶貨返回地球,NASA:美國將以月壤列印月球空間站
    :到2024年,美國太空人將重返月球,未來將開發使用月面塵埃3d列印空間站的技術,而不必大費周章把地球資源運送上去。 據CNN新聞網12月18日報導,上一次最近有人踏上月球是1972年。現在,月球計劃又回到了NASA的太空議程中。這次啊,NASA不僅要造訪月球,而且還打算留下。
  • 嫦娥五號攜月球樣本返回地球,外媒稱其開啟了新太空競賽
    中國在登月上也許是個後來者,但當載滿月球巖石和土壤的太空艙在周四早些時候返回地球時,它為未來幾十年的新太空競賽拉開了序幕。這次將是對月球資源的競爭,可能會推動更深入的太空探索。Latecomer:遲來者;遲到者。
  • 美國重啟登月計劃,敲定重返月球太空人,部分專家表示擔憂!
    「嫦娥五號」的登月之旅全球矚目,現在「嫦娥五號」已經在回家的路上了,中國的航天實力也展現在了全世界的面前,我國航天行業多年來的進步全球有目共睹,但是只有中國人自己是真的開心的,因為我們真的進步了,而其他國家只會更加忌憚我國,尤其是美國,近年來直接把我國當成了眼中釘肉中刺,一直想要打壓我國
  • 這是要瓜分月球麼?數十個國家組團登月,中國俄羅斯被排除在外
    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12月15日發布消息稱,已經有10個國家與美國共同籤署了《阿爾忒彌斯協定》,致力於對月球進行廣泛且多樣化探索,但中國與俄羅斯卻不在列,原來兩國早已有言在先。重返月球根據NASA對《阿爾忒彌斯協定》的描述,美國宇航局將在2024年之前重返月球,用最先進的創新技術探索更多的月球面積,提取更多的月球材料。新的月球計劃稱為"阿爾忒彌斯"計劃。協議表示,各國可以獲得那些月球資源的擁有權及使用權。
  • NASA攜手Nokia在月球建4G
    在月亮上架設 4G,聽起來有些超現實,卻在不久的將來要發生了 在月球上建網絡 上周六,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他們將和芬蘭行動通訊裝置公司諾基亞(Nokia)合作建置4G-LTE網路,作為NASA月球基地計劃「阿爾忒彌斯」 (Artemis programme)的前導作業。
  • 2023年嫦娥7號有新任務,俄羅斯將參與,或為建月球基地做準備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9月17日,俄羅斯與中國籤署了關於合作建立聯合月球和外層空間研究中心的協議,其中就包括了兩國將聯合探月的協議,據獲悉俄羅斯的月球探測器「月球26號」(Luna-26)與中國的「嫦娥7號」將計劃同於2023年發射,兩個探測器將實現設備兼容,並且將開創一個史無前例的太空探索新模式。
  • 美國送的月球上那1克土,我們要「還」嗎?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出發23天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回家了,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據官方消息,嫦娥五號將帶回兩千克左右月球樣品,網友們開始坐不住了,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我國時,將1克月巖作為贈禮送給我們。現在,我們需要回禮嗎?
  • 中俄被排除,德法不參與,美國登月「圈地」能成功嗎?
    澳大利亞「對話」網19日刊文稱,美國的《阿爾忒彌斯協議》已有8國籤署,相關計劃的目標是2024年實現載人登月、2030年建成一個月球基地。「這聽起來是一個進步,多年來,各國一直糾結於如何處理人類定居月球及資源管理的問題,但一眾關鍵國家對該協議有著嚴肅的關切,目前為止拒絕籤署。」這一協議的名稱取自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
  • 重返月球,今天我們講一個前傳故事
    在嫦娥五號即將回到地球懷抱之際,我們也將陸續開始推送系列文章,講述人類與月球之間的互動。今天要講述一個前傳故事。我邀請的科學顧問,是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焦維新。焦教授是研究太陽系行星的專家,他曾經在2001年中國第三次探月研討會上,首次正式提出:以「嫦娥」,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名稱。
  • 「嫦娥」帶月球「土特產」回家,背後意義有多大
    這些樣品大多來自月球正面中低緯度的月海區域,形成年齡約在42-32億年前。相當於我們只用月球一部分區域內的「化石記錄」,來定標整個月球超過40億年的歷史。這顯然意味著,我們對月球的認識不管在空間上還是時間上,都是極為不完整的。
  • 月球的塵埃可以製造空氣?月球基地指日可待,即將成為發射基地
    要知道地球就擁有一顆衛星,那就是月亮,同時月亮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體,人類唯一一次登陸星體,就是月球,最新一項科學發布了,科研人員通過月球的塵埃成功製作出空氣,那麼月球就有了人類生存的基礎條件,所以在月球上面建立人類基地也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