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一席演講 | 美德與幸福

2020-12-26 騰訊網

HR轉型突破

卓越績效,人文精神。

HR轉型突破中心使命:

基於厚重、樸素的管理智慧,

助力企業家、領導者和HR發展,

成事,成人,成己。

演講 | 陳嘉映

來源 | 一席(ID:yixiclub),文字及視頻版權歸「一席」和講者所有。

陳嘉映 簡介

陳嘉映,1952年出生於上海。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曾任教於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現為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外國哲學學科專業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分析哲學、現象學和科學哲學。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語言哲學》、《思遠道》、《泠風集》、《哲學 科學 常識》等。

「我們這個國度,公義難能可貴。讓我們每個人,力所能及之處,增添一點點良善與公義,永遠永遠不要與不義者共謀。

至少,你可以擦淨一片玻璃,讓光透進來,倘若你不是光,或者還不敢成為一道光。」

——陳嘉映

1.我們說什麼人幸福呢?我們說那些心地善良、品質純正的人幸福。

2.我們想想自己的經歷,然後再看看身邊的人,你們年輕人看看父母,我們上了歲數的人、看看年輕人,就會發現:好像勤勞的人,認真的人,善良的人,自我約束的人,他們往往還是能夠給自己掙上一個好生活。也就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雖然不是什麼顛撲不破的真理,但美德並不總是跟幸福衝突。

3.美德並不只是幸福的一個手段,美德是幸福的一個組成部分。

4.幸福這個概念它天然就包含著相當的品德的成分,甚至可以說,美德構成了幸福的骨架,它是跟一個人的品質相聯繫的,它是幸福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沒有這個骨架,哪怕他吃好喝好玩好了,我們也很難說他是一個幸福的人,實際上他自己也很難認為自己是在過著幸福的生活。

5.無論你對德性的要求很高還是比較低,德性永遠是幸福的一個組成部分,你要是整個地放棄了德性的要求,你是不會感到幸福的。

6.我們用這個來規定或者定義一個良好社會。什麼叫做一個好社會?那就是那些有德的人會過得更好,那些缺德的人會過得不好,那麼這就是一個良好的社會。

7.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還有待那些正直的人去加以改變,加以改善。正直的人有可能要犧牲他們自己的幸福。我們作為普通人也許做不到,但是我就是希望,即使我們沒有像那些仁人義士那麼勇敢地站出來去改變這個社會,但是我們至少應該做到,我們在心裡,我們在能做的地方,是永遠跟這些正直的人站在一邊的。

編輯 | 張霖涵

註:文章分享僅供個人學習使用,如有侵權,請與管理員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陳嘉映:當下中國最接近「哲學家」稱號的人
    這本書是陳嘉映的自選集,收入他諸多思考型的文章,比如書評、演講文。2020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為什麼要做哲學研究?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並且較難統一。陳嘉映的版本是:「我相信,一個哲學家之所以對哲學、對概念邏輯感興趣,是因為有一個根一直連在他要解決的問題上,把它叫作生活態度的問題也好,靈魂的問題也好,隨你。這是一件跟自己有關係的事情。
  • 快手將聯合一席推出主題演講活動
    近日,彝族少年樂隊、快手幸福鄉村帶頭人「小烏力·拾光者計劃」直播連線搖滾歌手鄭鈞,用民歌方式改編了鄭鈞金曲,並分享了個人故事和音樂理念。 「小烏力·拾光者計劃」是一支從大涼山走出的彝族少年樂隊。他們從小學習民歌以及彝族民間口頭文學「克智」,2019年開始在快手上傳播民族文化,開啟了新的音樂之旅,讓彝族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更多人看見。
  • 名人堂·訪談|哲學家陳嘉映:我們要培養一種新的「心智技能」,把...
    陳嘉映的哲學研究工作,跟翻譯、解讀這兩位哲學大家的思想分不開。海德格爾對存在意義的探究和詩意表達,維根斯坦對語言和思想之間幾乎無法言說但又高妙的闡述,都深深影響了陳嘉映。陳嘉映翻譯的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存在與時間〉讀本》和維根斯坦的《哲學研究》、《維根斯坦讀本》,是包括當下學人、普通讀者走進兩位高山的必經之路。
  • 「帶著家鄉,我擁抱世界」:快手將聯合一席推出主題演講活動
    近日,彝族少年樂隊、快手幸福鄉村帶頭人「小烏力·拾光者計劃」直播連線搖滾歌手鄭鈞,用民歌方式改編了鄭鈞金曲,並分享了個人故事和音樂理念。「小烏力·拾光者計劃」是一支從大涼山走出的彝族少年樂隊。他們從小學習民歌以及彝族民間口頭文學「克智」,2019年開始在快手上傳播民族文化,開啟了新的音樂之旅,讓彝族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更多人看見。
  • 一席演講一段話,盡顯責任擔當與品格風度,你感動嗎?
    可我看了一席演講,一段話,卻靜默良久,沉思良久。這席演講,這段話,盡顯責任擔當與品格風度。跟世界上主要的國家一樣,這波疫情也沉重打擊了加拿大。很多加拿大人無法外出工作,也無法上街自由選購,不免陷入了焦慮與擔憂之中。這個時候總理特魯多,發表了一席超暖的演講給民眾打氣鼓勁。
  •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來自於優勢和美德
    他在就職演講中提到,心理學不應只研究人性中黑暗、脆弱、痛苦的一面,而應該轉向研究和關注人的美德、優勢和快樂。減少痛苦,還是創造幸福?作為一個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一輩子都在幫助特別痛苦的人。他一直想知道,特別痛苦的人和其他人有什麼區別?十年前,他轉而問,特別幸福的人和其他人有什麼區別?
  • 專訪丨陳嘉映:還沒有讀完《存在與時間》,這也很正常
    是以真要在當世中國找出一位重新闡述《存在與時間》的學人,陳嘉映當是不二人選。1987年《存在與時間》中譯版出版後,陳嘉映本人也一直在關注它的傳播與影響擴散。一個尷尬的現實是「學界內外,把這本書通讀下來的人少而又少。」 而「從頭到尾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則是《存在與時間》的讀者們彼此會意,悄然流傳的一句笑談。
  • ...榜樣」全國青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總決選及頒獎典禮落幕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網】;8月25日,「中華少年說·戰『疫』好榜樣」全國青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演講總決選在北京落幕,並在八達嶺長城望京廣場舉行了頒獎典禮。來自全國各地的32名優秀小選手齊聚長城,「後浪」們通過中國經典與全球思維的結合以及傳統故事與當代英文表達的碰撞,讓中國故事有了能夠歷久彌新、走向世界的新演繹。
  • ...弘揚傳統美德 爭做時代青年」演講比賽暨十一月份月考總結...
    12月11日,商丘第一高級中學高二年級C部(文科班)舉行「弘揚傳統美德,爭做時代青年」演講比賽暨十一月份月考總結表彰會。校教研處主任竟霞,語文學科主任趙娜,高二年級C部主任張宏亮出席大會。
  • 塞式幸福法則:你的優勢和美德超乎想像
    之前有過一個很火的採訪視頻,記者問你幸福嗎?路人答:我不姓福,我姓趙。這個故事固然可以博得我們一笑,但其實它反映出的則是——幸福是一個人類不斷思考的永恆話題。歐文曾說,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幸福究竟是什麼呢?
  • 美德造句和解釋_美德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美德在教材中的例句:1、人們說她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接受教育,學習各種皇家的美德。最後,她終於來了。(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2、清貧)美德參考例句:1、尊重知識是一種美德,運用知識是一種智慧。2、愛老慈幼是人應有的美德之一。3、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
  • 四川職業院校積極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這些中高職院校獲得一等獎
    近日,在全省各職業院校積極組織師生精心準備下,全國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省級複賽、中華傳統美德典型案例徵集、四川省職業院校「扶危濟困扶弱助貧弘揚傳統美德」主題演講比賽獲獎情況公布。據了解,活動組委會組建專家評審組,按相關標準和要求評選出各獎項,並將「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省級複賽一等獎作品和中華傳統美德典型案例所有獲獎作品推薦報送至中國職教學會。
  • 陳嘉映:微信,是對文字時代的最後一擊
    陳嘉映想在《走出唯一的真理觀》中傳達給我們的是,無論時代的浪花如何翻滾,既然歷史的遠景我們很難看清,那麼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要了解自己具體的處境,知道自己真實相信的是什麼,握住這一點信仰的光源,並盡力為它做些什麼。這應該被我們運用到一生中的很多命題,而不僅僅是,關於閱讀。
  • 異教美德與基督教美德
    …………………… 異教與基督教真正的區別在異教美德(或曰自然德性)與基督教「三德」(羅馬天主教稱之為恩典美德)的區別中得到了完美的總結。異教美德(或曰理性的美德)包括正義、節制等,基督教接受了這些美德。基督教自己發明而非接受的三種神秘的美德是信、望、愛。
  • 美德的力量 美德改變命運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需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只有是美德,由此可以得出美德的重要性,美德給予人思考的能力,給予人靈動的底色,美德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是一個人進入職場,進入工作的底色與底蘊,美德給予人美的感悟與享受,美德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心靈的感應,是一個人進入人生的一把必經之路的鑰匙
  • 奧普拉震撼演講引爆網絡
    DeMille Award),發表了一席教科書式的獲獎感言,震撼全場,許多明星當場聽哭。
  • 漢語言思修,家庭美德與個人品德
    戀愛中的道德要求戀愛婚姻家庭是人類同一序列社會生活的三個階段,人生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往往是與美滿的婚與幸福的家庭密切相關戀愛中的男女要處理好戀愛關係,應該正確認識戀愛的道德責任,遵守戀愛中的道德要求認真負責平等互尊文明相愛婚姻和家庭美德婚姻是產生家庭的的前提,家庭是婚姻締結的結果,婚姻的成功體現為家庭的幸福,家庭的美滿又彰顯出婚姻的意義
  •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切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24孝的故事。
  • 劉擎:愛國是如何成為一種「美德」的?
    劉擎(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多年前的一名學生畢業後到中學任教,最近剛擔任高一年級的班主任,興致勃勃地組織學生搞演講比賽。班上的文藝委員奪冠呼聲最高,她以愛國主義為題,讚頌祖國的悠久文明、大好河山、歷代的傑出人物和當今的偉大成就,最後抒發感慨:「愛國是我們情不自禁的激情,是一種高尚的美德 我們從小就應當培養愛國主義的情操,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她的演講觀點鮮明,語言流暢,感情飽滿。特別是這位女生外形清秀,聲音甜美,很具有感染力,贏得大家一片掌聲。 可是「事故」發生了。
  • 上沙灣完小節約糧食 傳承中華美德
    (通訊員楊晨輝)為進一步倡導節儉用餐,傳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提高學生珍惜糧食的意識,上沙灣完小開展「節約糧食、光碟行動」活動。12月21日,在升旗儀式上,六中隊做了以「珍惜每一粒糧食」為主題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