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焦颯 見習記者 楊佳月 報導
2021年1月8日,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全面回顧了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明確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方向,加快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堅定推進位造強省和網絡強省建設。
「十三五」時期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會議指出,「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如期完成,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2016—2019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工業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中西部第一,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44家,工業實力持續躍升。
五年來,我省主導產業比重從44.3%提高到46.1%,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從11.9%提高到20%以上。建成裝備、食品2個近萬億級產業集群,形成19個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13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培育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19個,創建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8家、質量標杆15個、製造業單項冠軍23家、專精特新企業92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4個,競爭能力持續提升。建成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571個,創建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服務型製造、信息消費等國家級試點示範62個,建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25個,推動企業上雲10萬餘家,數字經濟規模達1.25萬億元。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15個、綠色園區10個,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降低42.16%,先進模式持續湧現。
「十四五」時期目標挺進位造強省第一方陣
會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產業振興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總體目標是:全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基本完成,新興產業培育奠定堅實基礎,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戰略性突破,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現大幅度提升,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體系,挺進位造強省第一方陣。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左右。
「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是: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促進位造業做實做強做優,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壯大優質企業,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及應用生態,力爭在關鍵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優質企業、質量品牌、數字經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
2021年做好八項重點任務
會議明確,2021年要突出抓好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分別是:構建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和競爭力、深化傳統產業存量變革、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強雙循環下的製造業開放合作、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式發展、推動工業和信息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
其中,在構建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方面,通過深化技術創新體制改革、加快製造業創新平臺建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整合創新資源、完善創新載體、激發創新活力,聚焦基礎技術和關鍵領域強化攻關,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河南製造的自主創新能力。
在提升產業鏈現代化和競爭力方面,深入實施10個傳統產業鏈和10個新興產業鏈現代化提升行動,做強優勢產業鏈、做大新興產業鏈、做優傳統產業鏈,帶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打造先進位造業體系。
在深化傳統產業存量變革方面,通過全面深化傳統產業「三大改造」,分行業分梯次推進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力爭技改投資增長20%以上。
同時,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打造產業創新高地。推動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構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加快「企業上雲」、力爭全年上雲企業新增5萬家,實施新業態新模式培育行動、強化數字經濟賦能,推動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打造3—5個數位化轉型示範區。
此外,加強雙循環下的製造業開放合作。堅持國內國際「兩手發力」、終端高端「兩頭突破」、轉進轉出「兩向並進」、線上線下「兩式對接」,深化區域聯動,創新國際合作,強化產業鏈招商,持續提高產業轉移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