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還沒走馬上任,但是拜登已經準備在下一屆政府的用人名單上創造歷史了......
白宮通訊團隊習慣聘用女性?
拜登30號公布了白宮通訊團隊的7名高級官員 。白宮發言人將由前美國國務卿克裡的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擔任,白宮通訊主任將由拜登競選團隊的通訊主任貝丁菲爾德擔任,而其他成員也均來自拜登競選團隊或者歐巴馬政府。對於《華盛頓郵報》稱讚拜登的通訊團隊均為女性,現任白宮發言人麥克納尼回應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彭斯、第一夫人梅拉尼亞的通訊團隊高級官員也均為女性,這是假新聞又一次盲目宣傳。
從左到右:凱特·貝丁菲爾德、珍·莎琪、讓-皮埃爾、皮利·託巴爾、阿什利·艾蒂安、塞蒙·桑德斯 (來源:CNN)
美聯社在報導中稱,這一任命反映出拜登組建一個「多元化白宮團隊」的願望,這也是白宮通訊團隊的高級官員首次全部由女性擔任。報導還稱,在川普「顛覆了」他的政府與媒體的溝通方式之後,人們正在期待白宮新聞機構回歸更為傳統的運作方式。川普的通訊團隊很少舉行新聞發布會,因為川普本人有時會「擔任自己的新聞發言人」,回答媒體提問。
拜登的管治團隊人選陸續公布,不少人曾經在歐巴馬任期內合作過,對於拜登的團隊人選,請看來自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宋忠平的點評分析。
拜登為何如此看重女性?
「女性將在拜登政府中扮演關鍵角色。」
——美國《國會山報》
實際上,拜登已在一系列關鍵職位上挑選女性擔任,試圖打造更加多元化的內閣。《國會山報》統計顯示,在拜登的過渡團隊中,有53%的高級官員為女性。外界預測,拜登政府的正式內閣可能會有超過50%的女性任職,她們中的大多數將擔任重要職位。
根據美國婦女與政治中心的數據,前總統歐巴馬第一任期內的內閣中有30%由女性組成,第二任期內的內閣中女性佔35%。柯林頓第一任期內的內閣中有32%由女性組成,而在他第二任期內,這一數字躍升至41%。在共和黨方面,川普的內閣人員26%由女性組成,這一數字略高於前總統小布希,小布希政府第一任期內19%的內閣由女性組成,第二任期為24%。
提名艾薇兒-海恩斯擔任情報總監
拜登之所以如此看重女性,這與他的當選密不可分。美聯社VoteCast一項調查顯示,在2020美國大選中,女性對拜登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拜登和川普之間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是男性和女性選民之間的鬥爭。VoteCast對超過11萬名美國選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其中女性選民的比例為53%,她們以55%對44%的絕對優勢,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與此同時,川普的優勢主要集中於男性選民,得票率為52%對46%。
她有望成首位美國女財長
當地時間11月30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首次聽取了總統每日簡報,意味著其入主白宮的進程迎來新階段。同日,拜登還宣布了新政府經濟團隊提名人選。如獲參議院通過,這些人將帶領美國經濟,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沉重打擊。
(來源:CNN)
拜登的經濟團隊名單
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財政部部長,首位女財長
沃利·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財政部副部長
尼拉·坦登(Neera Tanden):管理和預算辦公室主任,領導行政管理委員會的第一位有色人種女性
經濟學家塞西莉亞·勞斯(Cecilia Rouse)、賈裡德·伯恩斯坦(Jared Bernstein)和希瑟·布希(Heather Boushey):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報導,前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被正式提名為下一任財政部長。如獲參議院確認,耶倫將成為該部門231年歷史上首位女性領導人。
與此同時,拜登還提名坦登出任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主任。如獲確認,坦登將成為領導該辦公室的首位女性有色人士。
拜登在一場事先準備好的講話中指出,「當我們開始著手控制病毒時,這個團隊將立即在經濟危機中給美國民眾帶來經濟救助,幫助我們重建一個比以往更好的經濟。」
上述消息宣布後,耶倫在特推上描述了美國經濟眼下所面臨的挑戰。
「我們國家現在面臨著巨大挑戰。要實現復甦,我們必須恢復『美國夢』,即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其潛力,並憧憬他們的孩子實現更大的夢想,作為財政部長,我將日以夜繼,朝著為所有人重建美國夢而努力。」
——耶倫
曾於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拜登首席經濟學家的伯恩斯坦也被提名「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經濟顧問委員會通常是一個小型專家小組,負責向總統提供經濟政策方面的建議或可能的方向,類似於智囊團,提出的建議往往更具學術性。相比之下,國家經濟委員會則更多負責政府層面的倡議。
擁有多名「知歐派」高層人物
在美國候任總統拜登相繼提名的政府高層官員名單中,有好幾位重頭人物屬於「親法派」或者屬於「知歐派」。而最為重要的是,即將擔任美國下屆政府一號國務卿的布林肯,應該說與法國最有緣分,也對歐洲事務最為熟悉。
布林肯1968年出生在美國紐約,3歲時跟隨再婚的母親來到法國巴黎,在法國渡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直到中學畢業後才又返回美國上大學。在哈佛及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布林肯又一直以律師的身份穿梭於紐約和巴黎之間,主要負責美國與法國及歐洲之間的法律事務。1994年至2001年,布林肯進入了柯林頓政府的白宮團隊。由於熟悉法國和歐洲事務,以及掌握了法語等多種歐洲語言,布林肯於1999年被任命為柯林頓總統的歐洲事務主任,專門負責就歐洲歐盟和北約事務直接向總統提出建議。在歐巴馬時代,布林肯也一直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副總統和國務卿的頭號歐洲事務建議者和決策人。由於布林肯童年和青年時代都是在法國渡過的,因此布林肯至今還講著一口與法國人沒有任何區別的純正法語。
在得知布林肯被拜登提名為候任國務卿時,法國外交部長勒德裡昂毫不掩飾地表示:「布林肯先生被當選總統拜登指定為我未來的同事,我感到特別的高興。我們在過去就曾經多次合作過」。就像中文裡的「您」和「你」一樣,法國人之間如果用「你」相互稱呼,則表明兩人之間的熟悉與親密關係。而據來自法國政府的消息透露:「布林肯與勒德裡昂之間就是以你相互稱呼的。」
除了布林肯之外,拜登提名的還有幾位「知法派」和「知歐派」。比如提名氣候事務特使的美國前國務卿克裡,母親就是在法國布列塔尼出生的。候選國防部長弗勞諾早年也在比利時學法語,並且曾在法國工作。當然未來的拜登政府內擁有多名「知法派」和「知歐派」重頭人物,應該會更加有助於美國下任政府改善和協調與法國及歐洲的關係,更加有利於美國與歐洲儘快重新恢復被川普冷淡和怠慢的跨大西洋傳統聯盟。但法國和歐洲的高層人士也警告,不要對美歐未來關係產生不切實際過於樂觀的幻想。因為美國無論誰上臺掌權,都會首先維護美國的切身權益,都會讓美國的利益最大化。未來拜登政府會高度重視與歐洲盟國的關係,但美國下屆政府的國際地緣政治中心位置和全球外交的主要坐標應該不是歐洲大陸,而是亞太地區。
來源:鳳凰衛視資訊臺、鳳凰美洲、周末畫報、觀察者網等
編輯: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