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九中學生在「走班」教室上課
9月25日上午第二節,濟南九中高二(2)班教室裡學生們正在上化學課,同為高二(2)班的學生楊遠博因為選了組合「物理、地理、政治」,所以來到自習室開始靜靜地自習。上午第三節,高二(3)班教室裡,來自高二(2)班、(3)班和(4)班選了歷史科目的學生開始了他們的歷史學習,此時,在高二(5)班教室裡,楊遠博則和這3個班選了地理的同學開始了自己的地理課……
作為山東省高考改革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高二學子將面臨全新的高考模式:不再分文理科,在語數外3門統考的基礎上,在其他6門學科中自主選擇3門學科參加高考。由於選的課程不一樣,這樣就出現了走班情況。
經過高中學校前期的多次摸底和模擬選課,新學期開學,高二學生正式全部啟動選課走班。選哪些科目的學生最多?走班的形式會不會影響學習效率?記者採訪得知,目前濟南大部分學校仍然實行固定行政班,進行「小走班」的模式,基本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選課需求。
怎麼選?很糾結
「6選3」過程「輾轉反覆」
「新學期已經開始快一個月了,孩子能夠很好地適應『選課走班』,雖然整個過程非常糾結,但現在總算可以踏實一些了。」說起孩子「6選3」整個過程中的「輾轉反覆」,家長柳江言語中透露著些許輕鬆。柳江的孩子上高二,高一下學期學校曾組織了4次模擬選課,但每次選課,孩子都會陷入糾結,先是選擇了物理、化學和地理,第二次模擬時改成了物理、化學和生物,後來一直猶豫不決,又考慮過選擇物理、生物和地理,最後還是選定了物理、化學和地理這三科。
「物理肯定要選,沒什麼疑問,最糾結的是後面兩科怎麼組合。為了更好地作出選擇,我還專門找出了化學、生物、地理這三科的往年高考試題,對比了一下難易程度,同時多方諮詢老師的建議,力求能夠選到最適合孩子的3科組合。」柳江告訴記者,在女兒新學期分好的班級裡,選擇物理這一科的有47人,選化學的有44人,選擇地理的有9人,「原以為她的地理需要走班,沒想到拿到新學期課表才發現,她的物理需要去隔壁班上課,其餘兩科不需要走班。」
實際上,柳江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為了做好「6選3」,學生和家長都在不停地思考、討論、比較,不僅在網上查找資料,也通過各種渠道互相打聽。有的家長還專門製作了統計表格,用來提醒孩子哪些科目選擇的人可能比較多,哪些會是「冷門」,在選擇時需要儘量避開。
而對於走班,家長們既充滿期待,同時也有著擔心和糾結。「選課走班以來,孩子說感覺比上學期要累,他選了物理、化學和歷史這三科,班裡只有14個學生選了歷史,所以這一科需要走班,對他又是一個考驗。」家長趙紅告訴記者,作為家長她並不願意讓孩子選那種需要走班的學科,「我覺得孩子還是要在固定班上課,走班的話沒有了固定班級老師的嚴格要求,孩子在學習自覺性上可能會受影響。」
「開學以來,家長們也都在交流選課這件事,有一個共識就是,儘量不要讓孩子選擇要走班的學科,選擇那些固定班級,可能更利於孩子成長。」趙紅告訴記者,孩子從小比較喜歡歷史,最終選擇了物理、化學和歷史這個組合,「但剛分完班第二天,他就想把化學換成地理,整個過程也是充滿了糾結。」
定選前先模擬
學生自我定位
更加合理
「為了讓家長和學生真正了解選課走班,學校在2017級同學高一時先後召開4次家長會,進行政策解讀,和家長交流溝通,共同為學生選課走班保駕護航。」濟南九中校長宋金波表示,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自己有更加科學合理的定位,2017級先後在高一年級進行了4次模擬選課,「『6選3』形成的所有20種組合裡,我校學生組合達到了16種,其中有兩個組合都是只有一個學生選擇,學校仍然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充分滿足了學生發展的願望。」
記者了解到,新學期開始前,濟南市高中學校大多已進行過模擬選課走班。濟南一中副校長姜明介紹,根據省教育廳的統一安排,濟南一中在6月11日組織全體高一學生進行最終的選課,如果有所調整,可以向年級提出申請,最終截止時間為7月2日,一旦作出選課決定,高二上課後就不再進行更改。
經過模擬,學生在選課時也不再盲目,而是會提前作好規劃,無論是選「熱門」組合還是「冷門」組合,都是儘可能接近自己理想的高校。
省實驗中學高二學生張富荃說,他選了物理、化學、生物的大理科組合,因為自己喜歡這幾門科目,將來想從事金融類的工作。而他的一名同學則選了政治、地理、化學的文理搭配組合,因為除了喜歡,也與將來想從事的專業有關,在報考大學時可以選擇心儀的高校。與此同時,也有學生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優勢學科,在高考中利於考出更好的成績。
「學生選課走班一般有3種模式:興趣愛好、擅長科目、父母建議。」濟南三中校長劉新利表示,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但感興趣的科目並不一定是擅長的科目,如果科目與自己的能力優勢不符,後續學習就會變得困難;選擇平常考分高的科目,在某種程度上是應對高考的最優策略,但由於日常考試大多是學業成就測試,卷面分數並不能有效反映學生的潛能特質;聽從父母建議的話,父母會根據一些社會信息和自己的認知觀念,代替孩子選擇未來『有前途』的科目,弊端非常多。」
據了解,高中學校大都開設了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在正式選課前也多次召開家長會溝通意見,尊重學生意願。所以,高中學校開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十分有用。通過自我認知、學業指導、專業規劃和職業體驗,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
核心是「選」不是「走」
「走班」採取「定2走1」模式
「選課走班其實需要走動的科目並不多。」省實驗中學高二學生趙鴿純告訴記者,她選的組合是物理、化學、政治,由於語文、數學、英語這3門科目都是固定的必學科目,而且固定了行政班級,「6選3」中學校採取的是「定2走1」的模式,所以,她只需要走化學這一門科目,算起來她一周只需要動4次,其餘科目在自己的班級上課即可。
據了解,為了保證教學的穩定性,各高中學校一般採取的是「定2走1」的走班模式,即語數外這3科不走班,而在另外選擇的3科中固定兩科組成一個班級,另外一門學科進行走班。
省實驗中學教導處主任丁兆華告訴記者,選課走班的核心是「選」,而不是「走」,所以學校在設計選課走班方案時,除了滿足學生的選課組合需求外,儘可能將某一組合的學生固定。如省實驗中學高二年級共有25個行政班,15個固定組合不走,只有10個班需要走班,而且這10個班裡只有一半的學生需要走,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開齊20種選課組合,最大限度發揚學生的學科優勢,學校採用了『定2走1』的走班模式,四個班為一個單元進行『小走班』,便於班級的穩定和管理。」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中部教導處主任丁森表示,學校先後考察了上海、浙江等地的選課走班方案,並諮詢了專業公司,經過一輪又一輪設置、討論、推翻、再設置,最終形成了學生選課走班方案,該方案既考慮了全省選課的比例趨勢,也照顧了學生個體的學科優勢,還兼顧了學校的課程設置能力,更考慮了高校錄取專業對學科的招生要求,其難度可想而知。
記者走訪發現,類似的走班方式,在濟南高中學校裡並不是個例。「根據新高考的要求,「6選3」共有20種選擇組合,我們的思路是為學生提供這20種選擇模式供學生自由選擇。」姜明表示,在選擇的基礎上,將同一個選擇組合的學生集中起來,儘量採取行政班的方式固定上課,選擇人數比較少的組合就採取合併同類項的方式,5科行政班固定上課,第6科再進行走班,像濟南一中25個行政班中有20個是固定的,也就是實行「小走班」。
「選課走班的形式和未來大學的學習形式類似,在不同的教室上課,面對著不同的同學,每天步履匆匆,建議學生們快速適應走班上課的形式,要學會提前做好準備,提高效率,減少幹擾,適應了走班,其實也是為未來適應大學的學習打好基礎。」濟南外國語學校高三教師李新武表示。
轉自山東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