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鼻祖鬼谷子,本名王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春秋時人,籍貫不詳,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他長於持身養性和縱橫術,精通兵法、武術、奇門八卦,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所授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四大弟子,均為戰國時風雲人物。主要著作《鬼谷子》、《本經陰符七》,前者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後者則集中於養神蓄銳之道。
相傳,鬼谷子從其師父手中得竹簡一卷,乃師父仙逝時特意留給他的真傳,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卻無一字。在松明火把的映照下,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一口氣讀了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書中記錄的是一部縱橫家書,共十三篇。有關文獻稱,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一是神學,日星象緯,佔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晉人郭璞《遊仙詩》稱:「清溪千萬仞,中有一道士。雲生梁棟間,風出窗戶裡。借問此何誰,雲是鬼谷子。」後「鬼谷子」成了隱者的代名詞。
《鬼谷子》一書是鬼谷子後學者根據其言論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內容十分豐富,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等領域,主要講述有關謀略的理論。全書分上(四篇)、中(十篇)、下(三篇)三卷,共有十七篇,其中前十四篇理論體系完備,後三篇雜有佛、道思想,是後人增補的。從主要內容來看,是針對談判遊說活動而言的,但由於其中涉及到大量謀略問題,與軍事問題觸類旁通,也被稱為兵書。書以功利主義思想,認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運用。它講述了作為弱者的一無所有的縱橫家們,如何運用謀略口才如何進行遊說,進而控制作為強者、握有一國軍政大權的諸侯國主。
《鬼谷子》闡述了一套遊說技巧的理論,推測、琢磨對方的思想內涵,學說理論的實踐者是蘇秦、張儀,將縱橫技巧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鬼谷子》一書理論非常詳細具體,也非常微妙,不是輕易可以說出來的,更重要的是這本書重在用,若學而不用,長久必有害,必邊學邊用邊體味方可。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鬼谷子》啟迪人的還有它的哲理思想。《鬼谷子》一開頭就運用「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的變化規律的闡述,不至於偏頗地引導人,使人辯證而唯物地看待一切,給讀者以唯物認識論的啟迪。有人讚譽它是「智慧禁果,曠世奇書」,可見其學術價值是不可低估的。
由於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逕庭,所以歷代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客觀而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何況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今人大可不必因噎廢食。
(本文摘自《國學精要》一書;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喜歡此文請點讚留言,歡迎轉載,感謝光臨!
本公眾號投稿郵箱:22650725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