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來越冷了,大家對音樂的熱情卻日益高漲。雙11我們發布的「骨折版」引起了大家幾乎狂熱的興趣。
本期,我們繼續「名家大腕版」,精選了鋼琴、小提琴、交響曲、歌劇大師級的演繹,讓音樂在冬天裡陪伴各位。
為感謝購買300元(含300元)以上的朋友,我們將贈送音樂禮物(有唱碟,DVD,圖片冊等)。
當今超級明星級女高音安娜·涅特萊布科和男高音羅蘭多·維拉宗,加上著名指揮家德比利共同錄製了這一版精彩絕倫的現場錄音。
普契尼三大歌劇(《波西米亞人》《蝴蝶夫人》《圖蘭朵》)之一,它講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巴黎拉丁區四位貧窮青年藝術家充滿歡笑、淚水的生活與愛情,其中所蘊含的超脫於物質以外的純粹的愛與自由,在流傳百年之後依然是一種最高貴的精神。有人說:「如果要認識一個真正的普契尼,就一定要看《波希米亞人》。」作為普契尼38歲時的一部作品,《波西米亞人》幾乎就是大師人生的影子與青春的祭歌。 當年普契尼自米蘭音樂學院畢業後,事業尚未起步前過著一種極為貧困的生活,他對於流浪的生活有著切身體驗。
《波希米亞人》的旋律極為豐富,音樂的戲劇張力最強。歌劇第一幕中的兩首詠嘆調《你那雙冰冷的小手》和《我的名字叫咪咪》最為著名,音樂舒緩溫柔,常常作為獨唱曲目在音樂會上演出。
《冰涼的小手》
鋼琴大師內爾森·弗萊爾當年曾被《時代周刊》形容為是「鍵盤上年輕的雄獅」,今天早已滿頭銀髮。但他對鋼琴藝術的痴愛,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流走。籤約Decca後發行的多張專輯,屢獲大獎,也讓樂迷大為驚賞。他獲得過德國的ICMA(國際古典音樂獎)、回聲獎,法國的震撼大獎等諸多大獎。
小提琴家平查斯·祖克曼更為家喻戶曉。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誇張賣弄,也不過分熱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極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則充滿了甜美和盪氣迴腸。他還有一個十分獨特的演奏個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強調突如其來的重音。他得過20多次格萊美提名,兩度獲獎,灌錄了逾百張唱片。對許多樂迷來說,他象徵著古典樂壇幾個時代的星光交替。
這張唱碟非常難得,收錄了弗萊爾和指揮大師肯佩錄製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祖克曼和指揮大師多拉蒂合作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樂團分別是慕尼黑愛樂和倫敦交響樂團。
絕對老版碟!美國無字無碼老版碟。CBS出版。
第一張:阿格裡奇與拉賓諾維奇(阿格裡奇的前夫之一)。他們演奏莫扎特雙鋼琴協奏曲。法博指揮福騰寶室內樂團協奏。該碟還有兩首重量級的錄音:阿格裡奇演奏莫扎特第20和19鋼琴協奏曲,拉賓諾維奇指揮帕多瓦樂團協奏。
第二張:阿格裡奇夫婦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交響舞曲》和兩首《雙鋼琴組 曲》。
貝多芬創作的11首序曲,是貝多芬音樂文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演奏和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的朋友,這些序曲是躲不開的。這些序曲多為貝多芬為戲劇配樂所作。貝多芬對這一音樂體裁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為音樂會序曲和交響詩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在今天的音樂會中,經常能聽到。情節的思想、衝突和氛圍以越來越自主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意味著它們在獨立於舞臺劇表演時同樣有效。
指揮大師大衛·金曼指揮蘇黎世市政廳樂團錄製的貝多芬序曲全集,是在貝多芬250周年紀念中,最值得收藏的珍品。
普羅科菲耶夫是前蘇聯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鋼琴作品在他全部的作品中佔了極大的比重,其中有五首鋼琴協奏曲。第二和第三都被列入史上最難的協奏曲行列,第二近些年和第三同時成為舞臺上最常聽到的協奏曲之一。第一洋溢著青春的活力,第四、第五都是他成熟時期的作品,更加深刻。
擔任獨奏的德米登科生於俄羅斯,曾就讀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並師從德米特裡·巴什基洛夫。他是蒙特婁國際音樂大賽以及柴可夫斯基國際大賽的優勝者之一。前蘇聯時期就已成名的指揮家拉扎列夫指揮倫敦愛樂協奏。
兩張CD中的一張,說明書有泡水(右),CD盤完好,播放完好。請放心,此張CD僅作為贈品贈送。
這個著名的現場錄音,來自1971年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指揮是大名鼎鼎的約瑟夫·克裡普斯。歌唱家包括以悽美的歌喉而著稱的女高音歌唱家科特魯巴斯(飾演茶花女維奧列塔),以及其漂亮的音色而聞名的男高音蓋達(飾演阿爾弗萊多),還有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麥克內爾(飾演父親),花腔女高音女王格魯貝洛娃(飾演伯爵夫人)。
對於不想收藏全劇錄音,只想聽好聽的詠嘆調的朋友,這是最好的選擇。精選裡面包括著名的《飲酒歌》。
這三張唱碟均錄製於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殷承宗的黃金時期。由馬可波羅唱片公司出版發行。錄音非常發燒,而且早已絕版,今天已經成為收藏者尋覓的稀缺佳品。《黃河》更是已經成為非常搶手的發燒碟,效果驚人。
第一張:黃河鋼琴協奏曲。捷克電臺交響樂團協奏,利珀指揮。樂隊品質極高。附贈的獨奏小曲也同樣精彩,包括《彩雲追月》《梅花三弄》《山丹丹開花紅豔豔》《魚美人》選曲等。
第二、三張:德彪西前奏曲全集。前奏曲的重要性無需贅言。這是殷承宗歲月的沉澱,年輕人無法彈出如此的意境。錄製於聖彼得堡大教堂。
指揮大師庫特·馬祖爾的這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是在1972-74年錄製完成的,四十多年過去了,一直被認為是最權威的版本之一。
馬祖爾1970年到1997年一直擔任萊比錫格萬豪斯管弦樂團的總監。這支樂團歷史悠久,當年貝多芬的幾部交響曲都是由他們首演的,具有公認的權威性,今天依然是世界上超一流樂團。
這套全集當年是按照多聲道的格式錄製的,第一次出版的時候,飛利浦公司按照多聲道錄製,立體聲出版。荷蘭五音唱片公司用高科技還原了多聲道格式,以SACD格式製作出版,音響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喜歡俄羅斯和蘇聯歌曲的朋友應該高興了。這裡面包括了耳熟能詳的《卡琳卡》《伏爾加船夫曲》《彼得斯卡亞大街》《黑眼睛》《晚鐘》。俄羅斯男低音斯託羅傑夫演唱,大衛·阿什肯納齊鋼琴伴奏。
鋼琴大師蓋扎·安達(Géza Anda,1921年-1976年)是出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瑞士籍鋼琴大師。他以演奏古典音樂和浪漫派音樂,尤其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羅伯特·舒曼、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巴託克·貝拉而著稱。在他生涯頂峰時期他被看作是一名傑出的藝術家,擁有完美、自然無瑕的技術,使得他的音樂會具有獨特的質量。
安達19歲與柏林愛樂樂團和指揮大師威廉·富特文格勒合作。威廉·富特文格勒把他稱為是「鋼琴遊吟詩人」。《新格羅夫音樂和音樂家大辭典》稱他為「可愛地演奏巴託克和舒曼」。1976年他在瑞士蘇黎士逝世,年僅55歲。
這套唱碟一共有五張,包括了如下主要作品:
協奏曲:舒曼、勃拉姆斯第二、弗蘭克《交響變奏曲》
獨奏:舒曼《交響練習曲》《大衛同盟舞曲》《克萊斯勒偶記》《幻想曲》、巴託克《狂想曲》、李斯特《森林情景》、貝多芬《迪亞貝利變奏曲》、舒伯特《降b小調奏鳴曲》、蕭邦《24首前奏曲》《「英雄」波蘭舞曲》《練習曲》,等。
樂團包括:柏林愛樂、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等。
喬孔達·德·維託(Gioconda de Vito(1907-1994),義大利的女中豪傑,國寶級女小提琴家,她是唯一能夠擠進二十世紀偉大女性小提琴家行列的義大利小提琴家。墨索裡尼對其青睞有加並以名琴相贈。維託最初使用一把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小提琴,後改用斯特拉底瓦裡的"Toscano"。
1932年,她在維也納國際大賽擊敗350位參賽者勇奪桂冠,名聲大噪。從成名到急流勇退,維託一生的多數時間用在小提琴教學領域,1962年宣布退休,遺憾的是她的錄音幾乎都是單聲道,而且留下的錄音不多。
這張珍貴的錄音,包括她演奏的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薩真特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和勃拉姆斯二重協奏曲(大提琴是巴爾多維諾,施瓦茨指揮愛樂樂團)。
鋼琴家白建宇演奏蕭邦全部鋼琴與樂隊作品 親筆籤名
白建宇,法籍韓裔鋼琴家。出生在漢城,就讀於美國紐約朱麗婭音樂學校和音樂大學,是羅西那·列文的弟子。畢業後又到英國和義大利學習。他的妻子尹靜姬是韓國影星,獲得過坎城大獎。他們夫婦在法國巴黎定居。
以演奏作曲家鋼琴作品全集著稱,能夠挑戰鋼琴文獻中最艱難的作品。他錄製了普羅科菲耶夫的鋼琴協奏曲,蕭邦的全部鋼琴和樂隊作品,拉赫馬尼諾夫的全部奏鳴曲和全部鋼琴協奏曲、巴赫管風琴作品的布索尼的改編版,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等。這些都給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正像法國著名評論家皮埃爾·龐堤所說:「如果偉大的李斯特還在世的話,他也會像白建宇那樣,以完美無缺的技巧和令人傾倒的音樂去詮釋作品。」
白建宇曾獲得過布索尼音樂大賽金獎等。他還先後同倫敦愛樂樂團、法國國立交響樂團、法國國立廣播交響樂團、巴黎交響樂團、俄羅斯國立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等著名樂團合作過。此外還在許多國際藝術節上登臺表演。法國政府也授予他文化藝術勳章。
這套唱盤包括白建宇演奏的蕭邦全部鋼琴與樂隊作品(兩首鋼琴協奏曲、波蘭民歌幻想曲等,華沙愛樂協奏)和普羅科菲耶夫第二和第五鋼琴協奏曲(波蘭廣播交響樂團協奏)。
唱碟封面有波蘭指揮家安東尼·維特的親筆籤名。
男高音總是能給人帶來激情和浪漫的感受。這張唱盤精選了二十世紀20位最偉大的男高音的精彩詠嘆調。
他們當中有明星級的男高音卡雷拉斯、卡魯索、吉利、莫納科、耶路撒冷、帕瓦羅蒂、斯苔芳諾、阿拉尼亞、多明戈、施賴埃爾等,還有幾位大家不熟悉,但在業內是教父級的歌唱家。
一張唱碟收齊他們的精彩唱段,非常難得。
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耶胡迪·梅紐因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罕見的神童」。1999年3月12日,他在柏林一家醫院治療期間因心臟病突發不幸逝世。
梅紐因7歲因出色地演奏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而震驚樂壇。這位少年奇才從未上過正規學校。13歲,足跡已遍布全球,給世人帶來無窮的藝術享受,被稱為小提琴音樂「權威的詮釋者」。
晚年的梅紐因主要是作為指揮家活躍在舞臺上的,但他還同時致力於教育。60年代他在英格蘭建立的梅紐因音樂學校成了天才音樂家的搖籃。中國小提琴家胡坤、金力是他門下的高徒。
這張唱碟錄製的是梅紐因1983-1988年的現場錄音,非常珍貴。
1983年在瑞士伯爾尼的現場:勃拉姆斯第一小提琴奏鳴曲、弗蘭克小提琴奏鳴曲
1986年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的現場:拉威爾《哈巴涅拉》
1988年在雪梨歌劇院的現場:克萊斯勒《愛的憂傷》
拉赫瑪尼諾夫自己演奏的錄音一律都是九十年前的,而且都是單聲道。美國發燒品牌泰拉克Telarc公司創造了一個奇蹟。他們在1999年出版的這張立體聲錄音,名為《時間之窗A Windowin Time》,似乎讓我們又回到了鋼琴家在世的年代!
Telarc的新唱片之所以讓人興奮,不只是他們利用貝森朵夫290SE型自動鋼琴錄音,同時也運用了許多新科技,使老舊的鋼琴紙卷再現生機,表現出更低沉而柔軟的豐富音色,聽過的人幾乎都會上癮。
理論上,連鋼琴家的一些小瑕疵都能一五一十的描繪出來,相信拉赫曼尼諾夫從地底爬出來,也必定會大吃一驚。
曲目都是拉赫瑪尼諾夫自己演奏的,且他自己創作或者改編的鋼琴小品。
美國TAS上榜名盤| 萊納指揮的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
指揮大師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創作了燦爛輝煌的音響,被稱為「萊納之聲」。今天,芝加哥交響樂團仍然保持著這個傳統。
這張唱碟是史上最著名的唱碟之一,音響極有現場感,弦樂帶著泛音,銅管帶有金屬聲,而且空氣感十足。聽著仿佛置身於現場。因此它被美國TAS雜誌列入榜單,標誌著它是最發燒的唱片之一。
曲目包括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科裡奧蘭序曲》《費德裡奧序曲》
美國首版收藏版,無碼。
探戈源自拉美,盛行於阿根廷,據說是情人之間的秘密舞蹈,男士原來跳舞時都佩帶短刀,雖然不佩帶短刀,但舞蹈者必須表情嚴肅,表現出東張西望,提防被人發現的表情。其他種舞蹈跳舞時都要面帶微笑,唯有跳探戈時不得微笑,表情要嚴肅。
這一套兩張唱碟,第一張收錄了用兩把小提琴、兩把大提琴演奏的14首探戈舞曲;第二張收錄了交響樂團演奏的探戈舞曲。兩張都有著名探戈手風琴和鋼琴演奏家的參與,作品中不乏著名作曲家皮亞佐拉的名作。
不論是學鋼琴還是小提琴,還是任何其他樂器,節奏是基礎。多聽聽各種舞曲絕對有好處。相信我!
2010年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賽金獎得主克里斯多福·巴拉提是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他生於布達佩斯的一個音樂家庭。他從八歲開始與管弦樂團進行合作,十一歲便在法國電臺音樂節上舉行了第一場獨奏會。後來他回到匈牙利,在布達佩斯的弗朗茲·李斯特音樂學院學習。1995年,他在義大利戈裡齊亞比賽中獲得一等獎。1996年起,他開始在巴黎與愛德華·伍爾夫森學習。
巴拉提在獲得大獎之前就已經是一位著名的演奏家了。這張唱碟就錄製於獲獎前,非常精彩,獲獎後大賣。他演奏一把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帕格尼尼第一、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指揮大植英次指揮北德廣播愛樂協奏。
為豐富樂友的音樂收藏資源,提供給大家更多欣賞音樂的渠道,即日起向大家推薦古典音樂唱片。保證絕對正版,張張精品,其中多數唱片僅有一張,且不乏絕版和極品,先到先得。
(如何購買:添加微信:rgyypz——「如歌音樂鋪子「拼音字母首字母,加好友私聊。請提供購買序號及收件人姓名郵址手機號(郵資到付)。微信購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