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

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

據觀察者網報導,12月10日,我國相關部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稱所謂「大批在華日本企業撤離」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今年4月,該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另據中國方面的統計,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畢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產業配套、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顯著。

而且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內需空間潛力廣闊。同時,我國堅定不移對外開放,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華日企業撤離的說法根本不符合市場規律,那麼真相是什麼呢?

今年4月,日本出臺了一項改革該國脆弱供應鏈的計劃,對願意回到本土的企業共提供2435億日元的財政預算支援,其中分為「針對在國內投資的補貼」和「海外供應鏈多元化支援」兩大部分,財政金額分別為2200億日元和235億日元。

7月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第一期名單,有87家企業得到730億日元的搬遷補助金,其中57家回到本土,30家移至東南亞。8月5日,第二期情況公布,統計有1670家企業提出申請,瞬間1757家日企排隊撤離的消息鋪天蓋地。

實際上,這1757家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從日本經產省公布的企業名單來看,目前已獲得補貼的企業,包括防護口罩、基因檢測試劑、消毒酒精等在內的防疫用品生產企業40餘家,作為在華日企主力的汽車製造、金融和商貿類企業,並不在其中。

收入更高!近20000日本高學歷人才火速來華

更重要的是,日企沒有考慮離開中國市場,就連日本高學歷人才也正火速來華。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截止2017年10月,在中國居留的日本研究人員已達約8000人;而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統計顯示,從1個月以內短期逗留在華的日本研究人員數量來看,2018年為18460人,與2014年相比增加了約25%,連續4年增加。

這一系列數字都足以表明,中國對日本研究人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一方面是日本符合高學歷人才的就業崗位正在減少,以及薪水待遇也日益下降。日經中文網指出,對比日本企業30歲前後的平均收入,大學本科(418萬日元)與碩士和博士(524萬日元)的平均收入僅相差1.25倍。

而且日本科研人員的社會地位始終不高,收入和報酬也不如中國高。例如,2008年日本期刊發布的一篇報導表明,一些日本大企業退休的科技人員正在為中國服務,如果他們到日本國內的中小企業再就業,年收入一般只有300到400萬日元,而在中國企業,則可拿到500萬到700萬日元,

另一方面,中國歷來重視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自1949年以來,一系列引才計劃及留學人才培養計劃使一大批海外精英為我所用,他們為開拓和發展中國的教育、科技、國防事業,推動中國科技研發、高新產業、新經濟及社會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為了「廣納賢才」,我國已經在全球各地設置了超過600個招聘基地,日本佔比為7%(46個)。

總而言之,不管是日本企業還是日本人才,都很重視中國市場。如今中國經濟總量佔美國比重,早已超過了歷史上日本佔美國的比重,成為一種新的力量。因而可以預計,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仍將更加突出。

文 | 李澤鈽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凌明

相關焦點

  • 【網絡謠言粉碎機】大批日企撤離中國?商務部:傳聞根本站不住腳!
    【網絡謠言粉碎機】大批日企撤離中國?商務部:傳聞根本站不住腳!,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
  • 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來源:央視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在10日舉行的中國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
  • 大批日企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
    在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指出,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2016年至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2月1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會上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根本站不住腳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九成以上日企沒有轉移在華業務計劃
    針對近日「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報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2月1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駁斥稱,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他援引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今年4月對3500家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數據稱,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根據中方的統計,今年1-10月,日本在華新設企業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他強調,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調查:大部分日企並無撤出中國打算
    「除了在中國能掙錢,還有哪裡?」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廣州代表處所長清水顯司談到今年日本企業的發展情況時,略顯無奈地對《環球》雜誌記者這樣說。今年一度甚囂塵上的「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新聞讓他頗感意外,因為不論是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還是根據他對日本供應鏈改革措施推動的成效來看,這種說法都立不住腳。
  • 日美在華企業大規模撤離?權威回應來了
    ,撥款扶持日本企業從中國撤離。15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對此回應表示,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是各國企業多年來共同努力、共同選擇的結果,是各經濟體要素成本、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等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哪個人、哪個國家能夠隨意改變的。
  • 「芯視野」日企撤離中國邁出第一步的背後
    一名經濟產業分析師李林(化名)對記者分析著:「日本政府為在華日企規劃的兩條線路還是很有針對性的,一是回國,二是下南洋。」「首批87家在華日企主要是供應鏈上生產原材料和中間件的企業,名字應該大部分人都不熟悉,不過主要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為主。」李林表示。
  • 日企排隊撤離中國?為給自己解套,兩任日本首相挑釁中國沒底線
    作者:刺客日前,由日本媒體聲稱,受美日產業鏈「轉移」政策影響,大批日本企業正「排隊撤離中國」。不過,日前,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就上述問題發表聲明稱,所謂「大批日企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據中方統計,今年1月到10月,在全國新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2.29萬家,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就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高達202.6億人民幣。另外,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日企在華擴大、維持和縮小業務的比例基本維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規模的日企只佔極少一部分。
  • 商務部闢謠「日企排隊撤出中國」:日企在外投資多為新增項目
    來源:觀察者網原標題:商務部闢謠「日企排隊撤出中國」:日企在外投資多為新增項目12月10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一段時間以來,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傳聞。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除2015年這一比例達到8.8%外,2016-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
  • 超千家日企「排隊」撤離中國?百億補貼下,日本學者:9成還在
    1700家,而且還是「排著隊」,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日企真在大規模撤離中國嗎?菅義偉政府會繼續推動日企這樣做?」不少中國網友都在問。有關新任首相菅義偉「支持在華日企撤離」的猜測,加劇了這種感覺。▲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而作為在華日企主力的汽車製造、金融和商貿類企業,並沒出現在補貼名單中。換句話說,有關「日企大規模撤離中國」的炒作,水分不小。
  • 在華大型日企:不可能撤出中國
    幾個月後,日本又追加860億日元補貼,扶持口罩及醫藥品等企業將生產線撤回日本。半年多過去,有多少日本企業從中國撤離?日本能否接得住這波撤資潮?筆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此前,在中國的兩家工廠每個月向日本供應8000萬隻口罩。現在,加上宮城縣角田工廠的生產量,每個月口罩產量可達2.3億隻。 據媒體報導,第一期有90家在華日企申請回歸日本,其中57家獲得補助金;另有50家企業申請到東南亞各國投資,其中30家獲得補助金。
  • 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商務部:並不屬實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12月1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高峰表示,注意到有關媒體的調查報導。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說,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報告來看,2015-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除2015年這一比例達到8.8%外,2016-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今年一度甚囂塵上的「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的新聞讓他頗感意外,因為不論是從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企的調查,還是根據他對日本供應鏈改革措施推動的成效來看,這種說法都立不住腳。1700多家日企「撤離」真相  今年以來,日本政壇屢次出現「減少對華依賴」的提法。
  • 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出中國? 商務部:並不屬實 _ 證券時報網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12月1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高峰表示,注意到有關媒體的調查報導。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 外媒渲染在華日企出現回遷潮:中國工人工資上漲
    【環球時報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凌風 記者 邢曉婧】外媒23日報導稱,在中國投資的日企出現「回遷潮」。商業機構最新調查顯示,從中國撤出業務的日企,首次超過向中國遷移業務的日企數。日本經濟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工人工資上漲,使得日企成本顯著上升。但也有分析稱,基於中國民眾財富的增加,日企在華投資高附加值製造業及服務業反而有更高利潤前景。
  • 日媒:日企為何不肯離開中國
    來源:環球網日本JBpress新聞網12月18日文章,原題為「即便遇上新冠,日企也不從中國撤離的原因」。日本政府4月份推出針對疫情的緊急經濟政策,提供津貼支援那些以海外為生產基地的企業回國發展,並鼓勵企業轉移至東南亞。
  • 日企回家路費報銷?明治:沒聽說、沒計劃、剛追加在華投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近日,一則「日本政府將資助日企將生產轉出中國」的報導引發輿論關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受新冠疫情衝擊的當下,一批有戰略眼光的跨國公司非但未撤離,反而加快了在華投資布局的步伐。隨後,4月16日,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蘇州明治)上海分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表示:該公司沒有聽說如「日企撤離」這樣的報導,也沒有計劃將生產線轉回日本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