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影史上最佳動畫片《千與千尋》,可以說,這是21世紀最棒的動畫,同時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千與千尋》不只口碑極佳,當年在日本締造的票房紀錄至今還沒被打破,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叫千尋的10歲少女,在搬去新家的路上無意間和父母闖入了一個神秘的空間,也遇見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爸媽因為貪吃而變成了豬,而千尋決定繼續生存,決定留在女巫「湯婆婆」所經營的溫泉旅館中打工,從而試圖找到將爸媽變回人的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千尋的名字被湯婆婆收回了一個名字,取名叫「千」。
《千與千尋》其實有一個核心信息,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語言的力量,而語言並不等於說話,而宮崎駿就是有感於在當下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方式,可是卻有許多人只聽著「說話」,卻忽略了「語言」的內容,導致到處充斥著毫無分量,言不及義的雜音,也突顯了現實的空虛,當千尋來到湯婆婆這裡時,白龍提醒他要告訴湯婆婆「我要在這裡工作」,就是因為比起「我不要」或是「我想回家」這樣瞬間會被忽略的抱怨,「讓我在這裡工作」,卻有著無比的分量,讓湯婆婆這樣「狠心」的人物也無法置之不理,從「語言的力量」延伸出來的,是電影裡面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也就是「名字」。
當千尋和湯婆婆籤署契約時,要求千尋寫下全名,而湯婆婆卻施了魔法,把她姓名裡面的3個字給抹去了,只留下了「千」,這也成了千尋接下來的名字,而奪取名字的意義,所代表的的就是剝奪身份、自由,以及話語權,隨著千尋在這個世界裡所待的時間越長,她也竟然慢慢發現,她已經忘記了自己原本的名字,當然,不只是千尋,其他的角色,像白龍,也都因為名字被收回去而遺忘了過去,導致自己無法擺脫湯婆婆的控制。關於這點,宮崎駿表示,「奪取姓名這個行為,目的並不在改變稱呼,而是想要完全掌控對方」的意思。
我們覺得,名字在這個故事裡,就像一個人的自我,而當名字被剝奪了之後,一個人就會忘掉自己是誰,進而受到控制,而當一個人忘了是誰,就很有可能開始追逐不屬於與自己的東西,甚至變成了「其他人」。關於影片中,名字的意義,您又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