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無常,當自己或他人遭遇生命危險時,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撥打120急救電話。在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有位專家,長年堅守第一線,為推動常德市院前急救行業的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就是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主任楊柳。
這些年來,楊柳在和全省行業內的專家交流時會提出一些觀點,他認為院前急救不僅是公共衛生體系的組成部分,更應該當成一個醫療專業來大力發展。120急救中心不管是什麼模式運行,都迫切需要培養一批長期深耕於該領域的專業醫生。一句話就是,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樣才能發展得更好。
對工作:紮根院前急救耕耘12年
「這12年對我來說時間很不夠用,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一年就像一個月,12年就像經歷了一個春夏秋冬!」楊柳說。
2008年,從業多年的麻醉醫生楊柳成為了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主任。一轉眼到了2020年,楊柳在相對辛苦的120院前急救行業耕耘12年。12年過去了,楊柳成為湖南省院前急救專業委員中不多的老面孔。
這12年來,楊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幾乎沒有節假日和周末,一直紮根在這個艱苦的行業裡,摸著石頭過河,看著院前急救這個專業從無到有,慢慢地成長起來。他憑藉自己在院前急救、重症轉診及災害救援方面豐富的臨床經驗,借鑑國內外先進理念,在全省率先將多項生命支持技術引進到院前急救工作中,打造了一支集急危病搶救、危重症轉診、災害救援、醫療保障、急救科普、社區醫療於一體的綜合救治體系的隊伍。先後在省級以上雜誌發表專業論文10多篇,引進開展多項新技術,申請一項專利成果。多次受邀進行專業新知識講學、質量控制及體系建設的督導工作。
近年來,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一直在發展城市急救網絡,完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完善服務功能,在全市醫療救護、急危重症轉診、突發事件救援、醫療保障、急救知識普及宣傳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先後參與了2013年「2.8」常張高速特大交通事故、2019年「3.22」長張高速客車自燃事故、新冠肺炎疑似和確診患者的救治和轉送任務。完善了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增強了突發事件救援能力。
「這12年我最欣慰的是看到了120行業的變化,120從以前單純的運輸病人,到現在逐漸變成了移動的搶救室,各種疾病救治能夠基本解決!」楊柳說道。
對同事:從「知心大哥」變成「人生導師」
一般人都知道,在120工作強度大,時間長,風險高,但是收入卻不高。一般人不知道還有職稱評定難,做課題研究難等困擾。楊柳關心科室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儘量為他們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環境,還經常和他們交流,讓他們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
2020年春節期間,120工作人員冒著非常大的風險,接診了常德最早的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那最緊張的1個多月的時間裡,楊柳就搬了一床棉被天天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和他們一起衝鋒陷陣共同戰鬥,他說:「我陪著你們,有問題我們就一起到科室裡隔離!」
楊柳(右一)作為南華大學第九屆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專家評委為參賽選手打分
楊柳把自己當成科室同事的「知心大哥」。目前,科室每天分成6個急救小組,每個小組一上班就是24小時,時間長了難免對家庭照顧不周。楊柳便分析班次系統的大數據,並對排班進行了多次調整,雖然24小時的時間長度不變,但是儘量讓他們有時候接送孩子上學,下班後能早點和家人團聚。楊柳還從細節上摳,雖然他們因為工作很難準時吃飯,但是儘量讓他們在中午2點之前和下午7點之前桌上都有熱飯可吃。
有些120工作人員擔心年齡變大了體能下降,搶救病人體力跟不上,未來的出路堪憂。為此,楊柳又擔任起了「人生導師」的角色,他經常和科室工作人員交流,給他們樹立目標。楊柳經常告訴他們,要把120做成移動的搶救室和移動ICU,120從業人員則要把自己當成「特種兵」而不是「民兵」,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和醫院臨床科室一樣「高精尖」。水平提高了自然就會得到別人的認同,未來自然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為了提高120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和動手能力,楊柳還不斷開展新的項目來提升他們,「逼迫」他們進步。這些年常德一醫120開展了床旁POCT、高級氣道及呼吸支持以及循環支持(如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體外起搏)、重症超聲、急性心梗院前溶栓等技術,要求120醫護人員CT和磁共振閱片以及心電監護、胸腔引流甚至人工膜肺(ECMO)等技術都要進行掌握。
對患者:希望人人得到高水平的救治
楊柳強調,急救的「急」只是形式,「救」才是核心,救護車到了現場之後第一時間就要開始有效救治病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病人的「黃金搶救時間」。楊柳還說,急救要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要有規範化的流程,無論醫生水平高低,都不能影響患者的救治。
從2019年開始,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引進了影像實時傳輸系統,外出接診病人時,將拍攝到的影像實時傳輸到醫院內部電腦屏幕上,專人全程監控和指導,看他們操作是否迅速準確。楊柳還向省院前急救質控中心匯報,將在2021年開始在我市試點進行三級急救體系建設工作,對每一個急救站點的裝備、人員和技術水平等進行評估,這樣才能促進全市院前急救專業的整體發展。讓每個患者撥打120都能得到同質化高水平的救治。
隨著國家信息化產業的發展,楊柳還在開始做課題研究,課題的內容是關於智能輔助系統在院前急救行業的應用,將利用到大數據、無人駕駛、機器人等高端元素。在他的設想裡,未來某一天也許像美國的大片一樣,將有無人駕駛的救護車停在人口密集區以及事故高發地。
目前,常德一醫正在穩步推進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楊柳說,這更堅定了他發展院前急救的決心,因為對每一個中心來說,院前急救都是起始站,發展好院前急救將讓各個中心得到有力的支撐,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
來源: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
編輯整理:邱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