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行業先行者——記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主任楊柳

2020-12-16 法周融媒

生命無常,當自己或他人遭遇生命危險時,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撥打120急救電話。在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有位專家,長年堅守第一線,為推動常德市院前急救行業的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就是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主任楊柳。

這些年來,楊柳在和全省行業內的專家交流時會提出一些觀點,他認為院前急救不僅是公共衛生體系的組成部分,更應該當成一個醫療專業來大力發展。120急救中心不管是什麼模式運行,都迫切需要培養一批長期深耕於該領域的專業醫生。一句話就是,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這樣才能發展得更好。

對工作:紮根院前急救耕耘12年

「這12年對我來說時間很不夠用,要做的事情很多,每一年就像一個月,12年就像經歷了一個春夏秋冬!」楊柳說。

2008年,從業多年的麻醉醫生楊柳成為了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主任。一轉眼到了2020年,楊柳在相對辛苦的120院前急救行業耕耘12年。12年過去了,楊柳成為湖南省院前急救專業委員中不多的老面孔。

楊柳正在急救車上監護患者

這12年來,楊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他幾乎沒有節假日和周末,一直紮根在這個艱苦的行業裡,摸著石頭過河,看著院前急救這個專業從無到有,慢慢地成長起來。他憑藉自己在院前急救、重症轉診及災害救援方面豐富的臨床經驗,借鑑國內外先進理念,在全省率先將多項生命支持技術引進到院前急救工作中,打造了一支集急危病搶救、危重症轉診、災害救援、醫療保障、急救科普、社區醫療於一體的綜合救治體系的隊伍。先後在省級以上雜誌發表專業論文10多篇,引進開展多項新技術,申請一項專利成果。多次受邀進行專業新知識講學、質量控制及體系建設的督導工作。

楊柳正在準備急救儀器

近年來,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一直在發展城市急救網絡,完善急救醫療服務體系,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完善服務功能,在全市醫療救護、急危重症轉診、突發事件救援、醫療保障、急救知識普及宣傳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先後參與了2013年「2.8」常張高速特大交通事故、2019年「3.22」長張高速客車自燃事故、新冠肺炎疑似和確診患者的救治和轉送任務。完善了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增強了突發事件救援能力。

「這12年我最欣慰的是看到了120行業的變化,120從以前單純的運輸病人,到現在逐漸變成了移動的搶救室,各種疾病救治能夠基本解決!」楊柳說道。

對同事:從「知心大哥」變成「人生導師」

一般人都知道,在120工作強度大,時間長,風險高,但是收入卻不高。一般人不知道還有職稱評定難,做課題研究難等困擾。楊柳關心科室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儘量為他們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環境,還經常和他們交流,讓他們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

2020年春節期間,120工作人員冒著非常大的風險,接診了常德最早的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那最緊張的1個多月的時間裡,楊柳就搬了一床棉被天天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和他們一起衝鋒陷陣共同戰鬥,他說:「我陪著你們,有問題我們就一起到科室裡隔離!」

楊柳(右一)作為南華大學第九屆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專家評委為參賽選手打分

楊柳把自己當成科室同事的「知心大哥」。目前,科室每天分成6個急救小組,每個小組一上班就是24小時,時間長了難免對家庭照顧不周。楊柳便分析班次系統的大數據,並對排班進行了多次調整,雖然24小時的時間長度不變,但是儘量讓他們有時候接送孩子上學,下班後能早點和家人團聚。楊柳還從細節上摳,雖然他們因為工作很難準時吃飯,但是儘量讓他們在中午2點之前和下午7點之前桌上都有熱飯可吃。

有些120工作人員擔心年齡變大了體能下降,搶救病人體力跟不上,未來的出路堪憂。為此,楊柳又擔任起了「人生導師」的角色,他經常和科室工作人員交流,給他們樹立目標。楊柳經常告訴他們,要把120做成移動的搶救室和移動ICU,120從業人員則要把自己當成「特種兵」而不是「民兵」,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和醫院臨床科室一樣「高精尖」。水平提高了自然就會得到別人的認同,未來自然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為了提高120醫護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和動手能力,楊柳還不斷開展新的項目來提升他們,「逼迫」他們進步。這些年常德一醫120開展了床旁POCT、高級氣道及呼吸支持以及循環支持(如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體外起搏)、重症超聲、急性心梗院前溶栓等技術,要求120醫護人員CT和磁共振閱片以及心電監護、胸腔引流甚至人工膜肺(ECMO)等技術都要進行掌握。

對患者:希望人人得到高水平的救治

楊柳強調,急救的「急」只是形式,「救」才是核心,救護車到了現場之後第一時間就要開始有效救治病人,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病人的「黃金搶救時間」。楊柳還說,急救要有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要有規範化的流程,無論醫生水平高低,都不能影響患者的救治。

從2019年開始,常德一醫120急救中心引進了影像實時傳輸系統,外出接診病人時,將拍攝到的影像實時傳輸到醫院內部電腦屏幕上,專人全程監控和指導,看他們操作是否迅速準確。楊柳還向省院前急救質控中心匯報,將在2021年開始在我市試點進行三級急救體系建設工作,對每一個急救站點的裝備、人員和技術水平等進行評估,這樣才能促進全市院前急救專業的整體發展。讓每個患者撥打120都能得到同質化高水平的救治。

隨著國家信息化產業的發展,楊柳還在開始做課題研究,課題的內容是關於智能輔助系統在院前急救行業的應用,將利用到大數據、無人駕駛、機器人等高端元素。在他的設想裡,未來某一天也許像美國的大片一樣,將有無人駕駛的救護車停在人口密集區以及事故高發地。

120急救中心團隊

目前,常德一醫正在穩步推進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設,楊柳說,這更堅定了他發展院前急救的決心,因為對每一個中心來說,院前急救都是起始站,發展好院前急救將讓各個中心得到有力的支撐,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醫療資源。

來源:常德市第一人民醫院

編輯整理:邱琪

相關焦點

  • 長沙市院前急救質量控制中心成立,急救演練再現轉運危重患者全過程
    院前急救人員聞令而動,全副防護,無縫銜接,高效轉運……」23日下午,在長沙市公共衛生中心,舉行了長沙市呼吸道傳染病院前醫療急救演練暨院前醫療急救質量控制中心成立大會,湖南省院前急救管理質量控制中心、長沙市衛生健康委、長沙市120急救中心負責人,區縣(市)衛健局醫政醫管科及120急救中心負責人,城區急救站點同行近200人觀摩了演練。
  • 十堰急救中心主任劉家敏:十堰120抗疫的「定海神針」
    楚天都市報記者 關前裕劉家敏今年57歲,現任十堰市急救中心書記、主任,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指揮十堰市120及時準確高效有序地戰「疫」,全面完成十堰急救防控任務,被稱為十堰市抗疫「急先鋒「。他立即執筆草擬並印發《關於規範新冠肺炎病例轉運管理工作的通知》,拉開了十堰市急救中心、六縣市區120指揮中心和136家醫院急救站疫情防控序幕。1月25日,十堰市實行交通管制,各類急危重症病人和發熱病人及疑似、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全部依靠救護車轉運。抗疫初期十堰部分群眾緊張焦慮,大量的發熱諮詢與救護車送診需求電話湧進120,擠佔急危重症患者轉運救治資源。
  • 唐山市擦亮120院前急救服務品牌
    近年來,唐山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緊緊圍繞廣大群眾的需要,以「建強院前急救體系,提供優質急救服務」為重點,通過規範各類職責制度、嚴格急救站管理、強化業務培訓和定期回訪質控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努力打造「急在分秒之間,救在生死邊緣」120服務品牌,市區院前急救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 堅守第一線 臨沂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為市民守好抗擊疫情的前哨站
    120是院前急救的第一棒,是廣大市民的生命熱線。自疫情發生後,臨沂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全體幹部職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始終堅守院前急救第一線,成為抗擊疫情的前哨站。「您好,臨沂120!」「病人現在在哪個縣區,具體什麼位置?
  • 濟南市急救中心成功舉辦山東省急救中心主任工作會暨疫情中的急救...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突發傳染病醫療救治轉運工作,進一步提升全省院前急救服務能力,更好的服務於人民群眾,9月21日上午,山東省急救中心主任工作會暨疫情中的急救研討會在濟南市養老服務中心召開。濟南市急救中心主任劉家良參加會議,並作典型發言。
  • 煙臺市考核辦對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開展績效考核
    ,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曹金美主持考評會並對有關考評表格進行了說明,全體在編職工本著民主、客觀、公正的原則對中心領導班子進行了民主測評,並推薦優秀科級幹部。  考評會結束後,考評組一行還實地查看了中心120調度室,了解120調度指揮流程,對煙臺市120的科學調度指揮及快捷、規範的急救出診給予高度評價。  2020年,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在煙臺市衛健委黨組正確領導下,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統籌做好了疫情防控和院前急救工作各項工作。
  • 北京急救中心主任詳解轉運確診病例過程
    北京市急救中心擔負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發熱患者以及其他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轉運任務。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張文中介紹,從北京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轉運開始至今已有近6個月時間。
  • 120急救中心優化搶救流程120司機也會急救技能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獲悉,市120急救中心進一步優化搶救流程,對全體人員特別是駕駛員進行心肺復甦等急救技能培訓
  • 霍邱縣120急救指揮中心積極開展急救知識普及活動
    連日來,霍邱縣120急救指揮中心秉持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社會的責任,多次組織人員深入機關單位、社區、學校、礦區等地普及急救知識。活動現場,霍邱縣120急救指揮中心介紹了部分院前急救相關的理論知識,講解並演示了「心肺復甦」、「海姆立克急救法」等相關技能。並現場指導觀摩人員在評估呼救、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體外除顫等方面的急救技能練習。配合形象、清晰的演練視頻以及專業細心指導,觀摩人員逐步掌握了心肺復甦與海姆立克急救技術。
  • 呼和浩特120醫療急救指揮中心組織調度員赴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學習
    為促進呼和浩特120醫療急救指揮中心院前急救綜合水平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調度處理流程能力的不斷提升,2020年11月23 - 25日,呼和浩特120醫療急救指揮中心組織調度室5名調度員赴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學習,受到了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各級領導及當班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
  • 急救打120還是999?北京急救中心給出了最新提示……
    2021年底,北京市院前急救呼叫號碼將統一為「120」。「999」號碼將回歸紅十字會「救災、救助、救護」職能,提供非急救轉運和航空醫療服務。發生突發公共事件時,999系統可根據工作需要協助120系統開展緊急醫療救援工作。
  • 給湖大碩博研究生當「導師」——長沙市120急救中心開展急救知識...
    11月30日,長沙市120急救中心開展急救知識科普進校園活動。56名湖南大學碩博研究生走進120急救培訓中心,通過VR體驗、仿真練習等方式,對課堂學習的急救知識與技能進行練習與鞏固。此前他對急救認識並不深刻,通過這次現場培訓,他對急救有了更深的體會,對急救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他認為,120急救中心的老師們在急救知識的科普上奔走、呼籲、力行,是醫者關愛生命最生動的詮釋。
  •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考察團到市急救中心參觀考察
    12月21日,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吳凌頻一行13人來我市急救中心參觀考察,濟南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蓉,濟南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效恩,濟南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局級領導幹部成昌慧,濟南市急救中心主任劉家良等陪同考察。
  • 【一醫名家】用我真心 呵護你心——記常德一醫心血管內科二病區...
    二十年如一日的勤奮終有收穫,如今的張志翔不僅在心臟介入手術方面技術精湛,在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療方面的水平更是全市首屈一指,前不久張志翔成功開展了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技術,使常德一醫成為全省第三家成功開展此項技術的醫院。
  • 長沙市120急救中心急救站落戶湖南省人民醫院嶽麓山院區
    三湘都市報8月2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梁輝 劉元元) 日前,湖南省人民醫院與長沙市120急救中心籤署協議,長沙市120急救中心急救站正式落戶湖南省人民醫院嶽麓山院區,標誌著這家以急救為特色的省級三甲醫院新院區正式成為長沙市院前醫療急救網絡體系的成員。
  • 我縣醫療急救指揮中心揭牌成立
    我縣醫療急救指揮中心揭牌成立 信息來源:鹿寨縣融媒體中心 發布日期:2020-12-14 09:24 【字體:大中小】
  • 急救中心接診中暑患者有所上升 專家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溫
    市急救中心丁字橋站站長晏鋼華告訴記者,近日,曾在工地接診一名因中暑暈倒的男性患者。120急救人員到達現場後發現患者渾身冒汗,情緒煩躁不安,有頭暈、全身無力症狀,經檢查初步判斷為中暑,立刻將其挪進急救車內,對患者給予監測生命體徵、降溫、補液等急救措施後,送往醫院繼續治療。患者到達醫院前,症狀已明顯好轉。
  • 烏蘭察布市衛生健康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
    二、目標任務(一)以行業監管、貫徹落實為著重點和落腳點,在綜合治理、問題整改上實現新突破,做到行業亂象徹底清源。(二)以剷除黑惡勢力滋生蔓延的土壤為出發點,在健全長效機制上實現新突破,做到規章制度進一步健全、長效機制基本成型。
  • 「健康溫州」跑好疫情急救「接力棒」——溫州市急救中心抗「疫...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120急救中心是院前急救的第一棒,是廣大市民的生命熱線。自疫情發生後,溫州市急救中心全體職工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始終堅持在院前急救第一線,成為抗擊疫情的「前哨站」。急救中心調度員徐佳佳:先生,你好.我這邊是溫州市120.你這邊的話報警說是你們一家四口都有發燒,需要救護車,是嗎?朱先生:對,對 。
  • 吉林國文醫院胸痛中心舉行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應急演練
    6月10日,吉林國文醫院胸痛中心舉行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應急演練活動。下午13時30分許,吉林國文醫院組織胸痛中心的心內科(包括CCU醫護人員)、急診科醫護人員、導管室人員、120急救人員進行現場演練。13時40分許,該院急救中心接到胸痛患者報警電話,13時45分,接電話後3分鐘內,救護車及急救人員趕到現場,急救人員判斷病情檢查生命體徵,患者訴胸痛胸悶持續無緩解,伴大汗及呼吸困難,未服用任何藥物。急救人員迅速評估病情及生命體徵,完成心電圖,並上傳胸痛中心微信群。心內科高年資醫師根據急救人員提供的患者病情及心電圖及時做出診斷,並通過微信群向現場急救人員提出緊急救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