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是對時間流逝的抵抗」

2020-12-26 騰訊網

新京報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獲悉,該校教授、法國文學翻譯家鄭克魯於9月20日晚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鄭克魯是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家,翻譯了包括《茶花女》、《悲慘世界》在內的多部世界名著,同時編著有學生們廣泛使用的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外國文學史》。

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鄭觀應。1962年,鄭克魯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研究生,師從翻譯家李健吾。畢業後,他留在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工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武漢大學法語系任系主任併兼法國問題研究所所長,1987年調至上海師範大學工作。

除了翻譯了《茶花女》、《悲慘世界》、《基督山恩仇記》等多部法國文學經典之外,鄭克魯還翻譯了法國著名女性主義理論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重要作品《第二性》,並憑藉這本譯作獲得第四屆傅雷翻譯獎。譯作之外,他編寫的教材《外國文學史》也受到廣泛的歡迎,是國內高校中使用率最高的外國文學史教材。

「力求準確」是鄭克魯一直堅持的翻譯理念。他的著名譯作《茶花女》、《悲慘世界》等都是「重譯」,修訂了不少老譯本中不準確的問題。在一次媒體採訪中,他曾說道 「我的重譯,一是力求做到準確,將前人的錯譯糾正過來;二是在文字上要翻譯得流暢,儘量給人美的享受,讓人覺得確是一個新譯本」。

鄭克魯編選的《外國文學作品選》(第三版)是國家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系列叢書之一,也是由他主編的《外國文學史》(全國統編教材)相配套的作品選。書中完整收錄詩歌一百一十九首,小說和散文六十六篇。

本文摘編自《外國文學作品選》(第三版)一書的《前言》部分,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授權發布。從文中我們不僅能了解鄭克魯對外國文學經典作品的見解,也能感受到他對外國文學教學與研究的熱情。

作者 | 鄭克魯

摘編 | 王青;劉亞光

《外國文學作品選》(第三版),鄭克魯編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5月。

經典作品不能「砍頭去尾」地編

一部外國文學史上下幾千年,包括一百多個國家,優秀作品何止千萬。不少國家都出過經典叢書,雄心勃勃地要將經典作品匯集在一起。蘇聯有過一套二百種的叢書,我國也編纂了一種三套叢書,在1980年代以後大約增至三百種。

但是,何謂經典作品?不同的選家,有不同的眼光,無論如何很難在一個不大的範圍內做到盡善盡美。就讀者而言,誰又有那麼多的時間讀完這二三百種作品呢?須知不少大作品長達一百萬字以上。

薩特的《厭惡》描寫到一個自學者,他是在圖書館按字母順序來讀書的。這種讀書方法不用說既迂腐又愚蠢,斷然學不到系統的知識。一般讀者恐怕連第一個字母的書都看不完。薩特的描寫顯然帶有幽默意味。

有沒有可能編一本不算太厚的書,把外國優秀作家的作品熔於一爐呢?

首先教學需要這樣做。給大學生規定二三百種作品當作書目來閱讀,顯然是不現實也是不妥當的。為配合教學,先是有周煦良主編的《外國文學作品選》一套四冊應需而生。這套作品選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由於是在1961年編選的,它缺乏20世紀的作品,所以1980年代以來又陸續出了十來套《外國文學作品選》。

應該說,後來出版的作品選,在作品上有所增加,但編選思想與第一套作品選是大同小異的,即基本上採取節選的方法:每部名著只選一小段。毫無疑問,這種砍頭去尾的方法難以讓讀者窺見作品全貌。

因而後來有的作品選詳盡地寫出名著的提要,企圖彌補節選的弊病。可是,提要畢竟代替不了原作,而且,原本生動多姿的作品卻變得乾巴巴的,提要寫得不好還會味同嚼蠟;讀者欣賞的不是作家的作品,而是編選者的文字。

20世紀外國文學史(上),鄭克魯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2月。

也許我們可以換個思路來編一本《外國文學作品選》。

好比一本世界地圖集,倘若每個國家佔一至兩頁,就編成二三百頁。但也可以在一大張紙上印上東西兩半球,世界各國盡收眼底。

以小見大是行之有效的。大作家的代表作往往是鴻篇巨製,但他們的短篇作品仍然可以體現他們的風格,甚至他們描寫的主要題材。

《唐璜》厚厚兩大冊,固然是拜倫的代表作,但他的一些短詩就不能反映他的思想和藝術特點嗎?歌德的代表作是詩體劇《浮士德》,但是他的一些短詩更膾炙人口,流傳極廣。

巴爾扎克寫過幾十部小說,《戈布塞克》不是也能體現他的思想和風格嗎?

託爾斯泰的三部長篇《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都是不相上下的傑作,你總不能都選入吧?《伊凡·伊裡奇的死》寫於《復活》之前,反映了他後期的思想,其代表性是不容置疑的。這是一個中篇傑作,歷來受到重視,為什麼不能作為託爾斯泰壓縮了的代表作來看待呢?

既然大作家都以中短篇來代替長篇入選,其他作家大體上也完全可以這樣做。

以完整的作品選入,是一個基本原則。本書就按這個原則編選。這樣做的優點是,讀者能看到作品的全貌,看完以後能得到一個完整的概念,欣賞到的是華章妙文。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大量選用中短篇的名篇。但這不是一本短篇選,也不是一本中篇選,而是中短篇的合選本,另外,還要加上中短篇幅的名詩。有的長篇中的片段能夠獨立成篇,也是可以收入的,例如《唐璜》中的《哀希臘》,《堂吉訶德》中的鬥風車,《新愛洛依絲》中的《離別》和《遊湖》,向來都可以單獨抽出來,新編的作品選應該兼顧收入。

從這本不算太厚的書裡,了解外國文學史的脈絡

這確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外國文學作品選》,把外國大作家的精華薈萃於一冊之中,既可供大學生閱讀,又可以供廣大文學愛好者閱讀,兼具獨立的收藏價值,何樂而不為呢?僅僅由於考慮到大學生的需要,不要篇幅太大,使學生負擔過重,因而有的作家作品只得割愛,也許這是美中不足吧。

這本《外國文學作品選》與編選者主編的《外國文學史》(全國統編教材)配套,但所選作家作品稍有出入。文學史中重點講述的作家在作品選中未能入選的,一是劇本,二是史詩,三是沒有合適的中短篇作品。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暫且以同流派的作家來代替。

另外,作品選適當考慮到散文。同樣出於篇幅的考慮,一個作家選了詩歌,就不再選小說,如普希金、萊蒙託夫、雨果。這部作品選基本上按作家的生年或作品發表的年代先後編排順序,同一國的作家集中在一起。唯小說與散文部分20世紀先按現實主義文學編排,現代主義文學殿後。詩歌共收一百一十九首,小說和散文共收六十六篇,包容九十多位作家的佳作。編選者提供了約佔全書五分之一篇幅的譯文,其餘譯文均精選自國內權威出版社出版、出自名家之手且歷經考驗的權威譯本。

本文摘編自《外國文學作品選》(第三版)一書的《前言》部分,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授權發布。

作者 | 鄭克魯

摘編 | 王青;劉亞光

編輯 | 王青

校對 |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紀念翻譯家鄭克魯|「翻譯是對時間流逝的抵抗」
    鄭克魯是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家,翻譯了包括《茶花女》、《悲慘世界》在內的多部世界名著,同時編著有學生們廣泛使用的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外國文學史》。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鄭觀應。1962年,鄭克魯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研究生,師從翻譯家李健吾。畢業後,他留在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工作。
  • 關於時間流逝的優美句子 時間之快的優美句子
    要有任憑時間流逝,不會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是因為在象牙塔中,才說出我愛世界這樣的話。是知道外面的黑,髒,醜陋之後,還要說出這樣的話。4、時間溜走的時候,都去哪裡了?腳步留在了沙灘,留在了海岸,穿越了風景線。時間流逝之後,留下了什麼?雁過的聲音,動人的詩篇,流芳的名言。時間握在手裡的時候,珍惜便是最利劍!5、工作堆積如山,山不倒;時間流逝如水,水不斷。
  • 人到中年不要感嘆歲月匆匆,不要抵抗時間,平心感受青春的流逝
    人生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但是人往往在中年的時候會感嘆歲月不饒人,歲月匆匆流逝地太快,很想要在這個時候能夠停留住。當我們看到鐘錶上的時針正在慢慢地移動著的時候,並且時常會感覺移動地如此之慢,讓你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你會覺得並沒有移動,其實人的年紀也是這樣移動著的,一年一年地過去了,當你沒有感覺到的時候,時間已經流失,當你驀然一驚的時候,已經到了中年!
  • 感慨時間流逝的句子,說的真好!
    8.時間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走得那麼無影無蹤,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滑落到水裡的瞬間,那麼快捷、那麼乾脆。9.記憶的淺痕,還停留在昨日,久久不曾散去。習慣了感慨夜晚的悲寂,看著漸漸遠逝的光陰,卻怎麼也走不出心中的失落。10.時光在悄悄的流逝,歲月在偷偷的奔跑。太陽也要回家了,夜幕拉近了海天的距離,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找不到你了,任憑我的呼喊聲劃破了夜空。
  •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同時流逝的還有筆者的思維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同時流逝的還有筆者的思維。每沒辦法,筆者只好放棄正常的思路。試試寫一下有意思的東西吧。拿起筆,在腦中大致構思了一下。落筆,不知不覺中筆下所寫的已經差不多了,放下筆,伸了個懶腰,抬頭看看鐘,離下課還有半個小時,還可以,時間還不成問題,想到這,又拿起筆來繼續寫。
  • 大腦是如何感受到時間流逝的?
    人類非常善於記錄時間的流逝。我們除了在生活中需要優秀的時間管理,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所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需要精確的時鐘,甚至精確到毫秒。時間感是我們行為和感知世界的基礎。如果沒有敏銳的時間感,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一團亂麻,無法移動和交談,更沒有辦法記憶或學習。
  • 時間流逝的慌亂,是一個人沉睡後的夢魘
    有時會以為,是不是成年人的時間,都要過得快些?總覺得,一年又一年,就這麼倏忽而過,而自己,卻仍在這混沌中浮沉,被動而消沉。  其實,長大後的我們,時間並沒有流逝得快些。只是身處其中的我們,在不經意間的習慣中,陷入了沉睡。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犀利的6句話:時間沒有流逝,流逝的是我們
    由於我們人類是三維生物,所以只能感受時間是線性的,卻看不到完整的時間線,而在高維生物眼裡,我們宇宙中的時間線是早就現成了,高維生物只要看一眼,高維生物只要看一眼就能看到我們無數種人生的結果。這個17歲的孩子接著說:絕對四維生物可以看到先看到我們的死亡,再看到我們出生,沒有前後因果。時間沒有流逝,流逝的是我們。震撼嗎?
  • 九個翻譯者,一場文化的抵抗!
    2020年不平常的開局和發展,徹底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有的人開始遠程工作、有很多在大城市飄零的年輕人,難得在家中呆了兩三個月,享受了成年後久違的與父母相處的時間
  • 在音樂中,聽時間流逝、人生嬗變
    在這闃無聲息的樹林中,仿佛可以聽見時間流逝、人生嬗變的聲音。一人離去,另一人到來。一個情思離去,另一情思到來。一個形象離去,另一形象到來。
  • 感慨時間流逝的句子,句句唯美傷感,感嘆人生短暫!
    2、時間是賊,偷走青春,空留記憶。我真想和這個賊做個好朋友。3、思念是不變的牽掛,情誼是永恆的主題,祝福是流動的時間,問候是轉換的空間。心中祝願總依然,願你幸福多一點,快樂多一點,一生一世總平安。4、幸福已經和我隔了一整個世紀,是我永遠都觸碰不到的遙遠。5、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
  • 《無聲的抵抗》在線觀看時間 同電影上映時間一致
    《無聲的抵抗》在線觀看時間 同電影上映時間一致  有消息稱,由傑西·艾森伯格、艾德·哈裡斯、克蕾曼絲·波西等人主演的二戰題材影片《無聲的抵抗》,取消原定3月27日在北美院線的上映計劃,將在同天在線上與影迷們見面。  傑西·艾森伯格在片中出演馬塞爾·馬索,影片故事也圍繞這位法國傳奇啞劇藝術家在二戰時期參加法國抵抗運動的經歷展開。
  • 時間會流逝,時間也會帶來離別,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時間,會沉澱最真的情感,風雨,會考驗最暖的陪伴,走遠的,只不過是眼雲煙,留下的,才是珍惜的情緣,時間會告訴我們,簡單的喜歡最長遠。時間會流逝,所以時間帶來離別,因此,時間給人們留下遺憾,若愛一個人,現在就說吧,在忙碌的這個瞬間,在變成遺憾之前說出口,或許時間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是,愛過的記憶。時間決定你會在生命中遇見誰,你的心決定你想要誰出現在你的生命裡,而你的行為決定最後誰能留下。
  • 《信條》沒問的問題:時間流逝是錯覺嗎?
    然而,這種「塊體宇宙/時間流逝」悖論,意義非常深刻。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說:在我看來,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意識感受,以及我們用來斷言物理世界現實的理論(這一理論無比準確)之間存在嚴重的分歧。
  • 假如你是一束光,你會體驗到時間的流逝嗎?
    用手電筒照亮黑暗的世界。一個以光速運動的光鐘相對於一個靜止的觀測者來說時間流逝的更慢。(© John D. Norton)很明顯,如果光是常數,那麼它就需要更久的時間完成一次往返。(© LIGO)當你在空間中運動的夠快,你所花的時間也越少,這也是為什麼你走去店裡的時候,你的時間要比店員的慢,因為你在空間的運動速度要比她快,所以你的時間要過的比她慢。事實上,如果你以接近光速(光速的99.9999999%)運動到超市的時候,店員的時間流逝要比你快22000倍。
  • 感慨時間流逝的說說,選句喜歡的發朋友圈吧!
    3.不是時間過得很慢,是因為你過得很糟糕。不是時間過得快,是因為時間對你越來越重要。4.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憂愁和悲傷,在似水流年的蕩滌下隨波輕輕地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靨就在記憶深處歷久彌新。5.時間是看不見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已經悄悄的和你擦肩而過,也許你等到了,但是,你又能做些什麼?你還是要去考慮。
  • 冷知識10則:為什麼用「如梭」來形容時間的流逝?
    1、為什麼用「如梭」來形容時間的流逝? 我們形容時間過得迅速,常會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如果說光陰似箭表示時間過得飛快還好理解,那麼時光怎麼又會如梭呢?
  • 時間轉瞬即逝,看白居易張若虛等詩人如何描寫時間的流逝
    元旦昨日已至,時間轉瞬即逝,又告別了自己生命裡的一年。面對時間的無情流逝,我們都是無力的,古人亦是如此,只是他們是如何感慨的呢?花開日葉落時白居易在其<<長恨歌>>中,敘寫唐玄宗經歷安史之亂後回宮,一切都是物是人非,最愛的楊貴妃已亡在馬嵬坡,時光的流逝也是如此之快。
  • 刷爆朋友圈的「光陰照」:既然擋不住時間流逝,那就讓時間變得美麗一些
    一指流沙,一段年華時間才是最終的勝利者時間,無聲無色,摸不到猜不透但它卻在在匆忙的腳步中在滴滴的打卡聲中在一頁頁刷過的手機屏裡悄悄流逝在荷蘭你覺得那些不可能的事時間都做到了從葡萄到葡萄乾從成熟到衰落乾癟時間留下了「作案」的蛛絲馬跡
  • 有關時光流逝的句子
    5.時間過得太快,讓人不知所措,只好望著那曾經覺得美好的發呆,努力回憶著以前的日子,但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再怎麼回憶,也想不起一絲痕跡。6.時光總是悄悄地伴隨著我們慢慢老去,偷走我們的青春,等到我們再也沒有力氣感慨之時,他才會停下來,似笑非笑的看著你悲痛的走向另一個世界,抑或是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