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沙會自申辦成功以來,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密切關注,省市主要領導多次實地調研亞沙會項目,賽會的人員入出境(含通關禮遇)、物資通關、多項稅收減免政策等方面都得到了多部委、部門的大力支持。
眾望所期之下,亞沙人定當全力以赴。
高起點、高效率開展賽事籌備工作,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賽事籌辦工作隊伍。亞沙會組委會紮實做好辦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這篇大文章,成為高質量推動賽事籌辦工作的重要力量。
作為社招人員,宣傳和廣電媒體服務部廣播電視處處長陸非負責部門媒體運行的統籌工作,擁有武漢軍運會、廣州亞運會等賽事服務經驗。「目前已有超過300家的境內外媒體持續關注、報導亞沙會,希望運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優化亞沙會電視轉播工作,讓更多轉播商機構、媒體能夠了解海南、傳播自貿港。」他說。
作為亞沙會組委會特聘專家,今年71歲的劉國珍依然活躍在亞沙會籌辦前線,指導場館運行,開展業務培訓。「賽會籌辦需要專業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我不希望亞沙會走彎路造成損耗!」亞沙會組委會特聘專家劉國珍說。
「減」就是「加」,引入人才隊伍,減的是成本,加的是時間;減的是人數、加的是效率;減的是錯誤,加的是質量。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不僅是高質量推動亞沙會籌辦的保障,更是「智慧亞沙」「人文亞沙」的精神體現。
據了解,目前,組委會已經成立了財務服務、融媒體宣傳、開閉幕式、信息技術、主視覺形象系統、語言服務、人力資源、法律事務、餐飲規劃等專業事項工作團隊。300餘名駐會工作人員中,專業人才佔了近六成。
不走彎路是對時間做的「減法」,制度創新是對程序做的「減法」。
早在去年,三亞便推出了9條舉措以加速亞沙會項目建設,旨在加快、合規推進項目前期審批和開工建設。比如,同類型的多個項目整合打包成一個項目進行報批、實施;企業備案後履行土地、規劃等手續的基礎上,規劃設計方案經市政府或市規委會審議通過後,即可辦理開工手續等。
受亞沙會籌辦周期短等影響,在市場開發工作上,組委會根據實際情況,創新實施「公開徵集贊助+政府採購單一來源方式」的合作模式,整合更多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最大程度推進市場開發,形成三亞籌辦、多方共建的賽事格局。
「亞沙會的舉辦,需要多單位配合、共協同推進,各區各部門要加強要素保障工作,完善項目審批手續,舉全市之力採取超常規舉措加速推進亞沙會項目建設。」5月5日,三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包洪文在調研亞沙會籌辦工作時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