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腿
架腿而坐,蹺一腳,謂之二郎腿。曾經有人饒有介是的說二郎腿是模仿二郎神的坐姿。純屬是意會字面意思的瞎扯。本期聽梵君慢慢道來。
二郎神的站姿像的確是有翹一隻腳的造型。
二郎神的站姿像
但是坐像的擺腿方式和二郎腿根本不一樣。
明顯不是一個姿勢
二郎其人,傳說是秦時郡守李冰的次子,助其父鑿離堆,斬蛟除害,死後封二郎神。二郎神坐像的一腿抬架的坐姿絕對不合儒家規矩,相傳是模仿大禹的坐姿,大禹治洪水,嘔心瀝血,十年不入家門,年老時一腿風溼嚴重,坐時常常架起一邊(可能這種姿勢舒服一些)。後人因此稱為禹勢或者禹步。(佛教裡的四大金剛坐姿就是更誇張的禹勢)
明代的鎏金二郎神
四大天王禹勢
明代的鎏金二郎神造像也沒有打二郎腿的造型。所以說二郎神,禹步和二郎腿半毛錢關係沒有。
二郎腿的來歷是什麼?
在河北石家莊有這麼一座寺院,在隋朝時候叫龍藏寺,唐朝叫龍興寺,一直到清朝的時候才改名為隆興寺,是河北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千年古剎。在這寺裡有一座摩尼殿,在這摩尼殿中有一尊菩薩像,面部與一般的菩薩沒有什麼不一樣,只是這個姿勢令人驚奇,原來菩薩也能蹺二郎腿。這尊菩薩像高度為3.4米,左腳踩著一朵蓮花,右腳放在左腿上,看著就是蹺二郎腿的姿勢。
隋代菩薩像
距離隋唐不遠的北齊時期佛教造像也有類似的造型。
北齊的思惟意菩薩像
明代半跏蓮花手菩薩
通過不同時期造像的了解,其實二郎腿姿勢從佛教菩薩像而來可能更加貼切。
由於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講究的是正襟危坐,因此在中國古代二郎腿坐姿是不會被接受的。但是二郎腿其實是一種很舒服的天然姿勢,怎麼說呢?看看這些和人類接近的靈長類動物,它們不用誰教,天生就會這個動作。
孔子坐像
因此,在古籍經典中根本找不到關於二郎腿的記載,二郎腿這個詞也是近代才有。其實,「二郎腿」這個詞很可能在巴蜀地區原來是叫「兒郎腿」說的是小孩子不學無術吊兒郎當不好好坐的樣子,是家長教育孩子要正襟危坐的一個對應詞。但是在四川方言裡,兒郎和二郎發音十分接近,又來自二郎神的家鄉,所以久而久之就訛傳為「二郎腿」了。然而這個姿勢可能是全人類不分時代國家地區都會的動作。只是在中國稱為二郎腿。
比如二郎腿的英文是:cross your legs、法文:Les jambes croisées 阿拉伯語: 應該是個世界性的現象。
不是人人都能蹺二郎腿
二郎腿有兩種姿勢,以下是沙女士給我們示範的動作。
正常情況下,機會所有人都可以完成左邊的動作,但是有一類人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右邊這個二郎腿的動作(膝蓋上下交叉接觸,雙腿併攏)。
其實第二個姿勢做不了的,一種是先天遺傳缺陷,一種是後天疾病引起。
臀肌攣縮(contraction of gluteal muscles,GMC)是由於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髖關節外展、外旋攣縮畸形和屈髖障礙的一種常見的疾病,稱作臀肌攣縮症候群。引起臀肌攣縮的第一個原因可能是注射原因。多數學者認為臀肌攣縮的發生與臀部肌肉注射有關(「打屁股針」)。由於針刺創傷和藥物化學反應刺激,引起創傷性、化學性筋膜炎和肌纖維炎,纖維組織增生,筋膜增厚而攣縮。同時,也有研究認為,部分臀肌攣縮是由於先天臀肌發育不良導致的,有遺傳因素。
梵觀點:關於二郎腿這個動作是好是壞,梵君不做評價。畢竟菩薩都可以有。只要得體符合場景的坐姿,舒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