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王」王熾:從十幾兩銀子創業到世界富豪第四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趙之羽

  在晚清商界,要說最負盛名的莫非江浙一帶的「財神」胡雪巖,不過與胡雪巖同時代還有一位商人,他的外號比起「財神」來說響亮不遑多讓,霸氣則猶有過之,他叫王熾,綽號「錢王」!

  據史料記載,1900年,英國《泰晤士報》曾對一百年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進行統計,排在第四位的便是中國雲南的王熾。王熾的生意主推「同慶豐」錢莊,同時代開錢莊的生意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王熾何以能夠一枝獨秀成為「錢王」?難道說他是銜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靠了祖上餘蔭,掌握著巨資財富?錯了,李賀所著的《錢王:王熾大成人生方略》中提到,王熾自幼家貧,而且他的父兄早早就過世了,家裡連給他讀書的錢都拿不出來,最後只得當了母親的首飾,湊了十幾兩散碎銀子讓他出去做生意謀活路。

  從十幾兩銀子創業到世界富豪排名第四,王熾是怎麼做到的?

  一個字:「信」!

  開錢莊最重要的就是資本的原始積累以及吸引廣大儲戶,這兩點,王熾都憑藉著自己對「信」字的執著做到了。

  鹹豐年間,因為地方官處理民族矛盾不當,造成了雲南各處起義,一時盜匪橫行,道路斷絕。老百姓要賣自己出產的東西,沒人敢來買,要買急需的商品,沒人敢來賣,各村各鎮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王熾就在這樣的危局中看到了商機。他組織了一夥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成立了「滇南王四」馬幫,專門在各地做互通有無的生意,一下子賺了大錢。後來王熾回憶道:「是時,田園荒蕪,而瀘西各地,有積貨如山而價極賤者,有物價暴漲日數變者,予操之以敏捷,對其有無,朝發夕至,如米鹽糧糖茶百貨之屬,皆利市十倍。」

  王熾仗著自己眼光準,膽子大,掘到了第一桶金。可是他也有失手的時候,有一次他知道瀘西某鎮急需一批藥材,於是定好價錢後飛馬前往省城購藥,到了省城他可就傻眼了,這批藥材剛剛被人買走一大半,「物以稀為貴」,剩餘藥材的價格立馬翻了幾番。見此情形,馬幫裡有人勸王熾放棄這筆生意,或者買下藥材後回去也如法炮製加價出售。王熾經過深思熟慮後不但沒有聽勸,反而按照目前的行市高價進藥,又用當初談好的價錢低價賣出,只這一筆他就損失了十餘趟買賣的利潤。

  不少人都覺得王熾這麼做是跟自己過不去,把這件事當成一件傻事往外傳,沒料到這傻事傳得越廣,「滇南王四」馬幫的生意就越好。王熾本錢不夠,老百姓寧可賒帳也願意把貨物賣給他,說要是連滇南王四都信不過,那就沒有能信得過的馬幫了。

  王熾的講信用給他贏得了大筆的生意,就在他想要大展拳腳之時,卻不幸捲入到了一樁人命官司裡,不得已離開家鄉,到了千裡之外的重慶,以開商號謀生,一幹就是幾年。後來他通過與南來北往的商人打交道發現,重慶地處要衝,很多商人在四川和雲南兩地販運川鹽和滇茶,都要在重慶與當地錢莊打交道,或匯兌、或拆借,總之在重慶開錢莊大有可為。

  這時候問題來了。王熾手裡的銀子勉強可以開一家小錢莊,可是他很有志氣,覺得要麼不做,要做就要一鳴驚人,讓自己的錢莊坐上當地頭把交椅。錢莊生意全靠儲戶捧場,而儲戶之所以捧場,則是因為錢莊有良好的信譽。怎麼樣才能把信譽做起來呢?王熾為此苦惱不已,就在此時,又一個機會出現了。

  派駐重慶的四川鹽茶道換人了!別看這只是一個四品官,因為又管鹽又管茶而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肥缺,上一任道臺就是因為巨額貪汙而被撤職查辦,如今來的這個新任道臺叫唐炯,這人倒是個好官,一心想著把前任的虧空補上,同時改善川鹽的生產設備,於是一上任就請重慶各商號的掌柜聚在一起,打算借十萬兩銀子。

  十萬兩銀子!夠開一家錢莊了。望著眼前這位唐大人陌生的面孔,眾商家面面相覷,誰也不肯吱聲。他們剛剛餵飽了一個鹽茶道,就被朝廷革了職,誰知道唐炯能在這個位子上坐多久,萬一他也被朝廷拿下了,這十萬兩可就打水漂了。

  在一片尷尬的沉默中,終於有人說話了。「這十萬兩,包在我王熾身上!十天之內,必定送到衙門!」

  好大的口氣,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彼此多少知道些根底,王熾全部身家加起來只怕還不到十萬兩,在場眾人都等著看王熾怎樣自食其言,就連唐炯,得知王熾的底細後也沒抱什麼希望。

  王熾早就想好了,要利用這個機會放手一搏,他把商號裡所有的銀兩都拿了出來,連商號都抵押了出去,東借西湊,終於弄到了十萬兩白銀,這已經是他全部的家當了。十天轉眼過去,就在最後一天的深夜,王熾把這十萬兩銀子都兌成現銀,僱了一百名挑夫和一隊吹鼓手,每人挑著一千兩銀子,在深更半夜吹吹打打,在山城高低蜿蜒的小路上,一條長長的紅燈籠隊伍直奔鹽茶道衙門而去。這一下把整個重慶都驚動了,人們紛紛扶老攜幼出來觀看。唐炯也被從夢中驚醒,等到他出門時,一百挑擔子放在衙門前,裡面都是白晃晃的雪花紋銀。

  真是一言九鼎,果真十天籌得十萬兩!唐炯服了,重慶的大小商家也都服了,王熾的實力與信用很快就傳遍了川滇兩省。當他的「同慶豐」錢莊開業時,根本就不必去費心拉主顧,人們爭相把銀子往錢莊櫃檯裡送。

  關於「同慶豐」錢莊的信用,民間口口相傳還有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一個老乞丐拉著個孩子來櫃檯存錢,他只存一文錢。夥計認為一文錢連寫帳的本錢都合不上,於是當場拒絕。老人哀求說,自己行乞為生,總想給孫子留點活命錢,今天好不容易攢下一文錢,希望錢莊做做好事,立下這個戶頭。無論他如何懇求,夥計卻始終不允,老人只得失望地離開,臨走時憤憤說:「不是說進門都是主顧嗎?我就是衝著這句話來的,想不到『同慶豐』這麼大的買賣,連一文錢的生意都做不起。」

  到了第二天,「同慶豐做不起一文錢的買賣」這個謠言很快在嫉妒王熾的商人們的推波助瀾下傳開了,人們紛紛來到「同慶豐」提取存款,一時造成擠兌風波。王熾得知此事後,狠狠懲戒了那個夥計,然後找遍全城,終於找到了那對爺孫,並把他們請到「同慶豐」,親自為這一文錢立了戶頭,並且說:「我王熾一生守信,沒想到卻讓你失望了,這個戶頭我今後按照十倍的利息給付。」

  因為王熾處置得當,這才換回了信譽上的損失,人們對「同慶豐」的誤會才漸漸消散。有人擔心這十倍利息的戶頭會帶來後患。王熾回答說:「商無信不立,為了維持信用而造成的銀錢損失,將來都能十倍補回來!」

相關焦點

  • 雲南錢王,憑自己的能力、魄力、膽力,從擺地攤到全球第四富豪
    然而,就是這個現在已經被人忘在腦後的王熾,在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國,卻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說胡雪巖是最高品級的紅頂商人,而他卻比胡雪巖高了一品。說胡雪巖是當時中國的首富,富可敵國,而他卻是位居全球財富榜第四的中國商人。他設立的商號「天順祥」曾遍布中國十五個行省,他的商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左右著大清朝的金融市場。那麼,這個沒讀過多少書的窮小子是如何達到人生巔峰的。
  • 《雲南人物影像志》|錢王義商——王熾 雲南衛視今晚播出,敬請收看!
    《雲南人物影像志》↓↓↓錢王義商——王熾1899年歲末,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英國《泰晤士報》公布了「19世紀世界百位富豪」評選結果,其中排名第四的,就是當時唯一上榜的中國人——王熾。他16歲時拿著20兩銀子,開始做起了小生意,幾年之後,成為有40匹馬的馬鍋頭, 並打出了「滇南王四」的馬幫旗號,來往於雲南、廣西、廣東、四川等地。1856年,雲南各地起義,為了自衛,年僅20歲的王熾,以馬幫貿易賺來的資金召集鄉勇,率眾多次擊潰了圍攻。
  • 位列世界財富排行榜第四位,他的人生金句很超脫
    在世界財富排行榜上,一百年間誰能入榜呢?不只是億萬身家,都是有驚天財富的人。01胡雪巖很有錢,是清朝時紅頂大商人,也沒進入這個榜單。在英國《泰晤士報》統計中,中國有一人上榜,是排在第四位的王熾。王熾出生於1836年,是雲南人,被人稱為「錢王」。因為他多次為國捐贈,還被清朝冊封為一品官員,而當年的胡雪巖只被封為二品官員。王熾的第一桶金撈的比較辛苦,也比較早。因為父親離世,家中沒錢生活,王熾早早就出外闖蕩。王熾沒本錢,母親萬般無奈就當掉自己的手鐲換了10兩銀子,交給王熾讓他走出家門謀生。10兩銀子,如果是穿衣吃飯,能混一段時間。
  • 「三代一品」紅頂商人王熾,20兩銀子起家,奮鬥成全球第四大富豪
    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三代一品"紅頂商人,他被美國《時代周刊》列為上世紀末全球第四大富豪。他就是錢王王熾。王熾生在單親家庭,家中只有他與母親相依為命。王熾天資聰慧,頭腦靈活,但因家境貧寒,上不了學,也沒有地種,於是年少的王熾早早的就進軍商業領域。
  • 世界「錢王」:嘉靖通寶
    「嘉靖通寶」堪稱世界金屬幣之最,是世界上最大、最重、最厚的古錢幣,國家一級文物,實至名歸的世界「錢王」。2002年6月18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證書,認定「嘉靖通寶」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把一個故事留在人心上,錢王,錢王,錢王.昨天你有過輝煌,今天你有個夢想,外圓內方,會澤天地之光。
  • 古人吃完飯扔下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銀子?如果不夠數咋辦?
    ——陶宗儀 古代的貨幣與現在不同,從上古時期的貝殼到戰國時期的青銅幣;從漢代五銖錢到宋朝的交子發生了一系列的轉變,但是在歷史上每個朝代中「銀子」都是固定的貨幣。所以我們也經常在電視中看到古人吃完飯後在桌子上隨意扔下銀子就走,有時還會大方的說一句不用找了。那麼在歷史上真的如此嗎?
  • 正月十八祭錢王
    溫馨提示:點上方↑↑訂閱西湖曉蠻腰今天,農曆丙申年正月十八,來自世界各地的
  • 臨安:開啟錢王文化的千年記憶
    這些來自千年前吳越國的文化記憶與諸多史料,在11月23日上午舉行的第三屆吳越錢王文化論壇開幕式上,一一揭曉,專家的觀點和論證讓人大呼意外。第三屆吳越錢王文化論壇為期兩天,於23、24日在中都青山湖畔大酒店舉行。
  • 坐在錢王街的午後
    □ 孔令飛 坐在錢王街的午後,品著酒紅醇厚的普洱茶,任陽光在街巷瓦楹恣意留連,天空永遠藍得純粹乾淨,彩雲的紋理一覽無餘。初秋的昆明,少了幾度盛夏的暴曬,絲絲清涼的風迎面輕撫。
  • 120年前是二兩五錢銀子
    但同時也到天津找了孟廣慧、王襄,此外還有劉鄂、端方等人。當時五十四歲的王懿榮是在任京官,這樣的人懂得古董又有實力購買,這應該是古董商最愛找的人,購買成功率高。也可能對於這樣的顧客古董商就是直接帶貨上門,買家看準就買。而孟廣慧和王襄當時一個三十二歲,一個只有二十三歲,不是家門寒素,就是在塾讀書,就算識貨,也沒有購買力,所以古董商應該是第一次並沒有帶貨上門。
  • 古代一兩銀子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看看你每月能拿幾兩銀子
    在中國古代,人們進行交易時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便是銀子,那倘若用古代的銀子來替換如今的人民幣,一兩銀子大概可以兌換多少人民幣?據中國古代明朝時期的相關古書記載,那時的一兩銀子大約可以買到二石大米,換算成我們現在的計量單位,一石大約是九十四公斤,那也就是說,在古代一兩銀子便可以買到一百八十八公斤重的大米。
  • 國內富豪移民成風,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的他,卻撤資回國創業
    說到富豪,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有錢,其次就是移民。根據亞非銀行在2019年發布的《全球財富遷移報告》顯示,國內富豪移民數量位居全球榜首的位置,富豪人數在1.5萬人,比排在第二名的俄羅斯多了8000人。而美國則是全球富豪移民優先選擇的國家。
  • 齊特爾曼:曾採訪45個世界超級富豪,來廣州尋找中國富豪的風採
    他是前任德國《世界報》高級主編,卻在43歲時放棄80萬的年薪開始了創業。六年後,他出售了自己的公司,並實現了財富自由,59歲,他拿到了第二個博士學位,並專心採寫全球富人,希望呈現社會對於富人的真實看法以及富人對世界帶來的影響。63歲,他來到了廣州,希望以廣州為起點,採訪中國富豪的風採。他,就是雷納·齊特爾曼博士。
  • 杭州錢王祠首次發現四塊殘石,再讀蘇軾《表忠觀碑》坎坷的一生
    從元豐元年,蘇軾開始撰寫碑記,到紹興年間表忠觀修成,再到紹興二十九年,《表忠觀碑》首次刻石,蘇軾已去世58年。中間的坎坷修建之路,隨著蘇軾宦海沉浮起落,也從側面反映出趙宋朝廷和吳越錢氏之間的關係。由於朝代更迭、歷史變遷,宋刻版《表忠觀碑》一度消失,清乾隆年間發現過第一石、第四石兩塊,共四面,但都僅存上半截。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金石學家陳錫均在府學(今臨安孔廟)斷牆下發現宋刻《表忠觀碑》第二石的碎石10塊,全部移到錢王祠進行保存。但後來,不見其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