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公布2020年上半年經濟數據。有人機械地盯著GDP增速排名,簡單下斷。唱衰廣州的聲音因此再次響起。
猶記得2018年一季度,廣州GDP增速以4.3%的成績,墊底全國省會城市。此數據一出,輿論一片譁然。豈料整年過去後,廣州GDP強勢反彈,依然穩坐四大一線城市之位。2019年,廣州再接再勵,GDP同比增長6.8%。
進入2020年,憑一張「期中考」成績單,就能說廣州在「衰退」嗎?廣州的韌勁究竟表現在哪裡?支撐廣州前進的力量又在哪裡?
風物長宜放眼量!復盤商界大佬姚振華近年來的投資軌跡,再結合幾個相關的經濟指標,或許就不會以一時得失來論斷廣州的未來。
人口淨流入,廣州吸附能力強大
商界大佬也在不斷加碼「重倉」
城市的吸引力,普通民眾是用腳來投票的。而商界大佬則是用資本來表態。
過去三年來,廣州每年以40多萬人,總計126.24萬人的淨流入,顯示出其強大的吸附能力。
同樣在這過去的三年,被地產大咖王石公然稱為「野蠻人」的姚振華,在不斷減持萬科股份的同時,也在不斷加碼「重倉」廣州,資金總額至少755.67億元。
從寶萬之爭中萬科的第一大股東,到今年一季度降至第七位,總部設在深圳的寶能集團的姚振華,實力大增後,為何屢次選擇廣州?
走不進商界大佬的世界,但不妨礙我們復盤大佬的棋局。
寶萬之爭後踏上廣州「徵途」
建大灣區投資總部
2017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7年4月,從寶萬之爭的旋渦裡脫身的姚振華,背著1150億元身家,踏上了廣州的徵途。
首站,廣州黃埔。
不差錢的姚老闆,先是註冊成立項目公司,拿下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經營權,然後高調地與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訂重大產業項目合作協議,宣布建設寶能集團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總部、寶能知識城建設價值創新小鎮(Valued Innovation Park, VIP)、體育文化總部及一系列實體經濟項目,全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當年9月,他在廣州落下的第一顆棋子,就是總用地面積4.6萬平方米,投資總額30億元的寶能大灣區投資總部項目。
進軍汽車產業
安營紮寨進廣州黃埔、廣州開發區
坐鎮廣州黃埔、廣州開發區後,過去三年來,姚振華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廣州成為他的「圍場」。但他「涉獵」的範圍不再局限於其起家的保險、房地產、金融行業。
2017年12月,寶能斥資66.3億元,收購奇瑞汽車持有的51%觀致汽車股份,獲得汽車生產資質,正式進軍汽車領域。
這年年底,總投資300億元的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也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動工,成為姚振華在該區域的第三輪投資。該產業園首期規劃產能50萬輛汽車,整車和零部件製造達產產值超1000億元。
今年5月28日,距離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不遠處的廣州寶能智造中心,在廣州中新知識城(下稱「知識城」)破土。該項目總投資210億元,包括年產能30萬輛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商業綜合體、高端科研辦公樓、五星級酒店等,目的是要打造成新興產業高地及商貿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
而此前3個月,寶能動力電池項目和汽車研究院項目也已在知識城開工建設。
姚老闆選中這片區域作為基地自有其道理。作為廣州汽車產業集群中東部集群的代表,黃埔不僅擁有廣汽本田、本田中國、廣日專用車等整車企業,還擁有諸多端零部件生產公司和汽車認證檢測機構等。2017年,汽車產業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就已接近20%,與電子信息、化工產業共同構築起該區域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優越的港口條件也為汽車產業的進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像附近的新沙港,是中國南部最大的整車進口口岸,也是中國商品車滾裝運輸進口的第三大港口,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滾裝船。
在廣州的最南面,寶萬之爭時的「老熟人」——恆大集團,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動靜搞得更大。
去年6月11日,恆大投資1600億在廣州南沙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包括未來年產100萬輛整車的生產基地、50GWH生產規模的動力電池超級工廠和可配套100萬輛整車的電機和電控系統生產基地。
而從姚振華在南沙的布局來看,他看重的可能是南沙自貿區跨境進出口汽車的便利。早在2018年,寶能汽車進出口有限公司就註冊成立了。
作為廣州第一支柱產業的汽車業,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嚴重,但復工復產後,其韌勁和爆發力也不可小覷。包括新開工的寶能動力電池、廣汽年產20萬輛產能擴建等項目,目前廣州汽車業共有15個建設項目正在建設或開建,近一半將在2021年完工。
統計部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汽車製造業投資增長37.1%。新能源汽車也在加快產出,產量增速高達79.8%。
商界兩大佬的加持,再加上廣汽蔚來、小鵬汽車、睿馳智能等公司的發力,勢必給廣州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帶來超大馬力的動能。
砸15個億接盤萬達地塊
向廣州大健康產業進軍
除把廣州作為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其中一個全國基地外,醫療大健康產業,也成為姚振華布局廣州的新盤算。2020年3月,原計劃投資13.4億元,去年下半年就要動工的廣州萬達國際醫院的地塊,被人以15.47億元接盤了。接盤俠正是寶能,接手的項目同樣位於廣州黃埔,為長嶺居嶺福車輛段YH-A3-8地塊。
再來看今年4月寶能與廣州開發區籤訂的「四中心一基金」大單。其中,寶能已計劃好在長嶺居片區布局國際醫療中心項目,這個項目將建成國際醫院床位數達2100個,高端護理康養單元約3000套。
根據此次籤約,寶能還將在廣州開發區搭建首期總規模達100億元的生物安全產業發展基金。
近幾年來,廣州,特別是黃埔,正著力把生物製藥產業發展成千億產業集群。身居此中,自然對此不會陌生。因此,出手成立內地首隻生物安全發展基金,也算是應有之義了。
不過,這並不是姚振華首次在廣州出手大健康產業。擁有豐富的醫療資源和人才的廣州,相信同樣會被姚振華所看中。只是,他這塊領域的「處女作」,放到了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廣州增城。因為,增城之短板反成為他的市場機會。
去年10月12日,國內首家由保險公司直接全資設立的醫院——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在增城區開始試運營。今年3月24日,該院還被納入廣州市社會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據了解,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聘請的名譽院長汪建平教授,是我國著名胃腸外科專家,也是中山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首任院長。
作為首家「旗艦式」醫院,姚振華將從增城出發,從這裡邁出了前海人壽打造「保險+醫療+養老」的「大壽險」產業的第一步。目前,這家分為四期建設的醫院,開業運營的只是第一期而已。
大佬對廣州的信心
立項投資總額至少755.67億元
從2017年至今三年來,姚振華已經和準備布局在廣州的資金總額至少755.67億元。
回看廣州官方統計數據會發現,豈止是姚振華看好廣州呢?民間投資是一個極好的觀察城市吸引力的風向標。近幾年來,廣州市的民間投資一直保持在2100億元的高位以上。特別是去年,更是大爆發——2019年,廣州全年民間投資2805.56億元,增長27.8%。
今年上半年,即使受到疫情影響,廣州製造業民間投資信心也在逐步恢復:從一季度同比下降19.6%轉為上半年同比增長9.6%,比一季度提高29.2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56.3%。
如果從回報來看,上半年,廣州全市新興產業增加值2897.68億元,佔GDP比重為26.4%。在總體經濟受疫情影響負增長的情況下,IAB產業增加值增長2.5%,發揮了重要引擎作用。其中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分別增長2.9%和4%。
縱觀過去三年,風波過後曾對外自稱知識分子,「幹的都是踏踏實實的事」的姚振華,似乎也在務實的廣州,「踏實」地走出了自己的節奏。
廣州,正在成為姚振華和那些不斷湧進來的新興產業「聰明資金」的「造夢之城」。
出品: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採寫:南都記者 黃海珊 實習生 王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