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
進入2000年之後,黃金時代的球員逐漸退出球場、比利時也開始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接連兩屆的世界盃與三屆的歐洲國家杯都在會外賽階段就敗退。所幸黑暗時期沒有延續太久,比利時在14年重返巴西世界盃就在小組賽全勝,十六強戰則是於延長賽中擊敗難纏的美國,最終在八強戰敗給該屆亞軍阿根廷。近年來,比利時新的黃金世代人才井噴,歐洲各大頂級聯賽都有紅魔足跡,本屆世界盃的會外賽更是以摧枯拉朽的成績輾壓對手、成為第一支晉級會內賽的歐洲球隊。
主教馬丁內斯執教經驗算是豐富的,他以精通戰術布陣、崇尚技術打法為個人特色,加入比利時之後研發出大幅解放球隊進攻能力的「3-4-2-1」陣型,被外界認為終於找到這批才華洋溢的球星的使用說明書。
效力於英超豪門切爾西的阿札爾毫無疑問是比利時能在世界盃走得多遠的關鍵。過去曾有著紀律問題,阿札爾隨著年紀增長以及接下隊長袖標後變得越來越成熟。職業賽場上,阿札爾獲得了極大的發揮空間,可以在前場自由組織球隊的進攻;而在國家隊,在馬丁尼斯的帶領下,阿札爾踢得更為堅決與富有創造力。尤其切爾西與比利時都採用樣的三後衛體系,對於阿札爾而言沒有適應困難、更加如魚得水,將成為比利時場上最可怕的組織核心。
整體來看,比利時在16年迎來新任教頭馬丁內斯,這位西班牙少帥沒花多久時間就成功找到一票才俊的使用說明書。由於隊中有大量優質的中後衛與前場進攻球員,馬丁尼斯索性變陣為三後衛的「3-4-2-1」陣型,這個陣容可以一次推上三名中後衛,前場攻擊群們也可以盡情進攻,攻防優缺點較明顯的左右翼衛則可以放心插上,完全解放球隊的進攻。
巴拿馬:
這次領軍的戈麥斯所帶領的這支巴拿馬是一群搭配時間已長、且對他戰術體系有一定嫻熟程度的球員,即使沒有頂尖的天才型球員、但是靠著強大的體能拼勁與戰術紀律,以及緊密的團隊合作將戰力發揮到最大。
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資格賽最後一輪,佩雷斯幫助球隊踢進追平比分的進球,即使在事後被發現那顆球可能是沒有越過球門線的幽靈進球,但不可否認的是高齡37歲的佩雷斯是巴拿馬陣中最強而有力的進攻選擇。
巴拿馬隊長巴洛伊已經跟隨國家隊爭戰十八年,一共出賽100場比賽,也是球隊的精神領袖。巴洛伊司職中後衛、是防線上的指揮官,雖然已年屆37歲高齡,但他的競技狀態一直保養得非常好,不論是速度、對抗性或是彈跳力方面依舊十分出色,而他也憑藉著在隊中穩健又精採的表現被提名為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的最佳陣容。值得一提的是,對球隊如此重要的巴洛伊卻在面對哥斯大黎加的奇蹟之戰中坐了整場板凳,究竟是球隊的戰術調整抑或是其他因素,面對即將而來的世界盃讓巴洛伊的角色變得有些微妙。
整體來看,巴拿馬陣中有多位主力的年紀都超過30歲,包括隊長巴洛伊以及面對哥斯大黎加攻入關鍵進球的佩雷斯和託雷斯等,他們幾乎整個生涯都為國家隊效力,這批共同奮戰多年的球員對於彼此的理解以及默契程度會是球隊的最大優勢,經過多年的磨合訓練,主教練戈麥斯的「4-4-2」與「4- 5-1」的戰術體系以及帶隊理念基本上也已經完整地傳達給球員們。總和來看,巴拿馬或許缺少天賦與知名度,但務實努力的風格是他們的註冊商標,也造就這次擊敗哥斯大黎加闖入世界盃的奇蹟。當然,相對而言,巴拿馬的隱憂絕對也會是年齡,在世界盃賽程如此密集、對抗性又屬高強度的短期比賽中,陣中一票高齡球員的狀態與體能如何調節,將會是巴拿馬最終成績的關鍵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