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由北京朝陽區和平街街道勝古莊社區紅色愛心連鎖服務超市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組成的入戶小組,帶著「愛心敲門」垃圾分類文明禮包,走進「五老」人員的家裡,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為老人安放垃圾桶,引導「五老」人員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敲門行動 入戶送垃圾分類文明禮包
活動當天,勝古莊社區四戶「五老」人員家都響起了敲門聲,一個個社區工作者、紅色愛心超市志願者走到「五老」人員家裡,為他們送去垃圾分類文明禮包,分發宣傳資料,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知識,拉近與「五老」人員之間的距離,助力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
2017年,以和平街地區特殊群體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特困老人、殘疾老人、老模範「五老人員」為服務對象,以5大類30項日常需求為服務內容,打造了紅色愛心連鎖服務超市。此次「五老」人員愛心敲門行動,結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入戶宣傳引導為載體,動員紅色愛心連鎖服務超市志願者走進「五老」人員家中,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協助他們進行垃圾分類,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他們提供精準幫扶,讓垃圾分類宣傳全覆蓋。
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舊衣物變坐墊
15日,勝古莊社區在社區活動室還開展了「愛心舊物換新顏 暖心坐墊學文明」活動,「五老」人員和居民代表共20餘人參加。
首先,社區工作人員為大家分發坐墊棉芯。隨後,老師講解如何製作坐墊,居民拿著自己準備好的剪刀和廢舊T恤,按照老師講解的步驟一步步地裁剪,看著自己手中的坐墊樣式,漸漸地有了雛形,心裡樂開了花。
通過此次利用廢舊衣物,製作手工作品——舊衣坐墊,增強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時,感受到了「變廢為寶」的新風尚。
看桶盯桶守桶 提高垃圾分類正確率
近日,勝古莊社區由原來的46個桶站,經撤桶並站後,現有23個桶站,實現了垃圾分類精準投放、定時收集。自8月初北京市開展守桶、盯桶行動後,勝古莊社區堅持「四知三會一堅守」的原則,以物業公司人員與支部黨員作為守桶人員的基礎,發動小區物管會成員、樓門長共同參與。同時,藉助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的優勢,增添了垃圾分類值守新力量。
四知三會一堅守原則分別指的是知道四色垃圾桶對應收取的四種垃圾類型、知道垃圾桶身正確標識樣式、知道垃圾分類分揀、清運標準、知道各類垃圾清運負責主體單位;會指導居民日常垃圾分類投放、會示範分揀各類垃圾、會宣導垃圾分類的政策及重要性;堅持貫徹和執行早7:00-9:00,晚6:00-8:00的守桶計劃。
北京市天嶽恆物業前門分公司項目部專門聘請保潔,每天在勝古莊社區勝古北裡小區值守8個小時,保證隨時都有專業人員指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勝古馨園小區設有二次分揀站,保證廚餘垃圾純淨度。勝古家園小區採用加班補貼的形式,保證早7點至9點,晚6點至8點垃圾桶站附近有物業人員值守,引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接下來,社區工作者將對所管轄小區進行巡查和值守。
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 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每次將可回收物投放到智能垃圾桶內,積分就增多了,累積一定時間後,就可以兌換洗衣液、油、衛生紙或其他生活用品。」今年1月初,勝古莊社區勝古北裡小區北京市天嶽恆物業前門分公司項目部在小區安裝了一個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安置在了小區北側,還協調了一名垃圾分類引導員指導居民使用該設備。智能垃圾回收機不僅提高了垃圾回收流通效率,還以「積分獎勵」的方式,提升了居民對垃圾分類回收的熱情,也大大提高了分類的準確性,是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一項新舉措。
舊物循環使用 推動垃圾源頭減量
垃圾可變寶,分類更環保。近日,勝古家園小區路邊出現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閒置的廢舊輪胎穿上了鮮豔明麗的「新衣」。在小區金銀建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的努力下,閒置的廢舊輪胎經過改造、清洗、噴塗,變廢為寶,讓原本丟棄在角落的輪胎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讓小區馬路更具文藝範,讓垃圾分類工作更加時尚多彩!
據了解,經過大家不懈努力,一個個廢舊輪胎穿上「新衣」,重新出現在小區道路兩邊,或栽上鮮花,成為了一個個富有創意的「花池」;或是傲然挺立,成為了綠植盆栽的「新家」;又或擺放在地面上,既環保美觀,又能增加安全係數,受到了小區居民的歡迎,一點小巧思就讓身邊的廢舊物品有機會變為生活中的藝術品。
(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