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浙江省2020年10月1日最新實施的「三小」行業「多證合一」管理規定,崔先生在領取營業執照後即可開展經營活動,實現「準入即準營」。同時,崔先生也需在一個月內,接受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對其生產經營情況的全項目檢查。
登記與監管無縫對接
「政策體現了『證照分離』改革要求,秉承了『寬進嚴管』的原則,將『三小』行業納入『多證合一』管理並沒有降低對經營者的要求,監管力度反而強化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介紹,「多證合一」營業執照辦結後,通過數據共享,「三小」行業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將及時推送至浙江省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協同應用平臺,實現「三小」行業登記與監管的有效銜接,切實夯實了事中事後監管基礎。
該負責人介紹,對於食品安全的保障始終是放在首位的,在採用「寬進」便民政策的同時,也跟進了「嚴管」措施,主要體現在強化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和事中事後監管制度上。「我們要求經營者錄入『三小』信息的同時,籤訂承諾書,同時制定了登記後首次監督檢查制度。」
據悉,在浙江省每年開展的「雙隨機」檢查任務中,「三小」行業抽查比例不少於5%;對檢查發現「三小」行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嚴格按照《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規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不僅如此,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還採用「品種限制」,制定了《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具體認定條件及禁止生產經營食品目錄(試行)》,公布「三小」生產經營「負面清單」,明確「三小」行業必須遵守的品種限制要求,如小餐飲店禁止經營自製生鮮乳飲品、自釀酒等。市級市場監管部門還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增加本行政區域內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種類。
此外,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還通過抽樣檢驗、行政處罰、信息公開、紅黑榜信用懲戒、智慧餐飲監管、「陽光廚房」建設等多種監管手段,防控「三小」的食品安全風險。
在處罰方式上,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對「三小」行業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對於輕微違法行為,一般要求責令改正,並處以適當額度罰款;對性質較為嚴重的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打擊態勢。如對一年內累計兩次受到責令停產停業處罰的,其業主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三年內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探索監管新模式
位於浙江金華義烏蘇溪鎮上的某小餐飲店,店堂乾淨整潔,食品安全設施設備齊全,廚房裡的物品有序分類,帶蓋保鮮盒整齊分類擺放,各類食材分類存儲在保鮮盒中,避免了交叉汙染。
「我們做小餐飲的,只想多賺錢,一開始市場監管所同志讓我遵循『整理到位、責任到位、培訓到位、執行到位』的『4D管理』時,內心很牴觸,但現在真要感謝他們。」該小餐飲店店主樂呵呵的展示「改良」後的店堂,「環境整潔了,生意比以前好了,沒想到店裡的食材、水、洗潔精、碗盤等損耗也少了。」
「我們以『4D管理』標準模式全面推進小餐飲精細化管理,目前,蘇溪全鎮481家餐飲店已實現標準改造全覆蓋,小餐飲店的面貌徹底得到了改觀,消費投訴同比下降60%。」義烏蘇溪鎮市場監管所負責人介紹。
像義烏這樣助推小餐飲店轉型提檔的監管新模式,浙江省各地都在探索。如浙江省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探索採取第三方協管、駕照式記分制管理、廚房革命、4D餐飲示範街創建、企業「食安碼」或「健康碼」管理等方式強化小餐飲店監管,並通過「互評互督」、社會共治三維評分、你點我檢等載體營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共管氛圍。
此外,浙江省各地市場監管局還積極探索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案件快速處理的新模式和新機制。如寧波北侖區創新「三小」輕微違法行為簡易執法程序;溫州推行「網際網路+辦案」,研發完成「易捷辦」平臺實現案件便捷處理;湖州安吉對「三小」輕微違法行為實行閉環監管;金華開發區創新推出「零口供」辦案模式等。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述執法辦案新模式和新機制的推行,大大提高了「三小」違法行為辦案效率,樹立了執法權威,夯實了監管基礎,能有效破解「三小」監管難題。
該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將推動《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規定》立法修訂,修訂配套規範性文件,進一步完善「三小」行業制度體系。同時推進「三小」行業「多證合一」改革後,事後監管事項與浙江省行政執法平臺對接,「三小」登記完成後即可自動觸發執法平臺派發事後檢查任務,形成一體化監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