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立足當下 謀劃長遠 提升山洪災害防禦能力

2021-01-19 瀟湘晨報

象山縣水利和漁業局立足當下,提前謀劃,利用冬修水利最佳期,通過系列化措施,有效提升山洪災害防禦能力。一是監測先行,完善預警系統。完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對7個國家雨量站的傳輸設備進行升級,完成東大河水文測站應急監測建設和超標準洪水應急監測機構建設,全縣五座中型水庫配置「四增配、千裡眼」,加裝一套雷達水位計和升級傳輸設備,完成21座遙測站超短波單通道改造,以期達到對水利設施的水位和雨量進行實時監控,實現數位化、信息化精準預警預報、科學調度。二是檢查跟進,強化隱患整治。聯合鎮鄉、相關部門開展安全大檢查,在自查基礎上全面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反饋限時整改。全面做好監測設施維修保養,對全縣154個水雨情遙測站,413個水位告警站點進行特別檢查,保障水雨情、視頻監控和視頻會議等設備的正常運行。下達2050萬元用於水毀工程修復,完成33座存在安全隱患的山塘滲漏治理。完成6.73億元水旱災害三年行動計劃編制。三是預警到位,提升防禦能力。完成22個重要村落的山洪災害調查研究與評價,通過內業調查、現場調查、危險區等級劃分及預警指標分析、防禦清單填報、測站管理及調查成果匯總等工作內容,實現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的完善補充,並根據新形勢需求更新升級縣級山洪平臺。同時修訂完善水旱災害等各類防災預案體系,完成縣級超強洪水預案的編制,修改和完善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應急預案。

相關焦點

  • 永嘉:多措並舉抓落實 全面提升山洪災害防禦能力(圖)
    11月24日,省水利廳於杭州舉辦2020年全省水旱災害防禦業務培訓。永嘉作為全省山洪災害調查五個試點縣之一,進行典型發言。今年永嘉抓住試點縣契機,先行先試,在省、市水利部門精心指導和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從三個方面著手順利完成山洪災害調查工作。
  • 黃巖:山洪災害防禦形成「一張圖」
    日前,黃巖區2020年度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完工通過驗收,標誌著黃巖山洪災害防禦形成「一張圖」管理。今年5月,黃巖區開工建設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對該區203個重要村落進行山洪災害調查評價、鞏固黃巖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據了解,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以山丘區所有鄉鎮、村為調查對象,採取內業調查和外業調查、全面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式。
  • 「黃巖區」山洪災害防禦形成「一張圖」
    日前,黃巖區2020年度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完工通過驗收,標誌著黃巖山洪災害防禦形成「一張圖」管理。今年5月,黃巖區開工建設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對該區203個重要村落進行山洪災害調查評價、鞏固黃巖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據了解,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以山丘區所有鄉鎮、村為調查對象,採取內業調查和外業調查、全面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式。
  • 永嘉:山洪災害防禦知識進文化禮堂(圖)
    為進一步普及山洪災害防禦知識,增加群眾山洪災害防禦常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12月2日,永嘉縣水利局碧蓮水利管理所組織開展了山洪災害防禦知識宣傳走進村文化禮堂活動。活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懸掛橫幅、播放科普視頻、發放宣傳手冊、現場答疑等方式向群眾宣傳山洪災害防禦知識。宣傳內容包括:山洪災害的成因、危害,山洪圍困時的自救方法等。
  • 立足水旱災害防禦 三臺築牢防洪安全
    四川新聞網綿陽4月8日訊(王智 駱雅婷 謝勇)清明前後,綿陽市三臺縣水利局結合省市防汛抗旱減災工作部署,主動梳理2020年水利汛前安全各方面問題,立足水旱災害防禦特別是長江上遊涪江流域可能發生的超標洪水,保障汛前水利監管不鬆懈,搶抓安全備汛更到位。
  • 黃巖區建立預警平臺和群測群防機制,形成山洪災害防禦「一張圖」
    日前,黃巖區2020年度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完工通過驗收,標誌著黃巖山洪災害防禦形成「一張圖」管理。今年5月,黃巖區開工建設山洪災害防禦能力提升項目,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對該區203個重要村落進行山洪災害調查評價、鞏固黃巖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據了解,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工作以山丘區所有鄉鎮、村為調查對象,採取內業調查和外業調查、全面調查與重點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式。
  • 青島市加強山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
    本站訊 近年來,青島市先後在西海岸新區(原黃島區)、嶗山區、李滄區、即墨區(原即墨市)、平度市、萊西市等6個區(市)實施了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項目的建設工作,在重點區域逐步建立了以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措施和監測預警系統、群測群防等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山洪災害防治體系。
  • 瑞安市2020年山洪災害防治項目通過初驗
    近日,瑞安市水利局組織召開2020年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初步驗收會議。會議由瑞安市水利局總工吳靖主持,局相關科室、各水利站及相關鄉鎮(街道)代表參加會議。會上,專家組聽取了參建單位的工作匯報,審閱了有關報告和成果資料,並進行了認真的討論,一致認為瑞安市已完成2020年山洪災害防治項目的建設內容,並符合相關文件要求,同意通過初步驗收。
  • 「四密」法築牢水旱災害防禦牆
    「四密」法築牢水旱災害防禦牆 發布日期:2020-07-10 10:14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安排部署2020年水旱災害防禦工作
    白耀華指出,在應對近年黃河大洪水和暴雨山洪過程中,暴露出全區水旱災害防禦體系、工程標準、水毀範圍、監測預警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據氣象水文預測,今年汛期我國氣候形勢總體偏差,極端天氣事件偏多,主汛期西北地區中北部屬於多雨區,黃河中上遊可能有較重汛情。
  • 從降雨量識讀河流山洪災害風險——《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致災閾值...
    明確致災雨量的閾值並將其按等級劃分,有利於氣象部門評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氣象風險,提高風險區劃業務服務能力,為氣象風險預警預報提供科學支撐,對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日,《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致災閾值雨量等級》氣象行業標準發布,並將於8月1日開始實施。
  • 四川再次發布山洪災害藍色預警
    原標題:四川再次發布山洪災害藍色預警  風險預警  東方網8月21日消息:2019年8月21日19時,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山洪災害藍色預警。  2019年8月21日20時至22日20時,崇州、大邑、邛崍、都江堰、洪雅、丹稜、蘆山、寶興、名山、汶川等縣(市、區)可能發生山洪災害。  據了解,山洪藍色預警屬於低級別預警,代表存在發生風險。  省防指要求相關區域提前做好防禦準備:  1.立即通報鄉鎮、村和山洪災害危險區責任人,所有責任人立即上崗到位。
  • 廣安區山洪災害預案通過專家評審
    廣安區山洪災害危險區共89處,涉及16個鄉鎮,歷來是廣安區防汛減災的重點難點,做好山洪災害防禦工作刻不容緩。12月1日,廣安區召開山洪災害預案專家評審會,對涉及《廣安區山洪災害預案》及16個鄉鎮《山洪災害預案》(以下簡稱《預案》)進行了專家評審。
  • 精準監測預警 湖南織牢山洪防禦安全網
    主汛期前,嶽陽市臨湘市五裡牌街道開展山洪災害防禦演練。華聲在線6月30日訊(通訊員 嚴樂軍 易知之)山洪災害危險區點多面廣,成災快、危害大,山洪災害防禦歷來是湖南防汛的重點難點。湖南多年的山洪災害防禦實踐形成了「以人為本、以防為主、以避為上」的工作原則,在應對今年6月下旬這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中,全省水利系統強化監測預警,科學指導基層組織危險區群眾轉移,實現了山洪災害零傷亡。6月21日至26日,受梅雨鋒南移影響,湖南省發生強降雨過程,湘西、湘西北地區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 山東發布今年首個山洪災害氣象預警 要求三市做好轉移避險等防範
    中國水利網站6月30日訊(記者 趙新 通訊員 郭宗鑫)6月29日,山東省水利廳和山東省氣象局聯合發布山東省山洪災害氣象預警:預計,6月29日20時至6月30日20時,濟南市西南部、泰安北部和東部、臨沂西北部等地局地可能發生山洪災害。
  • ...處組織開展水上交通應急救援暨超標準洪水和山洪災害防禦綜合演練
    圖片來源:邱澤相攝7月3日上午,平昌縣地方海事處聯合平昌縣防汛辦、平昌縣消防救援大隊、平昌縣公安局水上派出所、平昌縣人民醫院、平昌縣民兵應急分隊、巴中市各個縣(區)地方海事處等單位在平昌縣城巴河匯口水域進行了2020年平昌縣水上交通應急救援暨超標準洪水和山洪災害防禦綜合演練。
  • 山區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升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長期以來,樂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加以推進,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樂清市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三種。
  • 可提前1到3小時預判山洪災害風險
    2018年,隨著中國大數據發展的前進步伐,物聯網、5G、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不斷在各行業創新應用,寧波市水利局率先啟動了智慧水利建設項目,並於2020年3月入選全國智慧水利先行先試試點城市,旨在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的深度融合,驅動和支撐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吉林省水利廳向吉林市、永吉縣發出山洪災害風險預警
    7月29日8時至11時15分,永吉縣頭道溝水庫站點降雨量76.5毫米、泉眼頭屯站點降雨量72.0毫米、黃旗堡村站點降雨量61.5毫米,省水利廳提醒吉林市水利局、永吉縣水利局加強山洪災害防禦,及時預警並提請政府及有關部門,適時轉移受洪水威脅群眾,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 寧波智慧水利一期項目上線,能提前1到3小時預判山洪災害風險
    該平臺不僅打通了各領域內的業務數據,還建立了市縣兩級共建共享共用機制,重點在水旱災害防禦、河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資源管理、水文管理、公眾服務六個方面強化數字賦能。智慧水利平臺系統。針對水旱災害防禦,該系統已匯總集成全市範圍內的洪水風險圖成果,構建起市縣兩級洪水風險綜合管理平臺,範圍從核心區擴展到甬江流域,通過模擬江河洪水演進過程,有效地提升了動態城市的洪水風險預警功能。此外,該版塊還開發了山洪災害預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