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6家單位,共同勾勒出我國量子通信產業鏈的雛形

2021-01-09 觀察者網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

日前,中國量子通信領域在技術上和標準化建設上都迎來了好消息。國內技術團隊先後在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領域取得技術突破。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量子通信與信息技術特設任務組的成立則標誌著中國在量子技術領域從標準戰略層面發起了向西方發達國家的趕超行動。加上「墨子號」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順利貫通,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產業化方面,有望扮演領跑者角色。

媒體上出現的各種量子通信技術是什麼意思

隨著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順利貫通,量子通信在媒體上出現的頻率大幅提高,不過目前已經產業化的是量子密鑰分配,而非量子隱形傳態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等技術。

量子密鑰分配需要通過量子的手段在通信雙方之間安全分發和共享隨機密鑰,一般用弱相干光源發射光子。把一個信息編碼在一個光子上,一個光子有著不同的量子態,把光子通過光纖發射過去,接收方接到密鑰後進行解碼。這是產業化最成熟的技術。

量子隱形傳態是一種傳遞量子信息(例如以量子疊加態編碼的信息)的技術。它首先要在信息傳遞的「本地」和「遠方」兩地間建立量子糾纏,將要傳遞的「目標量子信息」與量子糾纏的本地方進行測量,遠方的糾纏量子狀態隨即改變。不過這項技術要想成熟乃至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距離。

還有一些技術,離實用化的距離就更遠了

日前,中國科技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科學家合作,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領域取得重要的階段性突破:首次用量子存儲對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協議中的核心內容進行了驗證,為實現基於衛星的長距離和全球化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奠定了基礎。相關論文發表於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誌上。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不同於量子密鑰分配,不需要通過量子的手段在通信雙方之間安全分發和共享隨機密鑰,而是可以直接傳輸機密信息。不過,目前這項相對於已經商業化的量子密鑰分配還不夠成熟。就目前來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由於一些限制,暫時沒有什麼使用價值,這次文章發到PRL估計是因為用到了量子存儲。不過暫時沒有使用價值並非指這項技術是寫論文的噱頭,至少這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也是一個研究方向,只不過目前來說實用價值不大。

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處境類似的還有反事實量子通信量子指紋識別等技術,這些技術確實是一個研究方向和一種應用的方式,只是目前實用價值不高,至於將來是只能塵封在實驗室,還是能產業化、商業化,這個誰也說不準。

以反事實量子通信來說,自最初的理論工作提出以來,在對其內在機理的解釋方面引起了學術界不小的爭論。

不過最近也有實驗上的突破,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陳宇翱等和清華大學馬雄峰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在實驗中演示了圖像的反事實傳輸,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美國科學院院報》。按照過去的經驗,任何信息的傳輸都需要通過實物載體,而反事實量子通信的特點就是可以沒有信息傳輸載體實現信息的傳遞,反事實量子通信的的「反」就體現在這一點上,因為這違背了過去人們的認知。

反事實直接量子通信實驗裝置。最核心的結構是嵌套、級聯的幹涉儀。Bob 根據他需要傳輸的信息來編碼,通過嵌套的量子芝諾效應,Alice 可以利用類似於「無相互作用測量」的方式完整地獲知 Bob 的信息,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光子在 Alice 和 Bob 之間傳輸。

就目前的技術發展大勢來說,量子通信包括很多種應用的形式,不過經過了十幾年的沉澱,大家發現量子密鑰分配和量子隱形傳態這兩種方式確實有實用價值。而這也是量子密鑰分配已經產業化——中國建成京滬量子通信幹線,以及國內外大量科研工作中致力於量子隱形傳態的原因。

中國將爭奪量子通信標準話語權

近年來,全球都非常注重量子通信標準話語權的爭奪——歐洲電信標準研究院(ETSI)在2008年組織歐、美、日、加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成立了QKD標準化組,目前已發布了多項標準,並計劃推薦其標準成為國際標準。德國電信、英國電信等國外電信運營商最近也成為該QKD標準化組的成員。IEEE目前也在開展「軟體定義的量子通信」標準研究。

而在量子通信產業化、工程化、商業化上,隨著「墨子號」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的順利貫通,標誌著我國在量子保密通信的科研和工程化、產業化等方面都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在產業化發展取得喜人成績的同時,量子通信標準話語權的爭奪也必須同步跟進。標準是引導產業發展的重要工具,是產業成熟的必經之路,中國在標準制定上自然不能落後於人。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量子科技浪潮的演進,廣域量子通信網絡迎來新突破
    並結合「京滬幹線」與「墨子號」的天地鏈路,成功演示了北京與奧地利維也納之間的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這標誌著我國已成功構建國際上首個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雛形。·除此之外,目前該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已經接入包括金融、電力、政務等150多家行業用戶。
  • 我國科學家研究自由空間遠距離量子通信獲重要進展
    新華社合肥12月27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彭承志、張強等人與清華大學王向斌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員等人合作,近日實現了基於遠距離自由空間信道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開啟了在自由空間實現遠距離複雜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
  • 央視: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原標題: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我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經過兩年多的穩定性測試、安全性測試,這一成果今天(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量子通信,毫無疑問中國就是第一
    量子作為物理世界的最小能量單位,具有不可分割性。當一對量子發生糾纏時,兩者無論分離多遠,只要一方運動發生改變,另一方同步做出相應變化。圖源/Pixabay與此同時,不同於宏觀世界中,你可以通過物體的速度測量出其對應位置,量子則具有測不準特性。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量子的位置和速度數據。
  • 從32cm到4600km 我國構建的量子通信網怎麼這麼牛!
    這張網對我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國量子通信技術攻克了哪些難關       量子是物理量的最小單元  既有絕技又有怪闢  量子 就是質量、能量等  量子通信已在我國多領域應用  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
  • 量子通信核心概念股曝光,這6股最正宗
    量子通信目前已具初步商用條件,在我國政府/金融等部門的推動下,我國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量子通信網絡,此次會議召開有望加速國內量子計算/量子通信發展。太平洋證券認為,在政策催化下,行業發展有望加速,關注量子通信主題性投資機會。
  • 量子通信是什麼?
    這意味著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除了用這枚衛星進行一些科學實驗外,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這也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  提到「量子」一詞,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是玄之又玄的量子物理,以及愛因斯坦那句著名的「上帝不擲骰子」的斷言。
  • ...鑽研方向不盡相同,公司目前於量子領域在產的產品包括量子隨機...
    投資者問:據報導:「中國科技大學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 4600 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我國已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雛形。
  • 浙江九州量子、國盾量子、問天量子中國量子通信最強梯隊路向何方
    三足鼎立與核心產品目前參與到量子通信領域排名最靠前的三家企業分別是國盾量子、問天量子和九州量子。三家企業都與中科大有淵源,前兩家起源於中科大,不過經過幾年的發展後分道揚鑣,成為競爭對手。其中科大國盾和問天量子是最先進行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公司,分別由中國量子科學的兩大帶頭人潘建偉和郭光燦開創成立,九州量子創始人鄭博士也是中科大博士研究生。
  •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發展及應用前沿報告2020
    這是繼歐洲核子中心和國際空間站後又一個大規模的國際科技合作。該工程耗資 1140 萬歐元在維也納建立了 SECOQC 量子通信網絡,並與 ETSI 合作推進量子保密通信的標準化。2012 年,維也納大學和奧地利科學院的物理學家實現了 143km 的量子隱形傳態。
  • 保密就是保戰鬥力:量子保密通信技術首開軍隊市場
    由於量子不可克隆的特殊性,這道量子密碼是不可破解的,這樣就實現了點對點方式的絕對安全通信。就像高鐵有自己的優勢,高鐵的出現並不是要取代汽車、飛機。量子通信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傳統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突出優勢體現在保密上。那麼哪個行業最需要對通訊信息進行保密呢?答案自然是軍隊,軍隊具有最迫切的需求。我軍歷來重視保密工作。
  • 我國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證明廣域量子通信技術實際應用已經初步成熟,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堅實的科學技術基礎。按通信信道的不同,量子密鑰分發主要有光纖和自由空間兩種實現方式。光纖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信道穩定性較好,不易受溫度、溼度、天氣等環境因素影響,但由於光纖固有衰減特性,光纖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限制在百公裡量級。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以大氣層和外太空的自由空間為傳輸介質,光子在自由空間中具有低損耗特性,這使得基於衛星平臺的千公裡以上量級量子密鑰分發成為可能。
  • 中國科研人員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7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論文。這一論文成果由潘建偉及其同事陳宇翱、彭承志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及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 量子通信第一人 —— 潘建偉的億萬富豪之路
    31歲就是中科大的教授,而中科大的物理系一直都是我國前幾名,可見潘建偉的學術生涯多麼一帆風順。如果事情這麼發展下去,他以後在國內學術圈小有名氣,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管理學中有個「馬太效應」,就是富的更富,窮的更窮,或者說資源本來雄厚的人或單位,將變得更加雄厚。潘建偉豈止是小有名氣?他的鴻運,來了。
  • 歐盟24個成員國共同開展量子通信基礎設施計劃
    據歐盟官網消息,奧地利、保加利亞、丹麥和羅馬尼亞四國於2月28日加入歐盟量子通信基礎設施計劃(QCI),將與其它歐盟成員國在未來10年共同研發和部署歐盟量子通信基礎設施。
  • 中國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劉軍 安徽臺記者方田 蔡薇)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 量子通信手機或將於年底民用 量子通信相關概念股迎機會
    【財華社訊】11月13日,據媒體報導,從中國電信和國盾量子處確認,雙方正在研發一個手機支持量子安全通話的項目,同時,從中國電信處獲悉,中國電信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面向民用市場推出帶有量子通話功能的國產手機。
  • 量子通信概念股有哪些?2020年量子通信上市公司名單
    據報導,中國電信和國盾量子正在研發一個支持量子安全通話的手機項目,同時,中國電信方面消息,預計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面向民用市場推出帶有量子通話功能的國產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