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火災能促成全球氣候行動嗎?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人們為考拉編織的特殊靴子。圖片來源:《自然·氣候變化》

火災對生態研究地點的破壞。圖片來源:《自然·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導致研究基礎設施和設備的損壞。圖片來源:《自然·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全球治理⑧

截至2020年1月中旬統計,澳大利亞林火已經燃燒了澳洲南部逾1000萬公頃的土地。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對人類健康、基建和野生生物造成了重大影響。

24日,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發表權威性時評,以多篇有關澳大利亞林火的評論文章、通訊文章以及社論的形式,共同探討了此次火災的影響和相關的全球響應。

火災對氣候變化研究有何影響

歐洲科學計算研究中心科學家班傑明·桑德森等人在一篇主題為「呼喚氣候科學」的評論文章中,考察了最新的氣候模型,並思考它們能否預測新南威爾斯的火災。科學家們指出,為了提高對極端火災事件的應對能力,研究人員需要將氣候科學建模的不確定性,儘快轉化為有效的指導,並提防過度自信。

文章稱,如果地球系統模型無法「捕捉」到此次澳大利亞火災的嚴重性,那麼迫切需要進行下一步的開發,以評估我們是否低估了風險。

在另一篇評論文章中,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城市研究中心科學家勞倫·裡卡茲和詹姆斯·沃森,討論了火災對當前氣候變化研究的影響,以及科學家和研究機構需要怎樣快速應對這類事件。

他們指出,生命財產損失、生態破壞、民生服務中斷、巨額保險費用、民眾精神健康困擾等等,這些隨著氣候變化帶來影響正日益被人們所認識、所記錄,而預測和解決此類影響,是由訓練有素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但是,研究本身也遠遠不能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要考慮這種影響對相關科研造成的不斷升級的威脅。為了減少此漏洞,迫切需要單獨的研究人員和小組適應大型計劃和機構,否則這些科研人員的價值將被削弱。

 公眾支持氣候變化行動

由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地理學院研究人員萊斯利·海德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探討了火災是否會促成氣候行動,又或者,此類火災是否會被當成一種「新常態」。他指出,災難性大火引起了公眾強烈反響,公眾支持採取變革性的氣候變化行動,應意識到此時所具備的潛力,同時,應該表達、承認而不是抑制對氣候變化的情緒反應。

一部分科學家則關注並討論了火災對森林生物群落造成的損害,考察了造成該地區降雨的自然氣候模式。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漢裡耶特·耶格爾和查爾斯·康覃特等人發表的通訊文章,考察了國際上對此次澳大利亞火災的響應。

文章指出,隨著氣候變暖和乾燥,未來野火風險呈指數增長。這場大火已永遠重塑澳大利亞大陸的生態,其將激發人們進一步承諾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除此之外,應看到世界做出的「全球響應」。個人救助受傷野生動物的行動(如為考拉編織特殊的靴子)表明了全球在幫助澳大利亞動物群方面的努力。但他們將個人救助與緩解氣候變化以保護物種和生物多樣性所需的措施進行了對比,認為針對受害動物的小規模康復工作與減少物種滅絕數量所需的大規模氣候適應之間,存在規模失衡。

 目光轉向氣候變化前沿

同時發表的社論文章,題為《在火線中》。文章表示,澳大利亞的大火導致當地及全球人們一致呼籲——加大力度緩解氣候變化。有關澳大利亞大火的新聞報導,那些對人類福祉、基礎設施、野生生物造成的破壞性後果的圖片,引起了國際同情和援助。在這種團結的同時,也應對澳大利亞的氣候政策提出批評,並向世界各國領導人發出緊急信號。

這次大火的異常程度,使許多人將澳大利亞稱為氣候變化的「零地帶」,從而激發了對澳大利亞及此類國家加強減災工作的需求。

社論文章稱,「面對火災,澳大利亞無疑值得同情和支持。與此同時,也值得將目光轉向處於氣候變化前沿的其他地方,並在共同推動氣候行動的過程中講述他們的故事。」

文章表示,儘管以現階段的科研能力,「捕獲」此類火災對於氣候模型的影響仍然是一個挑戰,但它也預示著即將出現的更好的警示系統。這種極端災難事件的發生率在提高,而人們的相關意識也在提高。(張夢然)

相關焦點

  • 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
    來源:新京報澳洲大火煙霧飄散全球:氣候治理的公地悲劇視點一個國家的大火,需要全世界的人來消化,這與氣候變化所面臨的尷尬情形非常類似,警示我們氣候領域的「公地悲劇」持續四個多月的澳大利亞森林大火,已經造成至少26人死亡,數千所房屋被燒毀,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可能因此減少0.4%,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應對火災上的不力,引發了當地民眾的批評。
  • 澳洲大火濃煙已繞地球一周,NASA宣稱將對全球氣候造成影響
    據NASA1月12日周二發布消息,肆虐澳洲的山火所產生的濃煙已經環繞地球整整一周了。 衛星追蹤了濃煙運行的整個過程,根據周一生成的圖片顯示,濃煙已經回到了它最初產生的地方,澳洲東海岸。
  • 今年北半球普遍的暖冬天氣,和澳洲持續四個月的大火有關嗎?
    而發生在遙遠的南半球澳大利亞的火災,則從去年9月初開始整整燒了4個多月,過火面積高達600萬公頃,造成了4.8億隻動物死亡,經濟損失難以估量,更重大的問題是這歷時四個多月的火災向大氣層注入了3.5億噸二氧化碳,這極大的增加了溫室效應,那麼問題來了,北半球的暖冬天氣到底和澳洲的山火有關嗎?
  • 2020年氣候異常,不是罕見降雪就是54.4度高溫,這是氣候臨界點嗎
    澳洲的山火同樣如此,多少生靈死去,多少植物化為灰燼!氣候臨界,是否到來氣候臨界點這個說法提出的時間很短,不過20年而已。甚至有一部分人並不認可這個說法,覺得這只是一個概念,但是並沒有特別明確的指標。不過澳洲研究出來的氣候臨界點一共有十五個,例如格陵蘭島的冰層、海洋中的珊瑚以及亞馬遜雨林的火災概率和永久凍土等等。一旦這些臨界點出現了改變,比如冰層面積縮小,珊瑚大面積死亡或者亞馬遜的火災概率連年攀升等,那麼則代表氣候臨界點被激活,甚至有可能稍不注意,便開始爆發。
  • 氣候變化,澳大利亞極端火災的「推手」
    3月5日,世界天氣歸因組織 (WWA)發布最新研究指出,氣候變化助長了澳大利亞山火爆發的天氣條件,要對這次山火負一定責任。  來自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研究人員共同參與了研究。他們發現,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使澳大利亞遭受極端火災的可能性至少增加了30%。研究同時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溫度升高2℃,出現類似此次山火爆發時天氣條件的機率將增加四倍。
  • 5億動物葬身火海,肆虐澳洲的野火何時能被撲滅?
    澳洲大火引人深思,已燃燒近4個月,燒毀超千座房屋,十幾人因此無辜喪生,地球要變成火球了嗎?說起火,大家腦海中或許會浮現出「溫暖」、「希望」等詞語。在寒冷的冬天,火能帶給我們溫暖,能幫我們抵擋周圍寒流。在黑暗的夜晚,火光能給我們帶來光明,保護我們不被黑暗吞噬。同時,在遙遠古時,也是橙紅色跳動著的火苗帶我們品味了熟食的美味。
  • 對比澳洲大火,看看87年大興安嶺火災我們是怎麼做的!
    這場大火不僅僅造成了澳大利亞區域森林面積的急劇減少,對全球的森林保護工作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然而就在1987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大興安嶺地區也發生了一場火勢巨大的森林火災。那時我們國家沒有現在的澳洲的經濟優勢,但我們卻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阻斷了這場同樣嚴重的森林大火,這放在現在也是不可想像的。現在我們就來看看我們當時是怎麼做的吧!
  • 澳洲大火揭露的殘酷「真相」
    所謂「過度分析」,指的是氣候變化導致火災、或者至少加重其肆虐的判斷。莫裡森回懟,「現在不是談論氣候變化的時候」。但很快,世界氣象組織就出來「打臉」,「氣候變化毫無疑問是澳大利亞火災的影響因素之一」。請在「毫無疑問」四個字下面加著重號。
  • 氣候變化是加州發生森林火災的核心原因
    每年在美國西部地區發生的超過半英畝的森林火災都是氣候變化所導致的。加利福尼亞乾旱、溫暖以及多風的秋日天數自從1980年以來增加了一倍之多,這是極易發生森林火災的時期。如果不積極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050年,北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州和華盛頓被大火燒盡的森林面積將增加超78%。州長加文紐森正確地將最近的野火描述為「該死的氣候緊急情況。」
  •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澳大利亞在這場大火中損失慘重,33人死於火災,12億野生動物喪生,還有2500多間房屋被摧毀,1170萬公頃土地被燒毀。其實澳洲大火爆發之後,有很多國家都把這件事情和地球變暖聯繫在了一起,不過因為證據不足的關係,也沒有獲得過多的關注,直到珠峰出現了異象。
  • 「跟我學英文」澳洲表示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煤炭對澳洲有多重要?
    今日,澳大利亞媒體發文表示我國會全面禁止進口澳洲煤炭,澳總理很快就在採訪中說「會支持中國大力發展經濟」。煤炭對澳洲很重要嗎?今年6,7月間,據媒體報導,今年澳洲叢林大火或已致30億動物死亡。但是澳洲總理說「我們仍將堅持煤炭產業。」
  • 澳洲山火之災,聊幾個與山火和火災有關的單詞
    而在英文媒體中正式出現的此次澳洲火災,所用的詞為bushfire,從名字可以直譯為叢林火,因為山火的爆發與蔓延離不開山上的樹木作為燃料,因此bushfire正是最準確的山火單詞。火災中的最美逆行人就是消防員,消防員的英文為firefighter,也就是「與火戰鬥的人」。fight是戰鬥,加上er這個人物名詞後綴就成為了消防員。
  • 澳洲山火又燒起來了,出現49度高溫,可能會燒到2021年!
    在2020年是冷冬還是暖冬話題的爭論當中,難以避免提到的就是人類工業化和全球變暖,科學家認為如果2020年即將迎來暖冬,與全球變暖脫不了關係,而今年美國和澳洲兩次大型的火災將會是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幕後推手。目前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出的報告來看,2020年極有可能會成為有史以來最為炎熱的一年,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找小編之前關於2020年冬天的文章。
  • 澳洲大火持續減弱,原因激烈爭論中,澳政府逮捕了200名縱火者?
    縱火的至少有三種澳大利亞常見猛禽:黑鳶、嘯慄鳶、褐隼鳥類並不知道火災有多嚴重,因為它們能飛,最早鳥類學會縱火可能是因為大火過後到處都是燒死動物會成為它們的美餐,所以鳥類可能在某幾次嘗到甜頭之後,發現了火災的秘密然後延續下了這個技能。
  • 一場暴雨,澳洲山火全部熄滅?沒那麼簡單……
    ●●●●●●澳洲山火 新華網評估氣候變化對山火的影響,依賴於對「火災天氣」的估算,火災天氣是指由於高溫、低溼、低降雨量和經常大風的綜合作用而導致可能發生火災的時期。但氣候變化對某一區域的影響,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分析。因為全球變暖影響的降水變化在全球並不相同,如包括東南亞和非洲熱帶在內的熱帶地區,由於未來降水的增加,火災發生的頻率可能會降低,而其他區域有可能會加劇。2013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除了東南亞和非洲熱帶地區,在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山火的發生頻率將至少增加50%至300%。2.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全方位聚焦氣候變化影響
    3月10日,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以下簡稱《聲明》)。這份由世界氣象組織和廣泛的合作夥伴共同編寫的報告,包括了來自各國氣象和水文部門、科學機構和聯合國機構等的素材,為決策者提供了有關氣候行動需要的權威信息。
  • 這次「氣候雄心峰會」發言機會也沒有,澳總理莫裡森尷尬了……
    氣候變化行動中「傑出的國際棄兒」對於莫裡森沒有受邀在峰會上發言一事,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評價稱,這表明澳大利亞已成為氣候變化行動中「傑出的國際棄兒」,澳大利亞在氣候變化行動方面的紀錄是如此糟糕。△澳大利亞2019年4月至12月上半月火災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量(單位:百萬噸,圖片來源:Global Fire Emissions Database)此外,久未撲滅的大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給全球氣候帶來了負面影響。
  • 澳洲大火的幕後黑手是小鳥?科學家找到幾點證據,靠譜嗎?
    如今,澳洲在一場超級大火災後漸漸恢復生機蓬勃景象,可以說這場大火災不僅給自然環境帶來沉重打擊,人類也是為此傷透腦筋。對於這場大火產生背後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各抒己見。有這樣一種說法倒是吸引一大批科學家研究,稱:「這場大火是森林的鳥類引起的」,事實是否如此,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
  • 氣候變遷如何促成人類文明演化
    氣候變遷對世界古代史進程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元末、明末的氣候災難與饑荒災難、「小冰川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原地區也曾上演。公元309年,長江更一度乾涸。許靖華在其所著的《氣候創造歷史》一書中回顧大量的歷史文獻,參照考古、氣象方面的專門史料而得出以上判斷。這個判斷對於完善中國中原地區居民南遷(形成今天的客家人群體)的歷史背景,有著重要意義。
  • 澳洲大火,數億動物失去生命,這場火災何時才能結束
    無情的大火在澳洲已經瘋狂燃燒進4月了,導致整個澳洲的氣氛持續惡化,久久不見藍天白雲。想一下,一片森林燒了整整四個月,那麼在結束之後就所剩無幾了,那麼這場大火在歐洲整整持續了四個多月還沒有結束,給當地的人民和自然環境帶來了多麼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