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場館創下哪些「綠色之最」?你了解嗎?

2020-12-16 騰訊網

「可持續發展」是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提出的理念之一,且「綠色辦奧」位居「四個辦奧」理念之首。受綠色理念的影響,冬奧會所有新建場館都採用了高標準的綠色設計和施工工藝。

「北京賽區和延慶賽區落實可持續發展最大的特點是,在規劃和建設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冬奧會賽後的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說。實踐表明,北京冬奧會的綠色理念給變革中的奧林匹克提供了「中國方案」

時值北京冬奧會申奧成功五周年、比賽場館全面竣工之際,記者實地探訪了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部分場館,近距離感受綠色冬奧。

(文丨本報記者 張勝傑)

最環保!

製冰技術,碳排放幾乎為零

作為北京冬奧會新建場館中的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因為場館外立面由3000多塊曲面玻璃拼接而成,營造出22條高低盤旋、環繞飄舞的絲帶,好像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進時在冰面上留下的軌跡,象徵著「速度」「激情」,因此它有了另外一個浪漫的名字——「冰絲帶」。

▲正在建設中的冰絲帶

除建築「設計範兒」十足外,該場館在節能環保方面也進行了大膽嘗試。

提起冰絲帶最大的亮點,「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製冷的冰面,也是全球首個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製冷的冬奧速滑場館。」國家速滑館製冰工程專項設計負責人馬進自豪地告訴記者。

冰絲帶擁有亞洲最大的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達1.2萬平方米。「它採用分模塊控制單元,可以將冰面劃分為若干區域,根據不同項目分區域、分標準進行製冰。」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家峰說,「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充分考慮賽後利用,適應多種群眾性健身需求。賽後,場館可同時開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壺等所有冰上運動。」

這一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環保的製冰技術,碳排放趨近於零,同時也是最先進的製冰技術,它可使整個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馬進說,「這樣製冷,不僅比傳統方式效能提升近30%,而且製冷非常均勻,不會出現各部位溫度不一樣的情況。」

除高效、環保地製冰外,該場館還能通過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統,把製冷產生的廢熱,用於除溼、冰面維護、場館生活熱水等。「在全冰面模式下,每年僅製冷部分就能節省200多萬度電。」馬進說,相當於減少近3900輛汽車的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

最綠色!

高效利用太陽能、空氣能等清潔能源

「用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在張北柔性直流工程現場,這句頗具詩意的口號正成為現實。

該工程是世界上首個輸送大規模風電、光伏、抽水蓄能等多種能源的四端柔性直流電網,把張家口地區的清潔能源輸送到北京,助力北京冬奧會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綠色電力全覆蓋。

據介紹,北京冬奧會將成為奧運歷史上第一屆全部使用綠色清潔電能的奧運會。就在今年6月,世界首條50萬伏張北柔性直流輸變電工程投用,來自張家口的風電、光伏電能等綠色清潔電能已正式進入北京。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部分場館年內即可利用綠電開展建設和運行,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將實現100%使用「綠電」

除外供「綠電」外,記者還看到,場館敷設了大量光伏發電裝置,並使用了大量的LED光源等方式,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據了解,僅僅這一套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光伏發電能力就達300kW,系統效率設定為80%,預計光伏系統首年發電量42萬度。

由於冬奧會比賽是在冬季,場館也充分考慮了供暖問題。「出於節能考慮,我們將充分利用空氣源熱泵系統,同時,還將採用市政熱力和空氣源熱泵進行供暖。」宋家峰告訴記者。

最節能!

雪車雪橇賽道加蓋世界罕見遮陽棚

坐落於北京延慶的小海陀山中的延慶賽區是北京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主要承擔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項目的比賽。

▲從空中俯瞰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宛如一條巨龍

雪車雪橇賽道依山而建,落差超過120米,由於賽道位於陽坡,如何有效避免陽光直射冰面,成為一大難題。烈日炎炎,記者置身於賽道上,卻感到絲絲涼意。「這條賽道是目前世界上首條整體加蓋遮陽棚的賽道,設計主要是出於低碳節能方面的考慮。」據北京北控京奧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長洲介紹,為減少這條高難度的賽道,建設者做出了許多創新性嘗試。

李長洲說,在規劃階段,建設團隊對賽道形狀、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進行了勘測和綜合考量,反覆論證建設遮陽棚的效果和可行性。考慮到加蓋頂棚可能會對冰面局部小環境產生影響,團隊還專門研發了「地形氣候保護系統」,對環保數據進行採集、評估。「研究證明,遮陽棚可以有效降低氣候因素對冰面的影響,從而最大限度降低賽道的能源損耗。」李長洲總結道,「這是延慶賽區最具挑戰的賽道,為綠色場館建設積累了經驗。」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可持續發展處處長劉新平說:「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管理體系是推進可持續性工作的重要平臺,2019年11月已獲得第三方認證,創造了多個『第一』:中國第一個獲得第三方認證的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個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整合為一體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第一個覆蓋奧運籌辦全領域、全範圍的可持續性管理體系……」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責編 | 李慧穎

相關焦點

  • 北京冬奧會場館創下哪些「綠色之最」
    「可持續發展」是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提出的理念之一,且「綠色辦奧」位居「四個辦奧」理念之首。受綠色理念的影響,冬奧會所有新建場館都採用了高標準的綠色設計和施工工藝。實踐表明,北京冬奧會的綠色理念給變革中的奧林匹克提供了「中國方案」。最環保!
  • 申奧成功5周年 北京冬奧會場館創下了哪些「綠色之最」?
    ,北京冬奧組委所有場館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都落實「綠色辦奧」理念,所有新建場館都採用了高標準的綠色設計和施工工藝,通過科技創新、技術革新等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它還有一個別稱叫「冰絲帶」,這裡是2022年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的比賽場館,它與相鄰的鳥巢、水立方相互映襯,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上首座「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
  • 綠色成為北京冬奧會的最亮底色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綠色成為北京冬奧會的最亮底色新華社記者姬燁 汪湧 盧星吉 王夢在「雙奧之城」北京,多個場館升格為「雙奧場館」,具備冬夏項目場地雙向轉換能力;誕生於1919年的首鋼,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為「還首都一片藍天」而搬遷,如今工業遺蹟因冬奧品牌而蛻變為冰雪新地標;在「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理念指引下,青山綠水成了冬奧延慶和張家口賽區的最大地標……
  • 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全面完工!你知道幾個?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計劃使用的25個場館,包括12個競賽場館和13個非競賽場館,分別是3個訓練場館、3個奧運村、3個頒獎廣場、3個媒體中心、1個開閉幕場館。所有場館中,10個為現有,6個為計劃建設,4個為冬奧會建設,還有5個為臨時建設,所有新建場館都將滿足國際綠色建築評價認證LEED標準。
  • 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場館建設:綠色辦奧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
    綠色辦奧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場館建設探訪7月30日,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項目建設正酣。 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7月28日至30日,北京冬奧組委組織有關媒體,對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進行了集體採訪。
  • 綠色共享成北京冬奧會最亮底色
    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留下了基礎設施、場館等資源,也有豐富的精神傳承。北京2008年奧運會「綠色、科技、人文」的辦奧理念,已發展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北京冬奧新理念。場館100%使用綠電綠色意味著環保,清潔。北京冬奧場館在用電、製冷等方面,依託高科技,打造清潔環保的奧運理念。
  • 「探營北京冬奧會場館」繪詩畫山林 築綠色場館
    來源:經濟日報7月29日,走進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建設現場,機械設備和建築工人各司其職,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延慶賽區堪稱北京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主要承擔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項目比賽,將建設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2個比賽場館和延慶冬奧村、山地新聞中心2個非比賽場館及相關配套基礎設施。
  • 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場館建設:綠色辦奧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
    綠色辦奧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場館建設探訪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7月28日至30日,北京冬奧組委組織有關媒體,對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進行了集體採訪。在對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部分場館建設的採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綠色辦奧理念已貫穿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的全過程,正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
  • 山林場館、生態冬奧 北京冬奧會 延慶賽區場館探訪
    【山林場館、生態冬奧 北京冬奧會 延慶賽區場館探訪 】延慶賽區是北京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主要承擔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項目的比賽。計劃到今年年底,延慶賽區核心區場館將全部實現完工。今天,記者探訪了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和冬奧會遷地保護基地。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位於延慶賽區北區,賽區用地近似扇形,佔地面積約432.4公頃,最長賽道全長約3000米,垂直落差大約900米。
  • 探訪北京冬奧會三個賽區場館建設:綠色辦奧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
    7月28日至30日,北京冬奧組委組織有關媒體,對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進行了集體採訪。在對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部分場館建設的採訪中,記者深切感受到:綠色辦奧理念已貫穿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的全過程,正為冬奧場館打下最美底色。
  • 北京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今冬將全部完成製冰
    據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奧建辦副主任張本華介紹,首都體育館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場館,冰面尺寸31m×61m,同時滿足兩項比賽要求。冰場製冰系統採用當前最環保的二氧化碳作為製冷劑。本次製冰工作主要針對當前冰面建設情況及製冰設備進行測試,於9日開始,11日完成。此次冰面凍冰測試呈現出製冰速度快、冰面溫度均勻等特點。
  • 「這是一塊可持續的冰面」——探索北京冬奧會場館
    來源:經濟日報盛夏時節,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之西,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冰上競賽場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已經整體亮相,與相鄰的鳥巢、水立方相互映襯,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上首座「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沿著國家速滑館外牆曲面,3360塊玻璃拼接營造出靈動飄逸的22條絲帶,猶如速滑運動員在冰上划過的痕跡,象徵速度和激情。
  • 冬奧會北京場館2020年底全面具備辦賽條件
    年底前新建比賽場館將全部完工  冬奧籌辦工作是北京市要著力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2017年3月31日,北京冬奧建設「開工令」下達,3年來,北京市以「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為根本遵循,按照「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錯,一天也誤不起」的要求建設。目前各冬奧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 高清:山林場館、生態冬奧 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場館探訪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人民網北京7月30日電(記者張志強攝影報導)延慶賽區是北京冬奧會建設難度最大的賽區,主要承擔高山滑雪和雪車雪橇項目的比賽計劃到今年年底,延慶賽區核心區場館將全部實現完工。今天,記者探訪了正在建設中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和冬奧會遷地保護基地。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位於延慶賽區北區,賽區用地近似扇形,佔地面積約432.4公頃,最長賽道全長約3000米,垂直落差大約900米。包含山頂平臺出發區、中間平臺、競速結束區及集散廣場、競技結束區,總建築面積約4.6萬平方米。
  • 中國3分鐘 | 最後的500天:北京冬奧會的「綠色」成績單
    今天,北京2022年冬奧會迎來了倒計時500天。作為世界上首座「雙奧之城」,北京攜手張家口為世界奉上的第一份驚喜,是一張「綠色冬奧」的成績單。充滿夢幻色彩的「水立方」,曾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水上項目的比賽場地。如今,「水立方」奇蹟般地變身「冰立方」,成為了北京冬奧會冰壺項目的比賽場館。
  • 帶你了解下2022年北京冬奧會贊助商有哪些?
    為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北京冬奧會全面推進市場開發的贊助、特許經營、票務三大計劃,主動、有效地開展贊助商服務和權益保護,並且冬奧組委會繼續推進第一、二層級贊助銷售,並開展第三、四層級贊助銷售。那麼冬奧會贊助商有哪些?冬奧會合作夥伴有哪些?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北京冬奧會充分利用2008年的奧運遺產 所有場館都值得期待!
    2020年底,北京冬奧會的所有競賽場館主體工程完工交付,這是北京冬奧會籌辦的重要階段性勝利。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處長桂琳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桂琳表示,北京冬奧會儘可能利用了2008年的奧運遺產,每一個場館的建設,不僅考慮北京2022年會怎麼樣,同時也會考慮這個比賽項目能藉助場館建設,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 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今日完工
    原標題: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速滑館今日完工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標誌性建築國家速滑館於25日完工,並計劃於明年1月開展首次製冰工作。完工後的「冰絲帶」與雄渾的鋼結構「鳥巢」、靈動的膜結構「水立方」相得益彰,共同組成北京這座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的標誌性建築群。編織天幕 創下世界體育場館之最國家速滑館採用了雙曲面馬鞍形單層索網結構屋面設計。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體育館。據國家速滑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採用這種結構設計,能夠極大的節約材料,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
  • 綠色辦奧 為北京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
    落實綠色辦奧,要堅持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北京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在北京冬奧會籌辦的五年當中,北京冬奧組委所有場館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都落實「綠色辦奧「理念,通過科技創新、技術革新等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請聽記者鯨澤的報導。
  • 冬奧會北京兩大賽區8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高科技織就「冰絲帶」天幕
    國家速滑館採用的雙曲面馬鞍形單層索網結構屋面設計,不僅規模創下了世界體育館之最,最大優勢是能夠極大地節約材料,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建設團隊將這張索網稱為「天幕」,而屋面索網施工的過程好似「編織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