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2021-01-0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 題: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周琳、龔雯、朱涵

  從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積極響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建正式站上風口。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這是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高新企業AI體驗館(2019年7月23日攝)。該體驗館匯集了交通、醫療、政務、旅遊、安防、智慧城市等各行業領域的十餘家大數據代表性企業以及數十項大數據在AI領域的前沿應用。  新華社發(王翔 攝)

  為何要投?——以數位化智能化助力「一業帶百業」

  讀CT片,有人工智慧助力更精準迅速,5G實現病房遠程會診減少交叉感染,消毒機器人奮戰一線;雲計算助力「一朵雲起,萬家復工」,在線教育、遠程會議開闢在線新經濟新戰場……新基建,正成為開年以來經濟「熱詞」,支撐新產業開拓更多新空間。

  從一季度數據來看,不少新基建相關行業也展現魔力。3月份,全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9%,比1至2月大幅回升了20多個百分點。一季度,上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值增長15.3%,智慧型手機、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33.7%、25.5%和8.9%。

  「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說,數位化是未來社會治理的必經之路,巨大價值已經深入人心。

  越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越要高度重視培育壯大新動能。多年來,行業巨頭一直主動投入到這一領域的生產建設當中。

  三大運營商發力5G基站投入,開啟「商業元年」;華為、騰訊等在數據中心軟硬體領域傾力投入;阿里、百度、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進行大數據平臺研發……大到科研軍工,小到民用醫療,新基建都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專家認為,新基建有著「一業帶百業」、加速傳統企業快速升級的加持效果。在上海寶山,藉助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改造生產流程,一家名為廟航的包裝材料生產企業實現生產方式躍升。「以前客戶下達訂單,我們需要生成生產計劃、材料準備單等,容易出現失誤和紕漏。」廟航包裝總經理曹曉婷說。經過工業網際網路改造,這家傳統企業增添了轉型升級的信心,計劃3年實現年產值翻番。

  向雲「遷徙」,實現零售轉型;數字「賦能」,提升製造效率;精細飼養,確保農牧質量;智慧管理,破解「大城市病」……新基建帶來的機遇,並非簡單指向個別企業、某些行業,而是廣泛面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新動能。

  阿里雲日前宣布,未來3年將投入2000億元,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新基建的重點在『新』。我們要避免『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避免重複建設。」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雲計算作為一個開放、公共的基礎設施,即取即用,可以避免社會計算資源的浪費,是效率最高的「電網」模式。

  在上海市閔行區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家企業內,工作人員在展示區介紹「AI+新零售」在零售業的使用案例(4月28日攝)。  新華社發(王翔 攝)

  運行管理人員在檢修中國散裂中子源快循環同步加速器(2019年7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新在何處?——三大領域引領「大創新時代」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3個方面。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介紹,一是信息基礎設施,比如以5G、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三是創新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這三大領域不僅在於新興產業的「新」,更指挖掘新增長點。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是擴大有效投資、賦能新經濟發展、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發展理念,它是擴大投資的倍增器。作為數據、計算、網絡的基石,數據中心被認為是基建中的基建。「據測算,它對產業支撐的溢出帶動效益明顯,單位機架間接產出是直接產出的近20倍。」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建明說,在已建12萬機架數據中心基礎上,明年一季度前,上海市將新增6萬機架供給,直接投資約120億元,將帶動投資超過380億元。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與空間,是賦能新經濟的推進器。「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將為中國經濟提供更大的迴轉空間和韌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說,未來5年5G商用會帶動移動數據、信息服務消費、終端消費等達到8萬億元的規模,預計到2025年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同時,它也是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器。位於杭州雲棲小鎮的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內,一塊巨大的屏幕上實時跳動著一串串數據。這塊大屏被稱為「數字駕駛艙」,大屏上的數據搭建出一座城市公共運輸、城市管理、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量達1.2億條。

  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認為,城市發展到今天,將會進入「算力時代」,計算能力將帶給城市發展全新質變。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大朗鎮的中國散裂中子源(2019年7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如何入手?——市場為主,以最優環境賦能新經濟

  由新基建撬動的新規劃、新探索、新勢能正「多地開花」,構成一幅全新的經濟生態藍圖:江蘇制定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擴大信息消費和支持發展5G網絡的政策意見;福建公布了2020年度數字經濟重點項目,其中數字新基建項目52個,總投資729億元;上海發布新基建行動方案,首批重大項目3年投資2700億元;總投資8864億元的537個浙江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高新技術與產業工程項目佔比六成。

  新基建的價值不僅在「建」,更在「用」。用好新基建之策,讓它為產業發展、城市轉型等提供助力,還需要有新路徑。

  4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新基建要創新投資建設模式,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強化服務。

  「政府更多是引導和支持,為投資建設提供更多便利。」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說,譬如說要建設強大支撐能力網絡,力爭早日建成廣覆蓋的5G網絡,在產業集聚區、經濟發達地區優先建成應用;加快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工業網際網路,不斷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設備連結和產業賦能能力;大力發展新型智能化計算設施,推動大型數據中心有序建設和使用、小微型數據中心升級改造。

  在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看來,政府是要解決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強這4方面問題,會不斷地「刷新」政策推動社會資本投入,讓社會資本放心、大膽地投入到新基建領域當中。

  中國發力新基建,也在為全球產業儲備更多後勁。瑞銀集團報告認為,中國是全球布局、全球製造中最重要的一環,提出「新基建」概念恰逢其時,未來科技產業等高附加價值領域,更多會是「中國+1」,「中國之外再設立一部分工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說,疫情以後的世界,大家當前都是揣測,但有一點在跨國公司調研中較為明顯: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即雲計算、物聯網等。中國恰巧正在5G、數據中心等數字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優勢或許會得到加強而非削弱。

  這是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一家公司展臺展出的「工業巡檢機器人」(2019年8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觀眾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展臺觀摩「杭州城市大腦2.0」平臺(2018年9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這是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4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觀眾在2019杭州·雲棲大會的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基石」展區參觀(2019年9月2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工作人員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辦公(4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4月13日拍攝的杭州城市大腦產業發展協同創新基地外景,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坐落於此。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腦總架構師王堅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2018年9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這是位於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的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建設現場(2019年6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由中國主導的大型國際科學合作項目——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預計於2021年全面建成。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在上海市閔行區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家企業內,負責人在展示智能化街道管理系統(4月28日攝)。 新華社發(王翔 攝)

相關焦點

  • 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技術為智能經濟注入新動能
    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技術為智能經濟注入新動能 2020-12-12 1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基建」激發新動能,2021首屆新基建博覽會將於6月3日在西安舉辦
    2020年,「新基建」成為年度熱詞,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助力新基建發展。新冠疫情的暴發,進一步放大了我國經濟轉型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也凸顯了我國新基建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優勢。新基建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時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
  • 歐特克李邵建:新基建為工程建設行業注入新動能
    今年兩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既為我們指明了國家經濟建設的全新方向,也預示著一個更強調數字與智能的時代正加速到來。歐特克軟體(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大中華區總經理李邵建近日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央及各級政府相繼在政策與投資上大力支持新基建的建設,新基建將帶動多個行業邁入新的增長軌道,並激勵行業加速數位化轉型以把握時代機遇。
  • 疫情催化,東莞「新基建」站在了風口上,或成疫後經濟發展新動能
    「新基建」是立足於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短期來看,新基建能穩投資,對衝疫情的經濟影響,更重要的是,長期來看,新基建有望促經濟結構調整,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有望改變城市競爭力,帶來新一輪的城市洗牌。 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新基建的建設情況如何?能否乘著新基建的風口在灣區城市中再上一層樓?
  • 「新基建」激活新經濟市場主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月)近日,天眼查發布企業大數據系列報告之《「新基建」激活新經濟市場主體》,試圖通過觀察「新基建」相關行業的發展變化來說明疫情期間,「新基建」為普通人帶來的信息消費升級、生活體驗升級和民生保障升級。
  • 《新基建,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完整版正式發布
    今年6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設立並領導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百度共同發布了《新基建,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精簡版,經過近半年的調研撰寫,12月15日,白皮書的完整版正式發布。最新發布的完整版本整體篇幅近6萬字,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擔任顧問。
  • 新基建 新增長 新動能—2020深圳基礎設施投資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原標題:新基建 新增長 新動能—2020深圳基礎設施投資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11月3日,深圳市基礎設施
  • 提振經濟|「四萬億」到「新基建」,政府應該補什麼短板
    新冠疫情逐步得到遏制,如何穩定經濟增長,完成既定的2020年全面脫貧、全面小康的任務成為中央關心的重點。受到如此嚴重的疫情衝擊,以及可能導致的全球經濟危機,啟動新一輪投資以穩定增長是大概率事件,「新基建」迅速成為坊間熱詞,並逐步進入高層視野。
  • 青島市北區物聯網技術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青島市北區物聯網技術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2020-12-20 0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睿科技:積極打造新動能,助力「新基建」
    來源:證券時報「新基建」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新機遇。來自中國電科海康威視、電科雲、衛士通、網安及廈門雅迅、聯海創智、華控清交等相關企業參加了此次論壇。目前,中國電科正在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力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都與新基建密切相關。
  • 新基建 正當時
    新基建新在信息。「依託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構成信息基礎設施。」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新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新基建重在融合。「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應用於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融合基礎設施。」
  • 特稿|章俊:中國高質量增長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中國經濟的平穩增長可以發揮全球經濟穩定器的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產業升級會使得相關行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進而帶動全球產業鏈的重新整合。考慮到中國持續秉持開放的立場,中國對全球產業鏈影響力的上升有利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來全球經濟下行的斜率。
  • 沙利文:新基建板塊將構建基礎網絡 共同賦能新經濟
    原標題:沙利文:新基建板塊將構建基礎網絡 共同賦能新經濟   8月18日,由沙利文諮詢、頭豹科技創新網主辦,雪球協辦的第十三屆增長、科創與
  • 百度聯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智能經濟白皮書 BATH領銜科技新基建
    當前,智能經濟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治理方式,將人類社會引入智能社會。 今年6月,國 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起設立並領導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百度共同發布了《新基建,新機遇:中國智能經濟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精簡版,經過近半年的調研撰寫,12月15日,白皮書的完整版正式發布。
  • 「新基建 新動能 新生態」——2020年第九屆粵港雲計算大會暨第四...
    南方網訊(記者/崔徵)12月8日,「新基建 新動能 新生態——2020年第九屆粵港雲計算大會暨第四屆粵港澳ICT大會」在廣州市東方賓館會展中心舉行,此次活動是廣東軟體行業協會成立20周年的慶祝活動,會上對協會20年來的成長曆程與風採進行總結展示。
  • 天將降大任於「新基建」
    年面對金融危機時的做法一樣,通過基礎建設的投資來提振經濟,只不過2008年的基建是鐵公基,但很明顯,現在再做傳統的鐵公機,效能不再明顯,新基建才是提振經濟的新動能」。 「全球經濟陷入疫情的泥淖中,很多國家採取的是傳統的降利率的手段,相比之下,中國此時此刻提出新基建,直指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在長遠戰略上似乎更勝一籌」,趙國棟表示,中國能否化危機為轉機,當前唯有新基建能承擔這個使命。 不僅如此,此次疫情期間表現出來的城市管理上的問題,也有賴於新基建去予以解決。
  • 行業大咖論道新基建 賦能數位化 2020中國新基建領導力峰會召開
    2020中國新基建領導力峰會現場「新基建代表了一種新的體系、一種新的發展動力,也代表著城市發展的新趨勢。」新華網客戶端總編輯段世文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5G、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智能製造等新場景全面提速,以新基建為支撐的數字經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 成少勇:「新基建」跑步入場數字經濟 金融科技進階更需守正出新
    來源:中國經營報小贏科技成少勇:「新基建」跑步入場數字經濟 金融科技進階更需守正出新文/肖陽今年以來,國家提出「新基建」發展思路,「新基建」的發展離不開5G應用、未來,「新基建」+數字經濟將打出怎麼的經濟組合拳?行業普遍認為,面對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因素,發力「新基建」,勢必會推動新舊動能轉型,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基建」背景之下,普惠金融有哪些新風口?金融科技又將如何助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一員的小贏科技已經賽道就緒,正在積極思考引領行業謀變創新發展之道。
  • 新業態泉湧 新技術驅動 新基建賦能 貴州新興產業蓄足動能蓬勃發展
    」,要「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今年以來,貴州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加速推進,在線醫療、線上旅遊、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持續壯大,無人駕駛、智能製造一體化等一批新技術層出不窮,全省新興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新業態持續壯大  近日,「一碼貴州」智慧商務大數據平臺交易額突破1億元。
  • 蔣煒:疫情之下,新基建如何帶動經濟復甦?
    新基建是否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人民上海會客廳邀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團隊負責人蔣煒,針對「疫情之下,新基建如何帶動經濟復甦?」這一熱門話題進行深度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