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江宏慶與 「光影夜思南」)
2019年4月4日
時尚智造設計中心
一個名為「有趣的皮囊」的感知自我
與當下精神思想的能量分享會
正在上映
多維度探討激起思想的浪花,
數字媒體時代如何定義自我,
未來制約文明發展的不是技術或者藝術,
而是關於人文倫理的思考。
主 辦:中國室內裝飾協會陳設藝術專業委員會
協 辦:溫州時尚智造設計中心
媒 體:微博溫州同城、溫州微博大事小事
嘉 賓:江宏慶
主 持:方晨光
策 劃:柯城輝、任國庭、陳芍克
攝 影:胡育獻、徐成龍
總執行:徐雪、陳曼曼
江宏慶,中生代影像藝術家代表,其作品關注個體在遷徙中的精神與文化的消融與重構,從現實與歷史系譜的比對中汲取靈感,透過知覺表像,照見自身的真實;其藝術創作主要體裁為影像、空間裝置、攝影作品;其藝術思想涉足符號學、邊緣政治學、以及新觀念藝術思潮等諸多領域。
▲ 嘉賓 江宏慶(左邊),一分鐘影像中國區策展人,華師大設計學院影像工作室負責人
▲ 主持 方晨光(右邊),法國註冊建築師Architecte DESA,FAX椽楨建築事務所創始人
「光影夜思南」是一場新媒體藝術與百年老建築的碰撞,再現了從曾經的江南市井風貌到開埠後的「聲光電」遠東大都市的滄桑巨變。它以上海思南的老建築為幕布,由多段光影藝術展覽組成八個夢的篇章。這是一個開放公共空間的公共藝術。
通常美術館是封閉式的,這不僅是指物理性質上的封閉,也指目前國內美術館觀賞的人群屬性相對封閉——展覽通常吸引業內或藝術愛好者前往,很難覆蓋更廣大的受眾。這次在戶外呈現影像作品,不僅打破了室內空間的物理邊界,也讓作品面對更多元的觀眾群。
一般藝術家是先有作品,再有展覽。這次相反,江宏慶結合當地的歷史和文化沉澱,在現有的空間屬性上進行再創作。在創作過程中,考證了老上海的眾多照片,從中提煉出各種真實的圖像元素,根據物質表皮的肌理進行三維重組和虛構。
相對於很多光影作品過於注重未來生活的科技體驗,「光影夜思南」更加著重於情感體驗,人是作品的主題和主體,場景是虛構的,但是這裡曾經的生活卻是真實的。生活的肌理能喚起情感記憶:這裡曾經的人、曾經的物、曾經的悲歡離合。
人的記憶分為兩種,一是身體的記憶,它會隨著歲月和人的離世而消亡;二是圖像記憶,它被固化在紙面、照片或視頻上,會讓你發現一些原來忽視掉的東西。這類記憶有時會帶來困擾——如果你的記憶來自圖像,但如果這個圖像是被人篡改過的,你也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它是真實的,不是虛構的。
藝術家感興趣的是,在圖像史的記憶中,到底什麼才是真相?雖然這種真相很難通過圖像去完整地呈現,但圖像可以無限地逼近真相,就像一部記憶的考古。影像本身是虛構的一個世界,但是所有的素材都是來自真實的生活體驗。
潮汐 Tides of Time
長江的泥沙沖積而成的平原造就了最初的上海灘,如今混凝土與柏油馬路覆蓋的地表,隔絕了人與自然的原初關係。城市的巨變形成了另一層意義的浪潮,不斷沖刷著人們的記憶。
雞鴨魚肉 Butcher’sZoo
上海灘開埠後,大量的人湧入這個城市,藝術家設置了很多那個時候的生活方式。在老建築生活的人就像流水一樣不斷變遷,物是人非,但裡面的情感是真實的。
弄堂達達 Lane Dada
二十世紀初,「蘇黎世達達」用縫紉機作為背景音樂為詩歌朗誦伴奏,而上海弄堂裡每家每戶的縫紉機晝夜不停地工作,為生活伴奏。
日以繼夜 Round the Clock
「佔野分圃,散為村墟,家給人足,雞犬相聞」,這裡曾是一派江南市井風貌。柴米油鹽讓生活具有一種極度微觀的真實質感,讓消失的煙火氣重新回來。
車水馬龍 A Flow of Traffic
工業時代之前,動物與人在生活中共生共存,工業文明將城市中的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剝離開來,馬路不再走馬,家中不再豕豬。
空中花園 Heaven’sGarden
每個文明都有一個自己的理想國,西方的伊甸園或東方的桃花源,中國古人把桃花源的想像移植在江南的園林之中,在這裡人們可以外練筋骨皮,內修精氣神。
海上五重奏 Quintet over the Sea
這是對上海本身世界的一個探索。藝術家設置了很多細節,比如五樣樂器其實完全不是和諧的,有薩克斯,有二胡,所有放在一起,產生了一種很怪異、荒誕的現實感。這種感覺是這個中西糅雜的城市所特有的。
蒸汽大都會 Steam Metropolis
因中西文明的交匯,上海從一個江南小鎮轉變為遠東的大都會,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使大量的人口湧入,人與現代機器合奏出一個蒸汽時代的交響曲。
在公共藝術層面上,影像和城雕、裝置或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不太一樣。它首先是直接附著於空間,是要把光投到空間上面。這像是一場「靈魂附體」,空間經影像投放後,產生了一種內在的精神性,江宏慶認為這是其他藝術手法比較難達到的。
有些作品只刺激了你的視網膜,不會牽動你的回憶,激發你的想像,就好比我們所處的娛樂時代一樣,唯有刺激。但藝術家希望自己能以一種藝術的方式,進入老建築的語境,通過圖像考古,深入到人們的記憶中去,如果能喚起一部分對於城市變遷帶來的情感記憶,那麼就有價值。
(藝術家通過自己的「分身」介入圖像歷史,以圖像考古學的方式進行創作)
在藝術工作者的身份下,江宏慶說自己個人的創作始終圍繞著更為個人的體驗來進行,他並沒有多麼宏大的想法,而是圍繞圖像的記憶展開創作。「作品中的3D列印小人都是我的分身,但他們並不是我,是我自我發現中產生的另一個像我的存在。」江宏慶說。
起初,藝術家希望通過他們來反映和挖掘自己的存在方式,後來感覺太單一了,因為他們可以穿梭去往任何時代、任何角落。在網際網路語境下,藝術空間已不單單是美術館和畫廊,他們可以去往任何地方。
【知識Tips】影像在誕生的20世紀之初,就被先鋒派藝術家認為是與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這六種藝術平等的第七種藝術。它是跨越語言國界、超越文化階層的理想方式,使不同文化、不同階層相互理解成為可能。它是運動的造型藝術,是時間和空間的藝術。
「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各類藝術形式或最高精神活動皆旨於發現自我、反思自我、從而認識自我。
——柯城輝(獨立自由設計師)
好看的皮囊千遍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對自我生活的感知和情懷⋯⋯
——王名餘(中博裝飾瑞安經理)
影像藝術的精彩瞬間,是藝術家內在的心理表達。觀眾感動的瞬間,就是回饋給藝術家最好的認可。江宏慶老師表示:作品其實也是自我的一種交流,作品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
——朱露珍(吾境國際軟裝陳設)
有趣的皮囊,裝載假設與可能,實踐理想與感悟。
——高燕妮(超級符號商業策劃)
部分文字圖片來自公眾號:影像島
感謝以下志願者:
胡昊翔、葉帆、鄭曉(大金空調)
李理潔、張吉東(優享智能除溼系統)
- End -
東鵬瓷磚、柯勒門窗、大金空調上海分公司
瑞豐·嘉寶莉漆、安居樂建材·冠珠瓷磚
溫州市定製家居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