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疫情帶來的「通關」啟示

2021-12-19 嶼天下

澳門近日新增4例本地確診

受內地疫情影響,已經「清零」許久的澳門近日爆疫,澳門當局關閉了多項公共設施,港府亦叫停澳門的「回港易」計劃。

自疫情之始,澳門的各項防疫措施堪稱楷模,但是在高傳染性的變種病毒面前仍防不勝防。

今次內地疫情以南京為源頭,波及17個省份,已有144個地區被劃為中高風險區。而香港由於尚未與內地通關,因此暫未受到影響。

不過,今次澳門爆疫對香港而言都有不少啟示。

澳門與內地恢復流通已經數月,期間雖然內地偶有確診發生,但情況可接受,而此次內地疫情涉及變種病毒Delta具有高傳染性,澳門本地居民亦不幸「中招」。

聯想到疫情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臺灣,同樣也是一直疫情控制得當,然後一朝爆發。

由此可見,香港雖已取得近兩月的本地「清零」,但遠沒有到可以沾沾自喜的時候。

從「清零」到爆疫,往往不過是數日的事情,因此政府及市民仍須打起十二分的警覺,嚴守各類防疫措施。

由於8月初萬眾期待的消費券已經發放,勢必帶給本地防疫不少壓力,不少商場已經人滿為患,相信本周末會達至高峰。

人群聚集向來是防疫的大忌,加之近日颱風天氣悶熱難當,難免有人疏於戴好口罩。

眼下每日仍有不少港人以「回港易」返港,對於潛在的播疫風險,港府不可小覷,除了對返港人士進行追蹤檢測,也應要求人流較大的商場設置同一時段入場人數的限制,避免在消費券帶動下過多市民湧入,無法保證有效的社交距離。

此外,政府前日宣布將放寬針對海外返港人士的檢疫措施,似乎也有些操之過急。

現在變種病毒肆虐全球,香港輸入案例從未斷絕。

尤其是,此前香港本地隔離酒店已經多次爆疫,雖然港府將在隔離酒店染疫的本地人士列為輸入個案,但這並不能掩飾強制檢疫流程中的漏洞。

如今放寬強檢政策,勢必將吸引不少人返港,現有的強檢流程是否已經檢討此前存在的漏洞,並作出相應的完善仍未可知。

澳門與內地此次疫情帶給香港的另一重啟示是,未來有限度的流通或許會是香港與內地、澳門以及其他地區來往的常態。


香港除了繼續積極「谷針」,創造充分的通關條件外,也應該思考,當像澳門一樣與內地恢復通關後,如何確保不會相互播疫?


此次澳門出現4例本地個案後便立刻展開全民核酸檢測,而從未開展全民核酸檢測的香港,未來是否能做到?

相關焦點

  • 澳門與內地通關給香港的啟示
    不論是否採用健康碼,香港要更嚴格的標準以達到與內地通關,已是肯定的事。不少人提議香港應參考澳門模式,因為內地接受澳門健康碼不具追蹤功能,但仍容許居民免隔離通關。追蹤功能只是其中一項的確,現時澳康碼沒有記錄具體行程記錄,例如內地居民必須使用「通信大數據行程卡」備存近期曾經到訪的國家和內地城市。
  • 同樣是「特別行政區」,澳門早就通關,香港為何一直「封關」?
    香港市民普遍期望,當香港「清零」一定日數,就可先與早就和內地暢通無阻的澳門通關,再以此為試點,實現與內地的雙向免隔離入境安排;然而,正當特首林鄭月娥仍然等待中央給予正面指引,澳門當局日前突然「轉口風」,表明國家衛健委暫時不允許當地放鬆通關措施,顯然令港澳乃至陸港通關出現變數。
  • 香港「有序通關」倒計時!最新消息都在這裡了…
    據了解,港府會向內地提交通關操作細節的報告,目標在下月試行「小規模通關」,實際日期要視乎下周推出的「港康碼」運作情況,料通關初期每日會有1,000個名額,主要為商務旅客。港府指,會盡快完成準備工作,及早公布通關日期。
  • 許樹昌:明年2月有望免檢疫通關
    有份出席早前與內地專家對接會議的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日表示,預料明年2月香港有望與內地恢復免檢疫的通關,屆時港人下載的「健康碼」,相信會有追蹤功能,又強調巿民毋須擔心隱私問題,「一定要有追蹤功能內地才會接受,否則會為內地帶來額外的爆發風險。」●許樹昌料明年2月香港有望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圖為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 【兩會回顧】人大澳門團重磅建議:加快粵澳通關正常化!
    5月28日,2020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團一行在結束為期8天的兩會議程後,於28日深夜返抵澳門。關於此次「兩會」,澳區代表們表示感觸頗深,大家一致認為,這場在特殊時期召開的大會雖然會期縮短,但是質量絲毫未減。首次參會的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表示,通過行使人大代表職責,感受到了責任與使命感。
  • 通關最新消息:澳門再轉口風 林鄭:暫未有通關時間表
    本港的疫情漸穩,惟近日出現零星的與輸入個案有關的本地個案,粵港澳三地何時能夠通關仍是未知之數。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訪京時,曾表示已與港澳辦商討通關問題,中央已經要求特區政府提交詳細報告,希望稍後有進展。
  • 香港、澳門通關條件確認,冀每日名額至少5000人
    港澳政府正商討兩地的通關安排,澳門要求本港在28日零確診後才可有限度通關,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今早(22日)出席電臺節目時表示
  • 澳門開出港澳通關條件
    本港第四波疫情完結,按照衛生防護中心統計並修訂後的每日確診個案來看,由4月23日錄得最後一宗本地源頭不明個案後,至昨日(5月31日)本地已經累計38日無源頭不明個案,惟數字到今日(1日)斷纜。香港疫情漸緩,不少人開始期待何時才能恢復通關。深圳在4月底恢復對入境人員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後,再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的措施(即14+7)。(相關連結:返內地注意!
  • 近期香港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與內地「通關」以及「港版健康碼」!
    而香港昨日已連續二十一天本土「清零」,但仍遲遲未能同內地通關。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到立法會接受質詢時,就被多名立法會議員問及「通關」問題。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民建聯主席李慧瓊及工聯會的麥美娟都認為:香港的疫情追蹤機制不健全,建議當局可否轉用「健康碼」,為通關創造條件。
  • 最新:香港通關有了新進展!
    林鄭指出,內地和香港通關目前暫無時間表,因為要看中央如何評估香港的防疫工作、通關帶來的風險,以及如何制止風險在內地擴散的熔斷機制等。穩疫情早日通關 頭等大事被形容為「頭等大事」的通關事宜在施政報告中佔逾500字,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成功達至通關有賴市民支持。「通關碼」是通關必須條件之一,惟至今仍懸而未決。
  • 重拳治理下的澳門「水客」...
    以亞馬喇土腰為主線,發散至臺山和黑沙環幾乎涵蓋了整個澳門北區,這裡就是人們口中的關閘一帶,也是本澳「水貨」「集散地」之一。在這片區域,可以看到一群行色匆匆的人。有的拎著大包小包,有的推著小車,大家不約而同朝著一個方向,腳步匆忙地埋頭趕路。這些人就是往來於內地與澳門之間,遊走於司法邊緣的「水貨客」。
  • 苦盼兩年,馬上迎來通關時間表
    香港與內地官員昨日在深圳舉行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次對接會議後,為恢復有序通關帶來喜訊。
  • 澳門最新通關攻略,簽注、檢測、轉碼一手掌握!
    12月18日,第六屆澳門國際設計聯展(雙年展)期間,2020「金蓮花盃」國際(澳門)大學生設計大賽、第六屆「金蓮花盃」國際設計大師邀請賽,兩大賽事的頒獎典禮將於此地舉辦,邀請行業學者、設計師大咖等眾多傑出人士,打造一場學術盛典。01.
  • 朱經緯案帶來的啟示
    點擊上方獅子山下關注香港最新時事筆者:曾小薇儘管作為一介草民,我們不像法官,操生殺大權,然而,每一宗案件都和我們息息相關,就像朱經緯案,冷眼旁觀,案件帶來的啟示朱經緯案會給現役警察帶來負面效應,也會影響警隊,執法人員的士氣。 然而,作為擁有行使酌情權的律政司,本可以公眾利益為由去做出更恰當決定的律政司,卻從一開始就選擇「隨波逐流」,案件拖拖拉拉間任社會發酵,而最後,手執酌情權的人決定和社會小部份聲音接軌。 司法就是如此「獨立」。
  • 「港康碼」通關 或須記錄在港短期行蹤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特區政府正與內地有關部門商討恢復正常通關安排,追蹤活動軌跡是其中重要一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指,港人若要進入內地就需要自願向「港康碼」提供到內地前14天或21天的香港行蹤,而進入內地時需要使用「粵康碼」,又強調內地並沒有系統追蹤港人在本港的行蹤。
  • 有了它輕鬆「通關」
    有專家認為,如果港康碼加入追蹤功能當然是最好,但直言以香港目前的制度和資訊系統實在難以做到,建議可考慮加入藍牙技術進一步讓「安心出行」自動記錄市民行蹤,或增加必須掃「安心出行」的場所。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表示,特區政府接下來要籌備放寬通關的工作,包括有關香港健康碼和內地健康碼的對接、人流安排及關口安排等,並指特區政府亦希望籌備時間越短越好、通關時間越快越好、名額越多越好。
  • 今日傳言:聖誕節小通關在望 農曆年每日5000個名額
    除了「解讀說話」之外,還有議員在「消息」上提供了相同的信息。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日前向《香港01》透露指,據他了解,儘管廣東方面對通關「仍有壓力」,但中央已為通關「開綠燈」,兩地或需加快通關進程,有望在聖誕節前落實有限度通關的安排。田北辰又形容,內地方面目前對新變種病毒Omicron仍在觀察中,惟若要控制變種病毒再商討通關,則「成世唔使搞」。
  • 【容易申請】六步驟申請「港康碼」 下載「安心」轉碼通關
    當內地與香港恢復正常通關初期會設有配額,獲分配配額且持綠碼者過關內地後可毋須隔離。「港康碼」屬實名登記,並對地址等資料進行核實手續,以及需將「安心出行」的出行記錄上傳至「港康碼」雲端,才能轉換為「粵康碼」或「澳康碼」過關。只有當用戶出境後被發現曾逗留高風險地點,香港特區政府才會將出行資料向內地及澳門特區政府分享。
  • "港康碼"來了,耶誕節前能通關嗎?
    政府形容,「港康碼」是為配合粵港澳三地「通關」之用,從而在過關時,確保相關人士不屬於高風險感染人士,亦不會對內地疫情防控帶來額外風險,有利於聯防聯控。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形容,恢復香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是頭等大事,特區政府正努力推進逐步有序恢復與內地「通關」,為重新「通關」做好準備。
  • 三大隱患纏繞 三地通關路遙
    隱患1:輸入相關個案曾侵社區雖然香港已經32日本地「零確診」,不少人期望可憑此數據與其他地方恢復通關安排,但有專家昨日向香港文匯報直言,這計法其他地方未必認同,真正的「清零」要沒有確診者可以進入社區。他們建議特區政府仍須加強外防輸入措施,包括針對受輸入個案感染的問題,要求有可能與檢疫人士接觸的人定期檢測,減低病毒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