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美聯儲貨幣互換能夠解決國際...

2020-12-22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夏樂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

大家好,我是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今天已經是首席直播課第十二講,之前各位首席經濟學家們講了很多關於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和衝擊,我今天就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我分享的主題是美聯儲貨幣互換能夠解決國際「美元荒」嗎?

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1、美聯儲貨幣互換的運作機制是怎樣的?

2、如何定義和衡量國際美元荒?

3、美聯儲貨幣互換是否能夠到達目的嗎?

貨幣互換再次登場

因為新冠疫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美聯儲為了解決「美元荒」問題,讓貨幣互換再次登場。

最近美聯儲推出的有關央行間貨幣互換的政策:

3月15日宣布對現有貨幣互換降價(OIS+50bpsOIS+25bps),增加期限(7天之外增加84天),現有互換包括歐央行、英格蘭銀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

3月20日,宣布建立9個新的臨時性貨幣互換,包括澳大利亞央行、巴西央行、韓國央行、墨西哥央行、新加坡金管局、瑞典央行(以上最高限額為600億美元)、丹麥央行、挪威央行和紐西蘭央行(上限為300億美元)。

3月20日,宣布將與五大央行的互換操作頻率從每周提高到每天。

另外,3月26日G20領袖峰會還發表了個聲明,表示要擴大中央銀行間貨幣互換,維持金融市場流動性。

到底什麼是貨幣互換?

央行間的貨幣互換與商業機構間的貨幣互換有所不同,以下圖為例,央行間的貨幣互換可以理解為歐央行與美聯儲的臨時性緊急貸款。

為了方便計算,假設歐元和美元的匯率是1:1.1,利率為隔夜指數掉期(OIS)+25bps,是指歐央行在貨幣互換的時候向美聯儲收取的利率。

央行間貨幣互換運作方式如下:

第一步:美聯儲借給歐央行1.1億美元,歐央行借給美聯儲1億歐元;

第二步:歐央行再拿著這1.1億美元借給歐元區的金融機構,以滿足這些機構對美元的需求,等流動性緩解以後,這些金融機構再把美元還給歐央行;

第三步:歐央行拿著這些金融機構的美元還款,再連本帶利還給美聯儲,同樣美聯儲把1億歐元還給歐央行。

這裡有一個重點:美聯儲只承擔歐央行對手風險,不承擔其它風險(匯率風險,借款人信用風險)。歐央行借給美聯儲的1億歐元,相當於做一個抵押。

回顧下全球金融海嘯期間,美聯儲曾利用貨幣互換緩解其它央行的美元流動性問題:

2007年12月與歐央行和瑞士央行的互換最早建立,使用額度隨著金融市場緊張程度的發展不斷增加。

2008-2010年間互換擴大到14家央行,其中對英格蘭銀行、歐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的額度無上限。一些央行並未使用互換,2010年2月結束所有互換。

2010年5月後,重新與五大央行啟動互換;2011年11月後將利率由OIS+100bps降為 OIS +50bps。

2013年10月與五大央行互換轉為常備性安排,沒有公布具體上限。

美聯儲使用貨幣互換在2009年達到最高峰,大概使用60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14家央行都有使用貨幣互換,使用最多的還是歐央行和日本央行。

如何定義和衡量國際美元荒?

1、國際「美元荒」有三個現象:

第一層次的「美元荒」:可以借到其他貨幣,但是難以合適價格借到美元(偏離拋補利率平價CIP);

第二層次的「美元荒」:海外以美元計價的資產遭到拋售,以及形成的美元再融資困難(中資美元債被甩賣),背後的原因在於美元升值對於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衝擊」;

第三層次的「美元荒」:海外以其它貨幣計價的資產也遭到拋售(外資撤出A股),背後的原因在於美元信用擴張機制的暫時性坍塌導致的全球性信用緊縮。

2、衡量「美元荒」的市場指標:

第一層次「美元荒」可以用CCB交叉貨幣利率互換基差:cross-currency basis來判斷。

以下圖為例:

在開始階段,借款人將1億歐元借給機構A,然後從機構A獲得1.1億美元(匯率是1:1.1);

在有效期間,由於借款人借的是美元,資金成本就以LIBOR為基準,借款人的真實資金成本為LIBOR-EURIBOR- α,α越低,對借款人越不利,說明美元荒越嚴重。

就是借款人在市場上可以借到歐元,但是要通過借到的歐元去借美元,那就要付出資金成本為LIBOR-EURIBOR- α。

下面為CCB(交叉貨幣利率互換基差)表現,兩周之前,α是負的,說明美元荒十分嚴重。

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美元荒」,還有更多的指數來反映,例如CDS spread,Ted spread, LIBOR-OIS spread 以及美元匯率指數等等。

美聯儲貨幣互換有用嗎?

1、基於2008-2009金融海嘯期間美聯儲貨幣互換的研究

為何需要嚴謹的實證研究?嚴重的內生性時機問題--只有在「美元荒」問題十分嚴重時才會使用貨幣互換;

2009年Baba and Packer的研究顯示,美聯儲貨幣互換危機時刻的確能夠降低對拋補利率平價的偏差(α);

2012年Rose and Spiegel的研究顯示,美聯儲貨幣互換有助於降低接受國家CDS利差,特別是與美國貿易和投資關係密切的,包括歐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等。

2019年Bahaj and Reis的研究顯示,美聯儲貨幣互換給拋補利率平價的偏差加了上限,降低市場資金成本,增加銀行對美元資產的興趣。

總結來看,歷史上看貨幣互換對於緩解美元荒有正面作用,但是治標不治本,治本還要靠美聯儲維繫美元信用擴張系統不出現坍塌。

2、這次是否會有不同?

與2008年相比,衝擊實質有所不同,這次主要是實體,上次是金融危機,主要是銀行。

這次有兩個不利因素,一是金融體系監管變化可能會造成傳導問題,銀行過於超然的態度令「美元荒」加重;二是政治氛圍的變化,前任美聯儲主席耶倫就對現任美國政府是否有意願大規模推動貨幣互換有懷疑。

有利的因素是沒有目前沒有歐債危機,歐央行手腳不像十年前那樣受到嚴重束縛。歐央行和其他擁有國際貨幣的央行,可以通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部分抵消美元信用急劇收縮造成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中國經濟學家批美聯儲「降息+QE」:不啻於飲鴆止渴
    以下是界面新聞梳理的部分經濟學家的點評。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這完全是飲鴆止渴面對疫情大面積擴散和金融市場奔潰,這一次美聯儲再次祭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組合「零年利率+QE」,這完全是飲鴆止渴。全球金融市場雪崩,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貨幣長期超發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
  • 2020全球央行數字貨幣競速:做快還是做對?|英格蘭銀行|美聯儲|國際...
    8月13日,美聯儲理事萊爾·布雷納德在美聯儲舊金山地區銀行主辦的一次創新會議上詳細介紹美聯儲對數字貨幣的研究進展時稱,美聯儲正在構建並測試一種設想中的數字貨幣,該計劃的目標是增強美聯儲對數字貨幣的理解。美國政府自新冠肺炎大流行以來開始加速數字美元研究。
  •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縮至7萬億美元下方 美元互換規模連降10周
    財聯社 (上海,編輯卞純)訊,由於美聯儲與其它央行的美元互換規模持續第10周下降,而且該行其他工具的使用規模減少也幫助抵消了對美國國債的增持,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連續第二周小幅回落,萎縮至7萬億美元下方。截至8月5日當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從一周前的7.005萬億美元萎縮至6.99萬億美元,為連續第二周小幅下滑。
  • 哈佛頂尖女教授萊因哈特被任命為世行首席經濟學家
    虛位以待兩個月有餘,世界銀行(下稱「世行」)迎來新一任首席經濟學家。當地時間20日,世行行長戴維·馬爾帕斯宣布任命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為世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是一位美國經濟學家,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國際金融體系專業教授,她在世行的任命於2020年6月15日起生效。
  • 人民幣匯率升至逾一年高位 成為亞洲表現最好的貨幣
    自5月份觸及今年低點以來,人民幣已累計升值5%以上,是亞洲表現最好的貨幣。在中國經濟正從冠狀病毒大流行中復甦、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之際,人民幣走強是一個障礙,因為它可能削弱出口產品的吸引力。
  • 亞投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等,那麼圍繞這些內容,國內外經濟學家有哪些觀點和解讀呢?本次會議指出,「堅持擴大內需」是明年開展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亞投行首席經濟學家博格洛夫十分看好中國國內市場。
  • 美媒:美聯儲貨幣刺激政策2015年將產生漣漪效應
    美媒:美聯儲貨幣刺激政策2015年將產生漣漪效應 2014-12-17 14:46: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孔慶玲
  • 2013年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秋季年會日程
    數字時代的發展:與極端貧困作鬥爭中的技術與創新(世界銀行)發言人包括芬蘭國際發展部部長海蒂-郝塔拉(Heidi Hautala)Facebook全球公共政策副總裁馬爾內-萊文(Marne Levine)未來研究所執行董事瑪麗娜-戈爾比斯(Marina Gorbis)世界銀行學院副院長桑賈伊-普拉丹(Sanjay Pradhan)主持人:世界銀行全球信息通信技術開發首席創新官克裡斯
  • 零利率後首日竟迎來史上最大下跌點數,美聯儲還有招嗎?
    獨立性之問:川普的幹預與格林斯潘的堅持摩根史坦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近日表示,去年和今年美聯儲降息的時間點,恰恰都是在川普對美聯儲頻頻高調抨擊之後,這也讓人不禁對美聯儲長久以來對外宣稱的獨立性打上一個問號。
  • 14國對美籤貨幣互換協議,韓國已跟600億美元
    多國與美貨幣互換,韓國已跟600億美元為降低被美元轉嫁危機,貨幣貶值的風險,據不完全統計,近日全球已有澳大利亞、丹麥、挪威等14個國家與美聯儲達成了臨時貨幣互換協議。其中,韓國是最新加入的。據韓聯社最新報導,當地時間3月19日22時,韓國央行正式宣布,已與美聯儲籤訂了一份總價值高達6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9月19日到期。縱觀過去幾次金融危機,其實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的弊端已經十分明顯。只有美元一種主導貨幣之下,美元流動性緊缺,美元勢必會走強,歐洲國家以及新興國家的貨幣處於弱勢。
  • 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丨亞投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明年要抓好的8項重點任務,包括「堅持擴大內需」「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以及「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等,那麼圍繞這些內容,國內外經濟學家有哪些觀點和解讀呢?
  • 德意志銀行證券美國高級經濟學家Brett Ryan:就美聯儲購買債券的...
    2020-12-17 01:01:39來源:FX168 【機構前瞻】德意志銀行證券美國高級經濟學家Brett Ryan:就美聯儲購買債券的潛在變化而言,財政前景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
  • ...美元都有望獲益】德意志銀行首席國際策略師Alan Ruskin稱,不管...
    【德意志銀行:無論新冠疫苗成功與否 美元都有望獲益】德意志銀行首席國際策略師Alan Ruskin稱,不管新冠疫苗能不能達到人們預期的效果,美元都將受益。疫苗無法產生群體免疫是「小概率事件」,但這將扭轉風險偏好,使美元兌周期性強的貨幣、大宗商品相關貨幣上漲。另一方面,若疫苗成功,就可能導致美聯儲給寬鬆政策輕踩剎車,從而導致美元走強。
  • 強硬捍衛美聯儲獨立性 「貨幣老兵」沃爾克堅信三真理
    1996年,他成立知名人士獨立委員會,即「沃爾克委員會」,調查瑞士銀行持有的、屬於大屠殺受害者的資產。2000年,被任命為由19名成員組成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主席,致力於建立國際會計標準。2004年,負責調查聯合國石油換食品項目中的腐敗行為。2007年,負責審查世界銀行機構廉政部的工作及其反腐敗的成效。2008年金融危機後,擔任歐巴馬總統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主席,提出加強金融監管的「沃爾克規則」。
  • 灼見丨美聯儲會「縮表」嗎?
    但對聯邦基金利率等的調控只能對短期利率見效(當然最重要和最可信的貨幣政策工具還是短期利率調控,詳見摩根史坦利經濟學家David Greenlaw等人的論文《聯儲資產負債表影響力的懷疑論》 A Skeptical View of the Impact of the Fed’s Balance Sheet),但在某些極端風險中,一種叫做量化寬鬆的操作成為拯救經濟的特效藥,因為它能夠調控長期利率(一般指10
  •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貨幣政策以穩為主,不會進一步收緊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顏色表示,貨幣政以穩為主,不會進一步收緊,流動性方面會邊際寬鬆進行支持。 上周公布的7月宏觀數據顯示出,經濟基本面逐步走出疫情影響。顏色認為,央行將繼續施行常態化貨幣政策,未來還將有1.5萬億元的專項債陸續發行,M2和社融高於去年設定的目標,並且能夠保證這一目標。在7月信貸數據略低於預期的情況下,未來貨幣政策將略微寬鬆一些。
  • 美韓商定將貨幣互換協議延長6個月
    據韓聯社12月17日報導,韓國銀行(韓國央行)當天表示,該行與美聯儲商定將美韓貨幣互換協議的到期日從原本的明年3月31日推延6個月至9月30日,協議內容和規模(600億美元)維持不變。韓國銀行表示,雙方一致認為,國際金融市場整體避險氛圍逐步消退,國內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但為了提前應對疫情再度蔓延等不確定性,有必要延長貨幣互換協議。該行認為,此次延期有望維護國內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穩定,並表示將在必要時及時利用協議。美韓今年3月19日籤訂貨幣互換協議後,7月30日將到期日從9月30日延長至明年3月,此次再次延至明年9月。
  • 浙江大學舉辦「首席經濟學家眼中的數字經濟與中國宏觀經濟」研討會
    會議主題是「首席經濟學家眼中的數字經濟與中國宏觀經濟」,常建、程實、管清友、張岸元四位首席經濟學家在研討會上對數字經濟與中國宏觀經濟等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如實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總結雙循環格局的六個關鍵詞:平行世界、內需主導、統一市場、數字基建、區域變局與產業鏈重構。管清友提出新基建是新一代中國版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引擎。
  • 標普首席經濟學家謝爾德:2017年黑天鵝依舊在歐洲
    標準普爾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保羅·謝爾德(Paul Sheard)在紐約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時表示,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對明年加息三次的預測,主要是基於潛在的宏觀政策轉向的大背景。考慮到明年白宮和國會均由共和黨把持,通過減稅和稅法改革的可能性較大;另一方面,國會對推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並無多大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