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2月1日電(記者 王逸飛)近三年時間,拍下從清晨到日暮的600餘張檔案式照片,這是浙江杭州市民田曉為家門口的亞運場館留下的獨特「光影檔案」。
田曉2020年8月拍攝的杭州運河亞運公園。 田曉 攝
72歲的田曉家住杭州運河亞運公園附近。該項目佔地701畝,包括「國球中心」體育館(2022年杭州亞運會桌球比賽場館)、「杭州傘」體育場(2022年杭州亞運會曲棍球比賽場地)等。其是杭州市主城區最大的新建亞運場館,也是浙江省首座集體育館、公園、運動場、商業配套於一體的綜合性城市體育公園。
田曉拍攝的杭州運河亞運公園。 田曉 攝
自2017年杭州運河亞運公園動工起,田曉便將手中的鏡頭對準了它。用他的話說,「我們看著它一步步建設起來,它代表著我們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們居民現在和未來真真實實的幸福感,也體現在這裡。」
「最初周邊都是農田,只有一輛公交車,打車都打不到。現在這裡已經是大變樣了,一片繁華。」作為杭州城西這片區域十幾年發展變遷的見證者,田曉說。
田曉拍攝的杭州運河亞運公園建設場景。 田曉 攝
「工業建設的題材相對比較枯燥,很多人不感興趣,但我覺得亞運場館的建設是有歷史意義的事,把這些畫面記錄下來,以後肯定會有用處。」他認為,做這件事情自己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即在退休後遇到了亞運建設時期,自己居住在運河亞運公園附近,以及其退休前從事期刊出版工作,對攝影十分愛好。
最初,田曉用自己的手機拍攝,拍攝內容用他的話說也是「比較隨意」。後來,在對攝影更加熟悉後,為抓拍到場景目標圖,他不僅添置了新的專業長焦鏡頭,還給自己立下了一些內容上的「拍攝規矩」。
田曉拍攝的杭州運河亞運公園建設場景。 田曉 攝
春夏秋冬、氣象萬變下的建設場景;有意識拍出環境參照物記錄原有地理位置特色,如相鄰樓宇、路牌等;努力反映不同施工階段進度關鍵點時間變化照片;拍攝有故事的照片……在田曉拍攝的600多張照片中,都能尋得上述幾類共同的主題。
近三年時間裡,他把自家陽臺、窗口作為了拍攝主戰場。為了拍出滿意作品,其經常早上5時許就專門起床推開窗戶尋找美景,也會為了構圖、光線而在單元樓裡爬上爬下。田曉沒有給自己規定一定要拍多少照片,因為在他看來,好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田曉在杭州運河亞運公園內。 王逸飛 攝
如今,田曉拍攝的檔案式照片已獲得場館建設方的關注,其挑選出了250幅代表性照片作為檔案照提供。他還常把照片推送到鄰裡群裡,與小區居民共同分享發展和變遷。
目前,杭州運河亞運公園中的桌球館和曲棍球場的外形框架建設已完成90%,場館部分計劃於2021年3月竣工。田曉說,自己會一直把這件事做下去,「因為它也記錄了我們的幸福生活」。(完)
【編輯:田博群】
【來源:中國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