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大自然中存在著各種奇異的植物和動物,其中很多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實際上我們現在見到的許多植物和動物都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演化,才變成了現在的模樣,它們的祖先樣子更加奇特。
動物植物的進化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而大自然是殘酷的,任何不適應生態環境的動植物都會被無情地淘汰。
比如說恐龍,這種大型動物曾經是整片陸地的主宰,但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卻遭到了滅絕。如此強大的物種在一夕之間全部滅絕,學界對此的研究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我們只能將一切歸結為大自然的自我調整機制。
這樣的機制在其他物種的進化史中也有跡可循,一般來說,草食動物的繁衍能力會比較強,比如說兔子一年四季都在發情,而繁殖周期只有短短的四十幾天,一窩能產下幾十隻兔子,兩隻兔子交配之後,幾個月就會產生一個龐大的家族。若是任由兔子這樣繁衍發展,兔子肯定會泛濫成災。但別擔心,大自然中自然有肉食動物來限制兔子的數量。
而肉食動物們的繁衍周期就沒有這麼短了,同時每一次生下的幼崽數量也基本是個位數,這樣的繁衍機制保證了同一區域內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數量的平衡,不會出現某一類動物數量過多或過少的情況。
同時動物的體型也受到環境的影響,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熊體重可以達到1002公斤,不僅身上有著厚厚的皮毛,而且渾身都是脂肪。這樣即便在常年都是冰雪的北極,它們也能保持正常的體溫。同時它們的皮毛顏色也是白色,能夠完全融入雪地之中,在捕獵的時候能夠帶來極大的便利。
生活在南極的企鵝看起來笨笨的,走路一搖一擺,看上去十分滑稽。而它們這樣的生理構造實際上是為了適應水下的環境,在岸上十分笨拙的企鵝,到了水裡之後一瞬間能滑行很遠,身姿瞬間十分靈動,這一切都得益於它們一身光滑的皮毛以及兩片靈活的翅膀。這對短小的翅膀雖然無法幫助它們飛起來,但在水中卻是最好用的划槳。
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能夠看出,生物的進化基本都是為了適應環境以及捕獵,這樣的進化可能長達幾百年幾千年甚至上萬年。但也不是所有生物都能進化成功的,像是曾經的恐龍不就直接滅絕了嗎?從大部分生物的進化史中我們能看出,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體型都是有一個限度的,若是體型超過了那個限度,之後這一族群便會因為各種原因滅絕。
這個規律在飛禽動物中同樣適用,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鳥類是安第斯禿鷲,一隻成年安第斯禿鷲的翅膀展開之後可以達到3.05米。因為體型大,所以這種禿鷲的食量也大,捕獵的動物重量都要在15公斤以上。但它的體型和阿根廷巨鷹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阿根廷巨鷹早已滅絕,根據發現的化石來看,這種鳥站立起來的話高度有兩米,比一個成年人還要高,而它的雙翅展開之後長度能達到七米。單純的數據可能不那麼直觀,那就舉一個直觀的例子,這種鳥和一架「塞斯納」152輕型飛機一樣大,若是出現在天上甚至能達到遮天蔽日的效果。
阿根廷巨鷹早25萬年前便滅絕了,滅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阿根廷巨鷹的繁衍非常困難,一年只會下一兩個蛋,而且幼鳥需要十六個月才能脫離母親的羽翼,獨自生活。不過若是順利長大,阿根廷巨鷹能存活一百年左右,跟人類的壽命差不多。阿根廷巨鷹雖然因為自身巨大的體型沒有天敵,但自身捕獵也非常困難,需要捕獵大型動物。
而且大體型還給它們帶來一個很大的困擾,那就是起飛很困難。曾經很多像它們一樣大體型的鳥類都在進化過程中放棄了飛行,比如鴕鳥。阿根廷巨鷹的起飛非常困難,有科學家認為阿根廷巨鷹在飛起來之前需要從山頂起跑,通過助跑產生的動力飛行,不過這種說法至今沒有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