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唐)
今天,我們來欣賞深圳燕子老師創作的衍紙古風作品《青鸞》。
青鸞,又稱青鳥,出自《山海經·山經》卷二: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裡,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
自古以來,青鸞被賦予了多種含義。
有說青鸞作為信使的,不過最常見的是作為常伴西王母的一種神鳥,多為神仙坐騎。
赤色為鳳,青色為鸞,是祥和、喜慶的瑞兆。
青鸞羽翼青如曉天,在太陽下泛著柔和的光芒。
還有一種說法是青鸞是為愛情而生的鳥,一生都在尋找另一隻青鸞。
傳說青鸞有世上最美妙的聲音,但是它們只為愛情歌唱,所以青鸞也被用來引申為愛情。
這是一幅很大氣的作品,表現主題青鸞佔據畫面的大部分,作者特別善於選材。
從表現手法來看,採用了多種表現手法相結合,不局限於平面的線條展示,還有經過剪切後的懸空立體處理,對於青鸞全身不同部位的羽毛,這樣表現很準確。
神鳥輕輕揮舞雙翼,尾羽隨風搖曳,從而顯得活靈活現,一副悠然自得,盡情灑脫的樣子。
第一次看到這幅作品就特別喜歡,幾次索要未果,甚是遺憾!
更多深圳燕子老師的古風作品,請點擊:
秋意濃,而韻亦未盡
衍紙古風作品——《伊人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