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幾個分解反應

2020-12-14 中考網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幾個分解反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幾個分解反應:

  13.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電2H2↑+O2↑

  14.加熱鹼式碳酸銅:Cu2(OH)2CO3加熱2CuO+H2O+CO2↑

  15.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2KCl+3O2↑

  16.加熱高錳酸鉀: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8.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高溫CaO+CO2↑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1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分解反應方程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分解反應方程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分解反應:   1、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   現象:(1)電極上有氣泡產生。H2:O2=2:1   正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 2021初中化學知識點之常見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化學知識點之常見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分解反應:   1、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   現象:(1)電極上有氣泡產生。H2:O2=2:1   正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 2021年初中八年級化學知識點:碳和碳的氧化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化學知識點:碳和碳的氧化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學性質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煤爐中發生的三個反應:(幾個化合反應)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原子符號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原子符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元素符號   ⒈元素符號: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元素。   ⒉書寫:   ⑴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如:H、O、S、C、P等。
  • 2021年中考化學複習之幾個分解反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化學複習之幾個分解反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幾個分解反應:   13.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電2H2↑+O2↑   14.加熱鹼式碳酸銅:Cu2(OH)2CO3加熱2CuO+H2O+CO2↑   15.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2KCl+3O2↑   16.加熱高錳酸鉀: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構成之化合價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構成之化合價,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化合價   1、O通常顯-2價,氫通常顯+1價;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化合價有變價。   2、化合價的應用: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 2021初中化學知識點之中和反應及其運用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化學知識點之中和反應及其運用,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1)定義:酸與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如NaOH+HCl==NaCl+H2O。   (2)中和反應的實質:酸溶液中的H+與鹼溶液中的結合生成水的過程,。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組成的表示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物質組成的表示,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意義:如化學式H2O的意義:4點 化學式Fe的意義:3點   (3)計算:   a、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   b、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中和反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中和反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和反應 溶液酸鹼度的表示法--pH   1、定義:酸與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2、應用:   (1)改變土壤的酸鹼性   (2)處理工廠的廢水   (3)用於醫藥   3、溶液酸鹼度的表示法--pH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置換反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置換反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金屬單質+酸--------鹽+氫氣(置換反應)   1.鋅和稀硫酸Zn+ H2SO4 = ZnSO4 + H2↑   2.鐵和稀硫酸Fe+ H2SO4 = FeSO4 + H2↑   3.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性質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體——乾冰   2、化學性質:   1)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H2CO3 =
  • 2021初中化學知識點之氧氣的性質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化學知識點之氧氣的性質,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C2H5OH+3O22CO2+3H2O   (3)氧氣的來源:   13.拉瓦錫研究空氣的成分實驗:2HgOHg+O2↑   14.加熱高錳酸鉀:2KMnO4K2MnO4+MnO2+O2↑(實驗室制氧氣原理1)   15.加熱氯酸鉀(二氧化錳):2KClO32KCl+3O2↑   16.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分解反應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有關水的化學方程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有關水的化學方程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SO3+H2O=H2SO4 P2O5+3H2O=2H3PO4   CH2=CH2+H2O←→C2H5OH   4.水解反應   FeCl3+3H2O=可逆=Fe(OH)3+3HCl   氮化物水Mg3N2+6H2O=(加熱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常見化合反應方程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常見化合反應方程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單質與氧氣的反應:(化合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置換反應方程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置換反應方程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置換反應:   (1)金屬單質+酸--------鹽+氫氣(置換反應)   1、鋅和稀硫酸反應:Zn+H2SO4===ZnSO4+H2↑   2、鎂和稀硫酸反應:Mg+H2SO4===MgSO4+H2↑   3、鋁和稀硫酸反應:2Al+3H2SO4===Al2(SO4)3+3H2↑   4、
  • 2021年初中八年級化學知識點:溶液的酸鹼度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化學知識點:溶液的酸鹼度,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溶液的酸鹼度常用pH來表示,pH=7時溶液呈中性,pH<7時呈酸性,pH>7時呈鹼性。   pH=0時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pH越大,鹼性越強。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氧化反應方程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氧化反應方程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8、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O2CO2   現象:(1)發出白光(2)放出熱量(3)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9、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O22CO   10、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碳層:C+CO22CO(是吸熱的反應)   11、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O22CO2   現象:發出藍色的火焰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酸鹼鹽的化學方程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酸鹼鹽的化學方程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相互關係   (1)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1.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一氧化碳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一氧化碳,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2、有毒:吸進肺裡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少氧氣而中毒。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鹼性氧化物+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鹼性氧化物+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鹼性氧化物+酸--------鹽+水   1.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