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國和人民同前進——對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回顧與期望

2020-12-27 澎湃新聞

2020年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1950年7月,吳耀宗先生等40位中國基督教領袖聯名發表了《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後稱「三自宣言」)。9月23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宣言並發表了題為《基督教人士的愛國運動》的社論,社論指出「這篇宣言是中國基督教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文件」,三自愛國運動「是基督教人士應有的使中國基督教脫離帝國主義影響而走向宗教正軌的愛國運動」。這一愛國運動迅速得到了廣大愛國教徒的熱烈響應,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在全國蓬勃開展起來。三自愛國運動讓中國基督徒真正同全國人民一道「站起來」,決心徹底擺脫帝國主義對教會的控制,建設一個真正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國教會,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70年來,中國基督教始終堅持愛國愛教方向、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取得了豐碩成果。實踐表明,三自愛國運動是中國基督教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創舉,所開闢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已經成為基督教紮根中國土壤的方向引領,成為愛國愛教精神在基督教領域的成功實踐,成為凝聚基督教信教群眾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途徑。

實踐表明,三自愛國運動的發起和開展,既是基督教中國化的重大成果,也為從更廣範疇、更深層次探索基督教中國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撫今追昔,鑑往知來,中國基督教界將在深入總結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年成就與經驗的基礎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始終高舉愛國愛教旗幟,進一步落實三自原則,繼續沿著獨立自主自辦的道路前進,不斷深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進程,在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上書寫新的篇章。

一、三自愛國運動是從基督教內產生的政治性運動——促進中國基督徒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基督教經濟、人事基本掌握在外國傳教差會手中。吳耀宗等基督教領袖與周恩來總理三次談話後,決定發布《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以下簡稱「三自宣言」),徵到全國三分之二信徒的籤名贊同,並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登出這個宣言和首批籤名者的名單,並發表支持社論,這個日期就成為三自運動的起點。在1954年舉行的第一屆基督教全國會議中,成立了這個運動的領導機構——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三自」)。

從宣言的內容來看,先是承認「基督教同帝國主義在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之中發生了關係」,在「總的任務」中的第一段就是擁護《共同綱領》,擁護新中國,這是明確的政治性表態。正是這個正確的表態和以後的實踐,使中國基督教在組織上徹底脫離了外國控制,回到人民懷抱,成為中國基督徒自己的宗教事業。

吳耀宗之所以能成功地發起三自運動,一方面是由於他認識到只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拯救國家,另一方面是由於他順應了廣大人民,包括廣大基督徒的願望。三自宣言獲得壓倒性的籤名數字,說明這是中國基督徒自己的政治選擇。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人吳耀宗交談。

「文革」結束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實,基督教也陸續恢復活動。1980年10月,成立了全國性的教務機構「中國基督教協會」(以下簡稱「全國基協」)與全國三自並列,是為了加強教務、分工合作的需要,並沒有改變政治方向,至今合稱「基督教全國兩會」。

二、三自愛國運動是具有教會性的運動——推動中國基督徒改革與建設教會

三自宣言強調基督教自身須改弦易轍,在「基本方針」和「具體辦法」中提出要認識並「肅清內部的帝國主義影響」。實現自力更生在當時非常緊迫,如果教會繼續依靠外國津貼,聽命於外國差會,如何能與全國人民同行?這個運動那時稱為「三自革新運動」,這個「革新」就是指內部的改革,後來為了擴大團結,改為「三自愛國運動」。從這個意義上說,三自愛國運動不僅是一個政治性運動,也是基督教內部的一個改革和建設的運動,具有教會性,「愛國愛教」並提。

在1956年舉行的三自愛國運動第一屆第二次委員會上,吳耀宗作的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實現「三自」的具體任務,除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保衛世界和平」等以外,涵蓋教會的組織、人事、事工等多方面的推進。1958年開始實行的聯合禮拜,使我國的教會走上了消除宗派的合一新途徑,現在已經是「聯合中的教會」。

改革開放以後,丁光訓在中國基督教第三次全國代表會議上作的工作報告,一方面指出了三自「使中國的基督徒愛國」等三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提出「三自」要落實於「三好」,即「自治好,自養好,自傳好」,並反覆強調 「辦好教會」的重要性。在他的領導下,基督教全國兩會印刷《聖經》、鞏固聯合禮拜、制定全國教會適用的《要道問答》《讚美詩(新編)》《教會規章制度》、開辦神學院校等,都是在新的教會建設道路上的成就。他親自帶領開展神學思想建設,因為他認為,基督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適應,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特別是神學思想上的適應。

為了改變「洋教」形象,20世紀的基督教有識之士發起過自立運動、本色化思潮,在教會的組織形式,尤其在神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近年來,基督教在大力推進「中國化」,可以說是這些努力的延續和發揚光大,三自愛國運動更促進其徹底的實踐。

針對信徒的思想問題,三自愛國運動做過兩方面的宣講:一是強調宗教適應處境的必要性。宗教的生存與發展必須適應所在地的人文情況,外來宗教必然經過與本地社會、文化相融合的過程,才能生根,這些都是經過中外歷史檢驗的命題。二是指出基本信仰與神學觀點的區別。基督教的基本信仰是根據《聖經》和教會兩千年來的傳承,的確是不能改變的,但是例如理解教義的神學,以及教會的組織形式、禮儀、文化表現形式,如教堂建築風格、教會音樂、美術等一直隨著歷史、地域的不同而改變,並非有損於信仰。

70年來,教會內部的改革是一直在進行中的,並在事實上受到信徒的認可和讚許。從教會的發展來看,效果是好的。

三、黨和國家正確的宗教工作方針和宗教政策是三自愛國運動開展的前提

基督教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能夠發起三自愛國運動,不僅歸功於吳耀宗等人的積極努力,更是由於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是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成熟的政黨,它把「統一戰線」作為革命成功的法寶之一,願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包括在信仰上與馬克思主義有別的宗教信徒。它既看到當時基督教被外國控制的事實,也承認基督教內有愛國力量,有走上愛國道路的現實可能性,而予以大力支持。可以說,這個運動是黨和政府與中國基督教界共同努力的產物。這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偉大的創舉,也取得輝煌的成就。

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不但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在《憲法》中明確規定,而且不斷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發展宗教工作理論,探索宗教工作的規律,這在改革開放以後更為明顯。1982年印發的《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即十九號文件)和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對於宗教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性。我從三自愛國運動發展的角度,在這方面有以下體會:

需深刻把握宗教工作是群眾工作。國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為實現「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在這樣的環境下,三自愛國運動在基督教內部引導信徒踐行愛國的責任,使基督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能達到團結信眾的目的。

需嚴格劃清守法與違法犯罪的界限。宗教工作近年來加大了法治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及配套的管理辦法相繼頒布,這些法規出臺以前,都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包括聽取基督教全國兩會的意見。基督教界完全擁護,並正加強宣傳,要求嚴格遵守。要維護廣大基督徒的合法權益,做到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

需提高「導」的水平,善於領導三自愛國運動開展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做好宗教工作需在「導」字上下功夫,而且要導之有方、有力、有效,這在宗教工作理論上是一大突破,出於極高的政治智慧,受到政、教、學各界一致的歡迎。對基督教來說,三自愛國運動本身就是引導信徒愛國的運動,通過基督教兩會來進行工作,不但合理,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很重視宗教團體,提出要尊重和發揮宗教界人士在宗教內部事務中的作用,而且重申高素質領導班子的標準。《宗教團體管理辦法》的公布更加大了落實的力度。我認為培養人才隊伍是當務之急。三自愛國運動的領導人一向並不限於教職人員,平信徒比教職人員更了解社會,有群眾基礎的信徒領袖若能忠於信仰,學習神學,理解教會前進的方向,往往能起與教職人員互補的作用。現在青年人的學識、視野比老一代深廣,是有利的一面;但在多元化的社會中,思想不容易穩定。要具體地關心他們的成長,了解他們的困難,使他們真正認清三自愛國運動的意義,真誠引導信徒不斷前進。

四、「基督教中國化」是三自愛國運動長期的擔當

「基督教中國化」是當前基督教的工作方向,它不僅要求基督教在政治上與黨和國家同向同行,而且教會生活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神學思想上融合中國文化,使教會真正生根於中華民族土壤,從「基督教在中國」變成名副其實的「中國基督教」。這是中國教會和信徒自己的事,我們理當是推進它的主體。三自愛國運動既是具有教會性的運動,而且早已以此為目標,做了大量工作,更當在今後加強努力。三自愛國運動需在「愛國愛教」的既定性中作堅韌的努力,包括正確的思想指導和合適的舉措。我想到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愛國不僅在形式,要在談愛教的同時培養愛國的大局意識。教會現在所實行的節日升國旗,是在外在儀式上堅持中國化方向。有的教會利用崇拜以外的機會對信徒進行愛國主義及法制教育,應該堅持。同時,教會應在日常的宗教事工中有大局意識,經常考慮到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並為之添磚加瓦。

例如教會的講道是講《聖經》,但在闡述時需注意經文的內部平衡,不走向極端;傳講教義,也必然牽涉對社會、對不同信仰者的看法等,該如何把握其內容,這些都與我們經常討論的神學思想建設、基督教倫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接有密切關係。當前海外以「中國福音化」為名的宣傳很多,其政治意圖非常明顯,與我們努力的「基督教中國化」針鋒相對。在國內,異端邪教活動也很頻繁,基層教會要有愛國和守土有責的意識,做到分辨是非,不被破壞勢力所利用,引領正信正行。

愛教要重視教會的社會見證,與不同信仰者保持和諧關係。和諧神學使基督教與社會的關係不斷改善,但基督徒與不同信仰者的關係仍需引起重視。教會現在正努力投入公益慈善事業,我們要著重教導信徒的是,基督教的社會倫理準則是「愛人如己」,要「一心行善」,為此我們支持向善的努力,與一切行善的人合作,包括信仰不同的人。

密切聯繫信教群眾,既帶動他們前進,又理解他們的合理需求。丁光訓主教經常提醒我們,三自愛國運動要向國家負責,也不能脫離教會和信徒。推進「基督教中國化」必須聯繫教會在中國的前景,鼓勵信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說明它與基督教道德的關聯,這就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我們必須從神學、釋經學、教牧學、基督教倫理學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用信徒能夠聽得懂的宗教語言,給他們切合實際的思想引導。

2018年修改通過的《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章程》中,業務範圍有「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教會和信徒的合法權益」的條文,這是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規定的宗教團體的職責。三自愛國運動過去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深得信徒擁護,今後仍應繼續 努力。

「中國化」的基督教應該使信仰落實於中國語境,並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我理解「基督教中國化」並非要割斷中國基督教與普世基督教的聯繫,基督教融合於中國文化也並不意味著拒絕普世基督教一切有益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但我們是中國人,一定要摒棄基督教信仰等同於西方文化的錯誤認識,把它轉植到中華文化的語境中來,才能適應生長環境。

現在基督教內談論比較多的是教會音樂、教堂建築應該有中國元素,然而更重要的是在神學、教會歷史研究、教會管理方面都要有新的思路。我國基督教內的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還需繼續補課,對當今的文化趨勢也需要有敏銳的領悟,才能找到基督教神學與中國文化的聯結點。神學院老師擔負著重要責任,需要樹立以我為主的思想,不僅在課堂上介紹各種觀點,更要結合我國和我國教會的實際進行揚棄,有選擇地吸取養分,進行融合,為我所用。對於那些以關心宗教為名,在國際上抹黑我國和我國基督教並在我國國內培植反對勢力的基督教團體,需保持警惕。

基督教素來重視國際聯繫,三自愛國運動使我們不再是西方教會的附庸,取得與外國教會平等交往、介紹我國真實情況及我國基督教在發展途徑、神學思想等方面特點的條件。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也是我國基督教的職責。過去我們在廣交朋友、推動民間外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今後仍需進行,但我認為相比之下,我們當前須以更大的力度做好國內工作。只有在中國化的道路上取得紮實的進展,我們才能在國際上有更大的話語權。

我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祖國的崛起又是與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步進行的,我每想到時總是充滿愉悅,我對中國基督教的前途完全樂觀。當祖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日,基督教在「同心圓」中必有一席之地。相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正確指引下,三自愛國運動堅持愛國愛教的原則和定位,徹底脫去「洋教」帽子的中國基督教必能早日呈現。中國基督教將成為人民的祝福,在普世基督教範圍中,也有它獨特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基督教協會原會長)

責任編輯盧曉容

本文刊《中國宗教》2020年05期

來源:微言宗教

作者:曹聖潔

原標題:《與祖國和人民同前進——對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回顧與期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紀念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繼往開來 在新時代譜寫中國基督教的新...
    這一愛國運動迅速得到了廣大愛國教徒的熱烈響應,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在全國蓬勃開展起來。三自愛國運動讓中國基督徒真正同全國人民一道「站起來」,決心徹底擺脫帝國主義對教會的控制,建設一個真正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國教會,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70年來,中國基督教始終堅持愛國愛教方向、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取得了豐碩成果。
  • 杭州市基督教「兩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9月17日,杭州市基督教「兩會」召開第十八次神學思想建設(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研討會暨杭州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十屆、杭州市基督教協會第八屆第二次全體委員(擴大)會議,來自杭州基督教兩會的委員、教牧同工、列席代表120餘人參加了會議。
  • 上海市基督教兩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昨天,上海市基督教兩會舉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紀念會,會上,大家回望上海基督教70年走過的歷史足跡,展望上海基督教的未來發展。上海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總結了上海基督教界自「三自宣言」發表70年以來的成果,強調未來將繼續高舉三自愛國旗幟,堅持基督教中國化方向,為建立一個與黨和政府同向同行、和諧進步、愛心服務、圓融創新、自信自覺與新時代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相匹配的基督教會而努力。圖說: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研討會。
  • 【紀念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三自宣言:《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
    編者按:2020年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 舉三自愛國旗,走中國特色路——浙江基督教紀念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
    2020年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的七十周年。1950年7月,吳耀宗先生等40位中國基督教領袖聯名發表了《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後稱 「三自宣言」)。9月23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宣言並發表了題為《基督教人士的愛國運動》的社論,社論指出:「這篇宣言是中國基督教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文件,三自愛國運動是基督教人士應有的使中國基督教脫離帝國主義影響而走向宗教正軌的愛國運動」。三自愛國運動讓中國基督徒真正同全國人民一道站起來,建設一個真正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國教會,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 繼往開來——在新時代譜寫中國基督教的新篇章
    三自愛國運動讓中國基督徒真正同全國人民一道「站起來」,決心徹底擺脫帝國主義對教會的控制,建設一個真正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國教會,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70年來,中國基督教始終堅持愛國愛教方向、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取得了豐碩成果。
  • 大興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二屆第二次委員會勝利召開
    2020年12月5日下午,大興區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舉辦第二次全體委員會會議,會議在大興區福音堂舉行。全區三自愛委會29名委員及監事會成員出席了會議。北京市基督教兩會主席蔡葵,大興區民宗辦主任殷紹毅應邀參加會議並講話。
  • 國家宗教局局長:中國基督教徹底擺脫了外國勢力的控制和影響
    新華社9月24日消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9月23日在上海舉行中國基督教發起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紀念會。中國基督教兩會副秘書長、副總幹事以上人員,老一輩基督教界代表人士、青年和學者代表等約60人參加了紀念會。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應邀出席會議並講話。
  • 中國基督教協會原會長曹聖潔:餘生堅持愛國愛教
    回顧這40年,給中國基督教協會原會長曹聖潔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重新貫徹,不但宗教場所開放,宗教活動自由進行,而且經過政府幹部、有關學者、宗教人士三方面的配合努力,切合中國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已經建立並不斷發展。
  • 【廣州市增城區基督教堂】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主日崇拜
    宣召:詩篇136:1-3進殿:讚美詩134首《今到主殿歌》祈禱:主禮啟應:第25段《神的教會》唱詩:讚美詩122首《教會根基歌》讀經:結11:17-20;弗4:1-6;約17:20-23頌讚:詩班獻唱(早、午、晚)證道:《彼此聯絡   合而為一》家事報告:宣讀《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七十周年文告
  • 同吃國慶面、齊唱愛國歌...高新學子對祖國花式表白~
    同吃國慶面,共慶祖國華誕;與國旗合影,向祖國致敬;齊唱愛國歌,唱響深情和祝福……在國慶節到來之際,>西安高新區各學校以多種活動方式共慶新中國七十一華誕,抒發對祖國的愛和祝願,在載歌載舞中進一步增強了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 中國基督教兩會歡迎芬蘭福音信義會代表團訪問
    芬蘭福音信義會大主教卡裡·梅基寧大主教攜夫人等一行七人於2013年9月5日,應邀訪問中國基督教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傅先偉長老、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高峰牧師等熱情的接待了客人們並進行了座談。 中國基督教協會總幹事闞保平牧師主持座談會,並向客人一一介紹了參加座談會的同工,中國基督教協會副總幹事包佳源牧師及各部門負責人加了座談。
  • 上海市基督教「兩會」舉行紀念活動
    今天上午,上海市基督教「兩會」隆重舉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紀念大會。會議總結了上海基督教界自「三自宣言」發表70年以來的成果,強調未來將繼續高舉三自愛國旗幟,堅持基督教中國化方向,為建立一個與黨和政府同向同行、和諧進步、愛心服務、圓融創新、自信自覺與新時代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相匹配的基督教會而努力。
  • 中國近代史:非基督教運動再掀高潮!
    《宣言》還揭露了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進行文化侵略之方法「日臻巧妙,由教會,而學校,而醫院,而青年會,而社會服務團,而童子軍,而平民教育,日益遮掩其布教面目,日益深入社會,迷惑無數青年」,「益增外人輕鄙華人的觀念」,「破壞中國的民族覺悟與愛國心」。《宣言》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利用基督教的反動實質,闡明了這場反基督教鬥爭同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民族解放的人民革命運動的關係。
  • 中國佛教界愛國情感、愛國思想和愛國實踐的統一
    抗戰時期,巨贊法師呼籲作為社會一份子的僧人為國家分憂、擔當起護國愛教的責任,先後組織成立南嶽佛道救難協會、南嶽佛教青年服務團、南嶽佛教流動工作團和湖南佛教抗敵後援會,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巨贊法師廣行大乘佛教菩薩道精神,殺賊止惡、搶救傷員、安置難民,努力弘傳了「人間佛教」思想。南嶽僧眾在抗日救亡運動中踐行著愛國愛教的責任,既鍛鍊了自身,也彰顯了他們保衛國家和救度眾生的愛國情懷。
  •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心系武漢共渡難關——青島市基督教兩會在行動
    作為青島市人大代表,全國基督教協會副總幹事、山東省基督教協會會長、青島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任董美琴牧師,在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中,積極履職,做出表率,團結帶領全市基督教團體和廣大信徒熱心捐獻,督促所有活動場所停止所有聚會活動
  • 感恩祖國 青春與使命同行 ——香山中學紀念12.9愛國學生運動合唱...
    12.9運動是中國新青年發起的反帝反封建的一次愛國主義運動,它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為紀念這一偉大愛國運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學生感恩祖國,努力學習,心懷使命,創造祖國美好未來。
  • 中國五大宗教
    基督教(新教):是對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形成的各個新宗派,以及後來又從這些宗派中分化出來的大量新派別的統稱。新中國成立前夕,在我國活動的外國差會有130多個,發展教徒約70萬人。1954年7月22日,中國基督教全國會議在北京召開,把三自革新運動改名為「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
  • 汪洋會見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代表
    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李昌禹)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28日至30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見全體代表並講話。他代表黨中央對會議的成功召開表示祝賀,向基督教全國「兩會」新老領導班子成員、全體與會代表和全國基督教界朋友們致以問候。
  • 上海天主教愛國會一甲子:發揚愛國愛教傳統,堅持中國化道路
    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局黨組書記王霄漢,市民族宗教局局長花蓓,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元龍,市人大僑民宗委副主任林海平,市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閔衛星,市民族宗教局一級巡視員王君力等領導及市道教協會副會長姚樹良,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金宏偉,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徐玉蘭等本市各宗教團體負責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