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孕育出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立德樹人,把延安精神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陝西省延安市延安實驗小學立足「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任務,紮實進行實踐研究,打造特色教育活動,積極培養「有堅定信仰,有陽光心態,有健康身體,有淵博學識」的「四有」紅色傳人,用基礎課程強基,用地域課程鑄魂,用綜合課程追夢,為學生全面發展建構科學的課程。
落實地域課程的傳承功能
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戰鬥的十三年裡,給延安留下了無比豐厚的紅色教育資源。棗園、楊家嶺、王家坪、鳳凰山、革命紀念館……都是一部部鮮活的教科書。作為延安的學校、延安的教育人,更應利用好這些紅色資源,將延安精神發揚光大,讓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一)讓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進課堂。延安實驗小學從建校之初,就特別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開發了各學段的《我愛延安》校本教學叢書,讓校本教學內容進課表、進課堂,通過「三保」(保證內容、保證時間、保證質量)有層次地對學生進行地域文化教學,讓學生在誦讀和理解中受到薰陶。特別是通過對延安區域的人文精神、地理風貌、風土人情、特色產品及風俗文化的學習、了解,從思想上認識並發揚自力更生、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文化基礎和信仰基礎。
(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用延安精神立德樹人,核心是實踐活動育人。在活動體驗中尋根與鑄魂,讓學生在動眼、動耳、動手、動腦、動心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內涵並自覺傳承與發揚。
一是講好延安革命故事。組織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走進革命舊址訪問講解員、走進敬老院尋訪革命老紅軍、聽爺爺奶奶講過去的事情等方式和渠道,了解延安紅色故事,認識延安革命人物,講好革命故事,演好革命英雄。學生在搜集、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延安精神,在整理的過程中理解延安精神,在講述和演繹的過程中傳承延安精神。學生看見了,聽見了,被感染了,政治方向更加堅定,延安精神入腦更入心了。
二是傳唱延安革命歌曲。音樂是最具情感的藝術。紅色歌曲兼具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學校除了將傳唱紅色歌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教育活動外,還組織少先隊員走進魯藝舊址,了解老一輩藝術家創作紅色歌曲的歷史背景。一次中隊活動課,輔導員帶領孩子來到魯藝舊址,讓講解員給孩子們講關於影片《英雄小八路》的故事,當孩子們知道電影主題曲《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就是當時在魯藝當教員的寄明為影片《英雄小八路》創作之時,對這首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愛國之情、奮進之心油然而生。學生在學唱《黃河大合唱》時,也來到魯藝舊址,重溫創作背景。我們發現,深耕紅色歌曲背後的故事,會大大提高歌曲演唱的教育效果,增強紅色歌曲傳唱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這樣的體驗、演唱,是延安精神傳承最重要也是最生動的途徑。
三是吟誦延安紅色經典詩詞。為了深化延安精神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孩子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德,學校每年十月份都會開展「不忘初心跟黨走,紅色經典永傳承」等經典誦讀比賽,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家國情懷。長徵組歌、紅色讚歌、延安歲月……都是班級吟誦的主題內容。一次吟誦一次緬懷,一次吟誦一份深情。這樣的誦讀,不僅是對歷史的重溫,更是對延安精神的傳承,是對當下學習和生活的鞭策與洗禮,是將「尋根與鑄魂」完美結合的重要方式。
四是開展延安革命舊址講解與研學活動。每逢節假日,學生都會自覺去各個舊址點進行義務講解。我們通過《紅領巾看延安》主題實踐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南泥灣研學活動等,讓孩子們在父母、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寶塔山、王家坪、棗園等革命舊址,感受老一輩國家領導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感受革命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感受為解放全中國甘灑熱血、勇於獻身的自我犧牲精神。實踐的目的就是為了啟發教育,讓大腦和心靈有所收穫,在參觀與學習閱讀中領悟、理解,在講解與反思中踐行、服務。在這樣的實踐中,張力文同學脫穎而出,因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故事而被評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在國慶70周年慶祝大會上,作為34名各時期受表彰的嘉賓之一受邀參加了國慶閱兵儀式。
五是創作實踐小報。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領悟延安精神,學校堅持開展「我與延安精神」主題手抄小報創作活動、「我心中的英雄」主題繪畫活動、「我了解的延安革命故事」繪本創作活動等。通過「小手牽大手」的親子活動方式,鼓勵學生帶動家長,一起收集與延安精神有關的資料,共同經歷選擇、提煉、繪畫、創作、編排等過程,完成精美的延安精神實踐作品。「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延安精神指引下成長」「延安精神在我心中」「延安精神——不朽的精神傳奇」等一件件優秀作品匯集成了延安精神教育文化牆。孩子們參與創作的過程,是對延安精神的再學習、再實踐、再感受、再宣傳,這個過程,是對延安精神充分了解、充分吸收、充分內化的過程。
重視綜合課程的育人功能
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下,學校積極開發綜合課程,多渠道多維度拓寬綜合課程的教育內容,拓寬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育人途徑。
一是堅持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每天誦讀《我愛古詩文》《國學》兩套校本教學叢書,讓經典日日與學生相伴;開展古詩詞、經典朗誦、詩畫繪本等競賽,讓文化時時浸潤學生心靈;進行書法、繪畫、蠟染、版畫、腰鼓、剪紙等傳統技能訓練,讓傳統技藝得以發揚與傳承;組織棕香端午、邀月共歡、菊韻重陽、花燈迎新等傳統節日紀念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過程中,受到薰陶感染,得到教育啟迪,深化民族情懷與愛國思想。
二是加強社團實踐課程。社團實踐課程主要有體育運動、科技創新、藝術審美。體育運動主要涵蓋足球、籃球、跆拳道、武術、輪滑、啦啦操、桌球等內容,讓學生在運動中磨鍊意志、增強體質、遵守規則、抗擊挫折。科技創新社團主要開設有航模、FLL、WER、濼喜機器人、樂高機器人、能力風暴、SETA腰鼓製作等內容,讓學生在設計、組裝、編程、應用製造過程中,對科學、對未來、對創新與製造產生濃厚興趣,從中受到教育,愛上科學創造。藝術審美社團主要開設有書法、繪畫、手工紙藝、合唱、民族舞、拉丁舞、少兒主持等內容,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和教育。
經過七年的實踐探索,全體師生的思想意識與行為自覺高度統一,學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得到提高,愛黨、愛國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思想上的提升,轉化成行為上的自覺。傳唱紅歌的學生多了,演講紅色故事的學生多了,喜歡到革命舊址點義務講解的學生也多了,在學生中逐漸培養起「紅色基因我傳承」的愛國精神和「文明少年我能行」的文明行為。學校實現了內涵式、文化式發展,成長為傳承延安精神、建設紅色課程的特色名校。教育實踐活動的視頻資料在多家網絡媒體上經常展示,得到許多網友的關注和支持;足球、科技、音樂、美術等特色教育在國家、省、市獲獎80餘次,一大批學生在國家、省、市等各類競賽中摘金奪銀;學校也榮獲陝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最美校園、平安校園等表彰獎勵九十餘次。(學習強國)
來源:延安文明網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