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王曉波 趙雲
自6月中下旬以來,A股市場行情火爆,投資者紛紛跑步進場,據7月21日晚中國結算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A股新增投資者154.9萬人,同比增長46.72%,環比增長27.58%。
然而隨著牛市一起襲來的,還有各種非法網絡薦股,其中當以「微信薦股群」最為普遍,比如在「直播分析行情、定期發放福利、入會輔導投資」的一條龍服務下,不少投資者在大大小小的薦股群裡栽了跟頭。
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薦股群是怎麼讓人一步步落入陷阱的?微信官方日前發布了最新的風險提示。
「戲精」薦股群 團夥作案 多帳號聯合詐騙
懂行情、知內幕的「大師」是薦股詐騙團夥的吸睛招牌,也是將投資者引入騙局的「領路人」。而所謂的薦股群,就是「大師」用來推薦買入股票的粉絲群、福利群,有的還要求付費入群。
當有投資者被「大師」的網絡直播吸引,「助理 」便會將他拉進薦股群。群裡的「大師」、「助理」以及各位「粉絲學員」全部都是詐騙團夥操控的帳號,等投資者一進群,就開始他們的表演。
首先,「大師」會在群裡給出他看好的股票名稱和代碼,聲稱這些股票有翻倍、暴漲的潛力,然後號召群員跟隨買入。而此時,群裡的「粉絲」也會第一時間出來響應,踴躍跟投,甚至毫不猶豫一擲千金。
這樣的戲碼每天在群裡循環上映,一方面借「粉絲」的追捧神化「大師」的業務能力,一方面用「一呼百應」的互動效果刺激投資者從眾跟投。
不僅如此,為了鞏固投資者信心,詐騙團夥還會安排「粉絲」在群裡分享各自的收益情況、向老師請教後續操作。看似不經意的交流,其實是詐騙團夥準備的慢性「麻醉劑」。
詐騙團夥通過製造多賺少賠的假象,誤導投資者建立錯誤的盈虧認識。
20個點位的盈利、10萬成本一天賺1萬……當一個個「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擺在面前,投資者的警惕被逐漸麻痺。甚至在已經發生虧損的情況下,仍然心存僥倖,在誇大收益的洗腦式宣傳下萌生「再搏一次」的衝動,卻不知等待他的可能是更嚴重的投資虧損。
此外,一些詐騙團夥還會冒充正規投資公司,提供虛假投資平臺誘騙投資者注資。後續通過在後臺實時操縱行情、偽造交易記錄等手法欺詐用戶大量資金。
而無論何種形式,通過薦股群獲得的投資渠道最終都會導致投資者的資金虧損,投入的成本不是被套牢就是和薦股團隊一起「人間蒸發」。
30人的「薦股群」 29人是騙子扮演的
此前,央視財經曾曝光一起微信群非法薦股的案例,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深圳警方破獲的這起案件中,犯罪團夥通過建立「薦股群」進行詐騙,最為奇葩的是,在一個30人的「薦股群」裡,竟然有29個都是騙子。
深圳市寶崗派出所辦案隊隊長劉洲:每個人使用差不多十幾二十部手機,而且手機裡的微信群,都是一些推薦股票類的信息,所以就覺得這個公司非常可疑。
犯罪嫌疑人以推薦股票的名義,吸引受害人加入「薦股群」,然後進行詐騙。而在一個30人的「薦股群」裡,警方發現,其中有29人,竟然都是騙子扮演的。
深圳市寶崗派出所辦案隊隊長劉洲:29個人是兩三個人扮演的,他們每個員工,從網際網路上、微博上收集一些金融類人士發到朋友圈的截圖,他們給複製下來,直接用到自己註冊的微信上。
這個犯罪團夥成立幾個月就已經非法獲利數十萬元。
股民聽網絡薦股,結果連吃四跌停
央視財經前不久還曝光了一則因聽信網絡薦股,而連吃跌停的案例。
小張2015年進入股市,這幾年操作不多,沒多少經驗,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一直在家,就每天看股票,同時她也在網上搜索A股相關的各種資料和投資方法,4月中旬的一天,她通過股吧裡的一個QQ號,加入了一個免費講課的群。
聽課期間,所謂的老師也會偶爾推薦股票,小張跟了兩次小賺,於是更加信任。同時,老師從一開始就說正在調研幾家公司,一旦機會成熟就會公布,讓大家大賺一把,以前的調研票,少的翻倍,多的七八倍。直到6月10日晚上,老師的助理通知明天將公布調研票,要大家準備好一早就買入,11日開盤後,調研票如期公布。
上海投資者 小張:九點二十幾分,我就收到了助理從QQ上發來的消息,告訴我們這隻股票是濟民製藥,進場價格隨便打,因為集合競價的時間很緊,怕它一開盤就拉升了,然後填了一個略高於當時價格的數字。
但就在小張買入後,濟民製藥的股價走勢,就像心電圖一樣上上下下,並沒有預期中的漲停,收盤後助理也沒有合理解釋,卻在午夜時刻把小張拉黑了。此後三天,濟民製藥連續跌停,等到第四個跌停的時候,她選擇賣出,市值少了三分之一,虧損將近2萬元。
令人奇怪的是,像小張這樣,在網絡黑嘴的推薦下,6月11日高位買入濟民製藥的投資者,在全國各地至少有幾百位;據了解,黑嘴團隊也有第一牛散俱樂部、談金論股、秦牛俱樂部等至少十幾個。黑龍江的房先生這次損失了20萬元,由他發起的一個QQ群裡,少的損失幾千元,多的損失兩三百萬元。
濟民製藥還曾在6月16日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多位投資者反映,市場上存在有人利用微信群、QQ群及直播間向股民推薦買入公司股票的情形。公司也已關注到網絡上出現了關於該事件的媒體報導。經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自查,各方均未策劃、參與該事件,亦未授意他人策劃、參與該事件,與該事件無任何關聯關係。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微信安全中心、央視財經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