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3月16號,對重慶這座剛剛直轄的城市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為了給直轄市獻禮,中國第一支堪稱重金打造的職業球隊前衛寰島在後來被稱為重慶足球聖地的大田灣體育場正式亮相.
隊裡高峰、韓金銘、姜峰、姜濱四人的總價格,在400萬左右,其中高峰一人170萬。
重慶球迷需要排隊兩天才能搶到一張票,一張40元的票被黃牛炒到240元,當時,一碗重慶小面是一塊錢。
韓金鳴回憶那場比賽時說:走進大田灣球場的一瞬間,他竟然有些耳鳴。看臺上滿滿當當的球迷扯起喉嚨管喊出的雄起,比成都的雄起殺氣更重,聲貝更高。
以孫悟空扮相被中國球迷熟知的猴皮球回憶這場比賽時,用濃濃的重慶話說,我們重慶崽兒,必須給自己的球隊紮起。
一股足球熱潮就這樣席捲山城,這個坐落在中梁山和銅鑼山之間,嘉陵江和長江兩江交匯的城市,在中國足球版圖上從此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
重慶處處爬坡上坎,輕軌穿樓而過,魔幻的城市建築和悠閒安逸的生活,讓山城成為了新的網紅城市。
二十年前重慶大田灣體育場周邊還是一片荒蕪,真正的市區只集中在渝中,南岸這些地方。
猴皮球,大皮球,小皮球,菜背篼,這些重慶足球圈公認的前輩球迷們,每場比賽騎著摩託,搭著公交,趕到大田灣,聲嘶力竭為球隊吶喊助威後,再一路在街頭巷尾的蒼蠅館子,燙一頓老油火鍋,在夏天熱的摳卡(非常熱)的高溫下,打起光巴鬥(光著膀子),面紅耳赤的吼著今天哪個崽兒抓(踢)的可以,哪個崽兒抓的西撇(不好)。
擺(聊)的水翻船翻(很熱鬧),上下城晚上不睡覺的小娃們,穿著15塊錢一件的球衣,聚在一起踢球踢的滿臉花,最後都在隔壁嬢嬢的罵聲中盡興回家,這樣的生活,後來在一部著名的電視劇《霧都夜話》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重慶是公認的美女城市,可能是因為每天都要爬上爬下的走路,讓重慶妹子有著緊緻結實的大腿,常年的霧氣籠罩,皮膚都浸潤在天然的護膚水中,白皙紅潤。
和相隔不遠的成都不同,重慶無論男女,脾氣都直爽大氣,說話也是潑辣大膽。
燙火鍋要紅油翻浪,山城啤酒對著瓶喝,重慶言子也是詼諧幽默,天生自帶喜劇效果。說加油要喊雄起,說換教練要喊下課,罵臥草的球員是抬出去,甩——啦。
一個「也」的語氣詞,能表達出四五種不同的意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川江號子,很能反應這個城市的性格。
當年長江上的船工們,穿險惡的三峽出渝,號子頭扯起花腔,即興的唱詞用不同的節奏變化喊起,船工們同聲吶喊,在艱苦的生活中樂觀的生活,重慶這座城市,秉承了中華民族的隱忍,勤奮,還增添了幽默樂觀的氣質。
在足球熱潮席捲重慶的90年代,有幾個七八歲的重慶小崽兒也在雄起的喊聲中慢慢長大。
在南岸一個大型國有工廠的大院裡,小艾跟著隔壁開掰掰車的大哥要煙抽起耍,在李家沱大橋下,布瑞吉趿拉著拖鞋跟到大娃們跑到錄像廳看古惑仔,還在四川內江的一個小縣城的GAI,學著逃學去打撞球。
這座最年輕的直轄市迅猛的發展,江北,渝北這些曾經的荒郊野外高樓林立,重慶的足球也從前衛寰島,重慶力帆,重慶當代不停的變化,在中國足球歷史上重慶足球從來不是重鎮,球隊轉賣,升降級,變更主場,即使經歷這麼多曲折,所幸香火一直留存。
重慶人對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都有著深深的自豪感,對待足球,亦是如此。重慶奧體中心場均湧入三萬多人讓外地的球迷難以理解,一隻致力於保級的球隊為什麼會有如此的上座率,可能他們永遠無法理解重慶這個城市裡的人對這座城刻進骨子裡的熱愛。
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成長,曾經活躍在大田灣的老一輩球迷漸漸老去,而他們的下一代,已經接過他們手中揮舞的旗幟,繼續為重慶而戰。
小艾,布瑞吉,GAI,這些個當年耳濡目染的的小娃們,用原汁原味的重慶腔調,成立了一個本土說唱團體GOSH,一首勒是霧都火遍了大江南北,他們也會經常來到奧體中心,穿起紅色球衣,為心愛的球隊振臂吶喊,因為他們都是重慶崽兒,他們的骨子裡,流淌著對家鄉的熱愛。
勒是霧都,勒是重慶,有關這座城市的故事,還有很多,讓我慢慢講給你聽。
文:青春哥在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