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杭州)製造業數位化能力中心所在的錢江世紀城。
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藍卓創始人褚健有個夢想,用一個簡單的工業作業系統,幫助中國製造業轉型。
12月12日,他帶著他的夢想——數字工業新引擎新一代supOS工業作業系統,來到2020(第五屆)中國工業大數據大會·錢塘峰會暨未來智造大會,並第一時間進駐同日揭牌的長三角(杭州)製造業數位化能力中心(以下簡稱「能力中心」)。
安卓利用開放的作業系統,吸引了全世界聰明的人開發了大量App供人們使用,使手機真正智能化。褚健的新一代supOS工業作業系統邏輯也是如此,把工廠裡所有設備連接起來,並通過作業系統的開放性,讓全球各個專業的人才,圍繞安全生產、節能降耗、提高產品質量、降本增效等,開發各種工業應用軟體,以此賦能製造業。
而他所進駐的「能力中心」,其目的同樣是賦能製造業,讓製造業再迎「高光時刻」。
打造浙江製造業
數位化轉型的「總醫院」
「能力中心」由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蕭山區聯合打造,並由浙江省圖靈網際網路研究院主導運營,是專門服務傳統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問診」平臺。它就像是浙江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總醫院」,專門診治傳統製造企業在數位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碰到的各種「疑難雜症」。
這個智能製造「總醫院」的運作邏輯,好比「路由器」。將海內外製造領域的數位化服務商聚集到「路由器」,形成規模效應後,為傳統企業的數位化改造輸出「新能力」,進而大大提升企業的智造水平。
比如「能力中心」會有一條場景化展現的全流程製造業生產線,為來訪數位化轉型需求企業提供數位化全場景體驗服務,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查看相關的場景案例,並在能力中心內直接找到專家諮詢,找到服務企業提供解決方案,一站式解決數位化轉型問題。
未來,「能力中心」將立足蕭山、服務浙江、輻射長三角,匯聚產業數位化科研資源、產業資源和合作資源等三大生態,建設展示體驗、供需對接、能力服務、創新孵化、人才引育和科技研發六大平臺。併力爭用五年時間(2021—2025年),實現「雙百千萬」目標,即面向全球匯聚100家產業數位化能力服務企業,立足蕭山培育100個產業數位化典型示範項目,引育1000名製造業數位化複合型工程師,帶動全省10000家企業數位化轉型,輻射長三角10萬家企業數位化,將「能力中心」建成全國一流的加速製造業數位化的賦能平臺。
據了解,「能力中心(一期)」位於錢江世紀城,設有工業大腦體驗中心、「數融製造」展區、工程師創新中心、「IDE」創新孵化空間等。
推動傳統製造業
智能化升級
製造業始終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堅強保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也是省市區聯合打造「能力中心」的時代背景。
而褚健的觀點也頗具代表性,「我更看中蕭山市場,因為它的產業結構,以及豐富的製造業應用場景。」
在1000平方公裡土地上,蕭山集聚了萬向、傳化、恆逸、榮盛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製造業龍頭企業和萬餘家中小製造企業,有著最為豐富的製造業場景。其中,化纖和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在全省領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化纖產能佔全國總量9%左右,製造業無疑是蕭山經濟的頂梁柱和基本盤,更是杭州經濟穩增長的重心所在。龐大「規模」背後,則是嚴峻的「蕭山現實」,數據顯示,蕭山規上工業企業,僅1428家。蕭山製造業這一「困境」,在全省乃至全國製造業的發展中,也頗具「典型性」,某種意義上講,蕭山製造業的升級成功,將為中國製造業的升級闖出一條「新路」來。
因此,蕭山早在2019年就出臺了《製造業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加快推進全區製造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打造「杭州產業數位化第一區」。
而「能力中心」其中一個作用,就是「推一把」。「我們希望通過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用2到3年時間,集聚一批數字服務商,綜合賦能,調動企業數位化改造的積極性,蕭山製造業也定能走出一條新路徑來。」蕭山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打造「能力中心」的同時,蕭山區委組織部將同步建設「杭州(蕭山)信息技術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打造以「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育」兩段式加速賦能平臺,一方面積極引進數位化領域專家學者,滿足企業數位化高層次人才短板,另一方面,定製化培養一批企業急需的「現場工程師」。
打出一套「組合拳」
打造「新製造中心」
蕭山從製造起步,因製造而興,更要為製造業正名。
今年5月11日,蕭山創建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動員大會宣布,從今年起三年內,統籌超1000億元資金,提供1萬畝產業用地(含存量盤活),打造「新製造中心」。到2025年,實現工業增加值、企業數、投資等重要指標在2018年基礎上「翻番」,建成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區、產業數位化第一區、民營經濟活力引領區和新製造總部集聚區。
此後,蕭山「軟硬兼施」打出一套「組合拳」。今年9月24日,蕭山發布「1+4」改革新政,劍指存量工業用地畝均效益低效的「頑症」,對存量工業用地交易增加進一步的「約束」機制,須約定畝均稅收、固定資產投資強度等準入條件,這其實是在「強調」,存量工業用地有機更新,必須「強化」企業的「數位化能力」。據了解,今年年初出臺工業用地有機更新實施細則以來,蕭山已實施50餘個項目,設計投資近百億元,未來將新增近200萬平方米創新空間。
如果把「存量工業用地有機更新」看做「硬體」,「能力中心」的打造就是「軟體」,將服務企業「舊瓶裝新酒」帶來的龐大數位化需求。而擁有數位化服務能力的企業在蕭山集群式發展,找到大量應用場景的同時,也將催化數字的產業化。
【來源:市投資促進局發布時間:2020-12-14】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