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未來,宇宙在銀河帝國的統治之下。帝國有著絕對的權威,一切都井然有序、欣欣向榮。但是在情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卻隱藏著致命的危機。
有一門科學叫「心理史學」。它能夠預測社會在未來的發展軌跡,相當於能夠預測未來。這個時代有一位最偉大的心理史學家:哈裡·謝頓。他憑藉著精深的心理史學知識,預知到當下繁榮的銀河帝國將在三百年後徹底覆滅,而人類將在這一場浩劫中回到科技落後的蠻荒時代,並需經歷漫長的歲月才能重新統一。
災難無法避免,但謝頓希望通過現在的努力來縮短人類必將經歷的蠻荒時代所持續的時期,於是提出了「謝頓計劃」。
小說第一章通過一位即將加入「謝頓計劃」的年輕數學家,在他像劉姥姥驚嘆大觀園一樣驚嘆帝國中心「川陀」的壯麗時,揭示了「川陀」看似發達,實則脆弱的本質,從而點明了帝國潛藏的危機。這是「謝頓計劃」提出的背景和前提,而「謝頓計劃」的第一步,就是編纂一部囊括人類所有知識、科學成果的銀河百科全書。這是基地建立的原始目的,也是一個必要的「藉口」。
02
基地選址在銀河帝國最外緣的:端點星。這裡既遠離帝國的心,在謝頓的「預言」中,也將是最早亂起來的地區。在百科全書編者登陸之前,它是一個沒有移民的荒星;在百科全書編者登陸以後,它是川陀心理史學家們的附屬;在下一代長大之後,它的身份再次發生了變化……此時,銀河外圍已經開始發生叛亂,帝國在銀河邊緣地區的絕對統治被動搖了。端點星的首位市長塞佛·哈定代表著一股新的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作為百科全書編者代表的理事會,是基地的權力中心。他們對帝國有著絕對的忠誠和盲目的自信,認為自己在端點星的使命僅僅只是奉命編纂銀河百科全書,除此之外,一切都不重要。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端點星上的人類不斷繁衍,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認同這樣的觀念和做法。他們視端點星為家園,更加關心自己的生活,要求獲得相應的權力,拒絕為了百科全書而不顧一切。他們的代表是市長塞佛·哈定。
對外,有安納克裡昂星郡虎視眈眈,對內,有躁動的民意早以不滿。當內外矛盾不斷累積、達到臨界點的時候,往往一觸即發。
03
塞佛·哈定作為端點星的第一位市長,雖然他一直信奉「武力是無能者最後的手段」,但是在歷史風雲際會之時,他仍然發動武裝政變奪了權,徹底地控制了基地。在他的帶領下,基地掙脫了帝國的束縛。也是在此時,謝頓留下來的「穹窿」開啟,謝頓的身影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他告訴了人們,基地建立的真正目的:在新興的蠻荒世紀中,用以保存逝去帝國的科學和文化,以待重新發揚光大,建立第二帝國。目前的內外危機只是基地面臨的第一個危機,也是端點星朝著「第二銀河帝國」的大業邁開的第一步。
接下來的三十年,在「文明不斷衰退,核能已被遺忘,科學變質為神話」的情況下,基地正式步入了歷史舞臺。它憑藉著獨一無二的核能,長期為周邊的四個王國提供「科學援助」。儘管有很多年輕人認為哈定過於軟弱,但是畢竟薑還是老的辣。三十年來,哈定的「科學援助」一直披著一件名為「宗教」的外衣,不斷地向四個王國的廣大民眾施加影響。儘管他們的統治者察覺到了哈定的「陰謀」,但是卻沒有放在心上。最終哈定在無數普通民眾的幫助下,兵不血刃地瓦解了外部的威脅,並被捧上神壇,成為和哈裡·謝頓一樣的「先知」。
這是基地的第二次危機,哈定用他的智慧和對時局的精準把握,順利度過。從此,開啟了「宗教」統治時代。這裡的宗教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宗教的最大的不同,在於它能夠在科學的幫助下,將「神跡」變為現實。因此,人們深信不疑!
04
但是,再堅固的統治也終會有腐朽的一天。當人們漸漸識破「宗教」的謊言之後,需要新的力量來承擔「統治」的重任。於是,行商出現了。
「長久以來,行商一直是基地政治霸權的先鋒部隊,在銀河外緣遼闊的星域間,他們不斷地向外擴張……他們利用這些資源所建立的勢力,比四王國的假宗教專制體制還要鞏固……」
前期,基地藉助行商向外兜售「高科技」商品,在教授顧客使用這些產品的過程中,傳播基地制定的宗教教義,以此達到基地向外擴張的目的。但是慢慢地,人們開始警覺,開始防備,傳教的使命越來越難,越來越危險。發展到後期,那些蠻荒地區的人們,嚴令禁止傳教活動,雙方開始劍拔弩張,基地的第三次危機來臨了。
「基於心理史學的必然性,基地的經濟支配力量越來越強,行商越來越富有,權力亦隨之而來……」
在宗教無法滲透新的領域時,基地應該怎麼辦呢?侯伯·馬洛給出了答案。儘管宗教已經失效,但是他看到了一股新的力量,並且運用得得心應手,那就是:金錢。貿易所帶來的,是巨大的財富的積累。而財富積累到足夠多的時候,本身就成為了一種權力。商業王侯侯伯·馬洛與塞佛·哈定一樣,擁有敏銳的目光,能夠穿透歷史的重重迷霧,看到時代發展的方向,並成就一番偉業。
05
歷史發展的大勢,基於無數的人民群眾,但是每一個關鍵的節點,需要英雄人物的出現。哈裡·謝頓的心理史學能夠預知宇宙的未來,卻無法評估任何一個人的命運。也就是說,歷史的大潮無法阻擋,它是清晰、明確的,但是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變數」。面對危險,普通人民往往是一盤散沙,而在散沙之中,總會有那麼一粒沙是與眾不同的,它冷靜睿智、清醒勇敢,能夠在迷茫之中找到新的方向,開啟新的歷史篇章。
馬克思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哈裡·謝頓、塞佛·哈定以及侯伯·馬洛,他們在基地的發展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