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名人,沒有豪宅,但上海這條馬路卻最不能辜負

2020-12-26 荷小衣的分享

這是一條安靜的小馬路,沒有名人,也沒有豪宅,更沒有顯赫的名聲。

不過但看似很平淡的馬路,一旦踏入,視線所到的舊式裡弄、新式裡弄、花園洋房、老式公寓,便處處是驚喜,梧桐樹下的洋房環繞,清淨宜人的環境會給人無限的美好遐想。

位於徐匯區的廣元路,東起衡山路,西至華山路。全長600米。修築於1918年,曾以任中國郵政總辦法國人名命名臺斯德郎路(Route Picard Destelan),民國32年以四川廣元改今名。

這是一條夾在原來法租界兩條重要馬路之間的一條小馬路,咋看起來確實有點不起眼。但是這裡卻是梧桐遮天,馬路兩旁的各式洋房精緻乾淨,一點都不遜於華山路和衡山路的房子。

斯德朗公寓

在廣元路這些建築中,估計最出名最吸睛的要算廣元路41號的斯德朗公寓了,這是一幢高3層的老式花園公寓建築。現代派建築風格,沒有太多的裝飾,鵝黃色的牆面非常的亮眼。

公寓外部整體簡約,樓梯處有簡單的鏤空處理,是典型的現代派風格。公寓內部,水磨石的樓面,鑲嵌著精美的圖案,一層樓梯處的圖案是一個方向標,樓上是一隻帆船,每個圖案都精細漂亮,經歷時間洗滌,依然栩栩如生。非常的低調奢華。

「新利查」西菜館

除了清淨宜人的環境之外,這裡還有一家很有年代感的餐廳,這家老字號已經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了,估計老上海都知道。

這家百年老店經歷了上海從解放前後解放後的幾十年起伏,一度歇業30年,這裡面還有個頗為曲折的故事。在廣元路196號有家紅白相間的外牆,棕色的木門的新利查西菜館。最初由外國僑民的家庭廚師張茂卿開的,他開這家店的初衷,是因為曾經在浦江飯店親眼目睹洋人如何蔑視中國人,他看著門童將前去吃西餐的中國人拒之門外無比的氣憤。

氣不過就自己開了一家西菜館,最初的門店是設在福州路上的,「一枝春西菜社」,之後又開設了一家經營中式西菜的「新利查西菜館」。

當時,西方人經營的餐廳裡的半生熟的牛排,國人是吃不慣的。所以張大廚就根據自己的廚藝經驗結合國人的口味,在他開的餐館進行菜式的改良。比如說,「新利查」烹製的牛排分類小而精,做得比較熟,至少不會血淋淋的,改良之後的牛排入口鮮香,嫩而不腥,深得中國食客喜愛。

「新利查」烹製的煙燻鯧魚、葡國雞、炸豬排以及各種色拉、布丁等食材好,價格便宜,名聲很快就在上海傳開來,吸引了不少名人前來用餐。

不但戲曲界的一些名演員如俞振飛、童芷苓、李玉茹、尹桂芳等成了那裡的常客,就連杜月笙和他兒子杜維屏等也成了這裡的常客。甚至一些外國僑民也經常慕名前來該店品嘗中式西菜,吃後也讚不絕口。

不過,解放後,這家餐廳曾一度因生意不好而歇業30年。到了1980年,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從國外回到上海,也許看到了解放後上海這座城市的包容性極國人的變化,西餐洗菜又重新稱為一種時尚,他又想尋回當年讓他魂縈夢繞的西餐。

四處尋訪後,終於找到了「新利查」老闆的孫子張履安,希望他設法找到原先在新利查工作的舊人及舊人之後,以恢復原汁原味的「新利查」。終於,昔日海上名館「新利查西菜館」重新出現在廣元路196號。

「新利查」開張後,菜式不僅保持了原有特色,而且不斷創新,使菜餚具備了現代西菜的特色。很多老上海慕名而來前來,他們很大程度上都是來這裡尋找當年的情懷的,西餐廳開在這家下馬路上,裡面的經營模式有點80年代國營飯店的味道,不但受到老一輩人的喜歡,年輕人也喜歡在來這裡打卡、喝咖啡吃西餐,以渡過一個美好的周末。

秋冬的梧桐,上海的印記。路邊肆意飄落的梧桐,讓上海添了一份詩意。這麼美的風景,這麼恬淡清幽的小馬路,你要不要來走走,拍張照片?

相關焦點

  • 上海有腔調的64條馬路,儂儕逛過伐?
    14、烏魯木齊南路(淮海中路-建國西路)photo via 圖蟲這一帶有一些名人故居,喜歡的朋友可以選擇去看一看。雖然沒有過多洋氣的店鋪,但是樹影斑駁間的哪些老洋房也是極具情調的。它的小體量並不妨礙它的別具一格,壓馬路的時候說不定就能在老洋房裡收穫隱匿的驚喜。22、東湖路是上海著名的傳統住宅區,17號曾是比利時領館,70號曾是杜月笙公館。如今這條500米不到的小馬路已經搖身一變上海最in小馬路之一,一路都是時髦的餐廳酒吧和咖啡館,簡直是潮人必打卡之地。
  • 首屆逛馬路節就要來了~逛個馬路還過節?值得!上海的馬路又「嗲...
    「兜馬路」可以說是 上海人茶餘飯後的消食必備 大大小小有特色的馬路 在上海真的不少見 逛吃逛吃逛吃 這些馬路可以兜兜轉轉一晚上
  • 上海這6條特有情調的馬路,都沒去過就有點可惜了
    永康路 永康路,在法租界的那個時期曾名雷米路,從嘉善路到太原路,整條馬路不到600米,路兩邊的建築保存得較好,都是歐式建築的風格。 這條在徐匯區中的馬路十分安靜,這裡屬於市中心,與熙熙攘攘的南京路、淮海路,卻大不相同,安靜而有情調。 永康路上有著多年前的小洋樓,歐式風格,看上去非常優雅,雖年代久遠,卻依舊保留著當年的洋派,幽靜的咖啡館、好吃的單片蛋糕,時間在這裡流逝,但又感覺無比美好。
  • 76條文藝馬路 65個商業街區,總有一款適合你
    而心底最愛的還是上海的一條條馬路,有靜謐也有熱鬧,有傳統老味道也有新派潮流範……魔都最好逛的76條馬路和65個商業街區,不僅有好看的風景,還有好吃的美食哦~有空,循著這幾條馬路去拔草吧~Part 1:我最愛的12條馬路紹興路 - 最文藝雖然不過500米,卻遍布著眾多的知名雜誌社、文藝書店、特色咖啡小店、美味餐廳、公園、藝術館、和雅致的茶室等,似乎每走十步,就能挖掘出一個驚喜。
  • 人生在世,最不能辜負的人,其實就一個
    有人說,這世上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也有人說唯有愛與夢想不可辜負,我也想再加上一句:這世上唯有愛與父母不可辜負。人生在世,最不能辜負的人,其實就一個,那便是父母。01很多時候,忙忙碌碌一天,晚上閒下來的時候總是會想,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可終究大多數人也只是匆匆而過的陌路人。沒有哪個人能夠做到,及時去回應別人給予的愛和關心,包括我們自己,也會不經意間辜負了很多人的美意。
  • 當年的上海最「牛」釘子戶,說拆遷款沒有3億就不搬,現在咋樣了
    大家有見過在馬路中央的房子嗎?你們說這樣的房子會好嗎?整條寬闊的大馬路上就你一座的房子,周圍除了馬路意外就是各種城市綠化建設。但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這戶人家,他們就是的確住在這樣一棟位於馬路中央的房子裡面。也是俗稱的釘子戶,而且這個釘子戶還被稱作是上海最「牛」的釘子戶,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吧。上海當年為了要修建公路,不得已只能先對周遭的房屋住宅進行拆遷的工作,大部分戶主們都是欣然答應政府的安排的,對此他們也收穫了一大筆不錯的拆遷款。
  • 從現在起,誰沒有到這條河流上航行過,誰就不算上海人!
    水具有方向性,當年的水自西向東流,自太湖,自蘇州、無錫、宜興、湖州,往上海流。從江南到上海,再到大海。來自河流上遊的流量,按照自然的指令,形成蘇州河高速流量公路,來自富庶江南的物質、財富,在這條河流上川流不息,目的地上海。從某種意義上說,蘇州河才是江南最大的碼頭,而上海是一切流量的變現碼頭。
  • 98%的人愛來的網紅馬路,給你一個喜歡上海的理由!
    初秋的上海太太太迷人了 走街串巷才是打開魔都的最佳方式 或瀰漫著魔都最甜最嗲的味道 或是擁有最時髦的新潮範兒 或私藏了老上海最地道的美食 每一條百年老街都是尋寶之路 收好這份《魔都散步指南》,蕩馬路去咯~
  • 十分上海·申秋|這條一公裡的小馬路,藏著上海秋味,訴說69年前的...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發布了41條落葉景觀道路,一條條「黃金大道」是秋的美景,踩一踩「落葉地毯」是秋的聲音。本期《十分上海》,我們來到了普陀區花溪路,用影像記錄這條小馬路上秋天的樣子,聽聽漫步在此的市民對秋日的愛與眷戀。早上8點多,花溪路醒來了。
  • 拉薩最具魅力的十條馬路
    民族南路的文化氣質在於它不但擁有人民會堂和拉薩飯店兩座民族風格濃鬱的現代化建築,更擁有羅布林卡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    上世紀90年代,西藏圖書館和西藏博物館在民族南路落戶,讓這條馬路增添了更加濃厚的文化氣質。
  • 2020重慶馬拉松的重啟有沒有辜負「所有的等待」
    副標題有意思:願所有的等待都沒有被辜負。 孤立地看標題,看不出啥來。看內容才看得出意思來。 重馬來了,是好事。但關鍵點是我們能不能參與。不能參與,好事與我何幹? 這一下子讓我想起北京馬拉松那不知道是否已經胎死腹中的流出方案來。北馬的「土圍子」做法是,北京人,可以;非北京人,不行。重馬的做法與北馬的做法如出一轍。 也得承認其規定科學的一面。其規定的括號內特別說明:不區分戶籍。這是對的。
  • 上海一「豪宅」坐擁市中心黃金地段,為啥破舊不堪,卻不能拆遷?
    上海一「豪宅」坐擁市中心黃金地段,為啥破舊不堪,卻不能拆遷?上海是很多人非常嚮往的地方, 那麼,上海的標誌性建築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上海的「東方明珠」, 小編說的標誌性建築也不是東方明珠,現在有250多年的上海豪宅, 這個豪宅至今也有這麼長的歷史, 還保存在哪裡? 非常壯觀。
  • 上海富人區曝光,這5區的房產才是豪宅中的豪宅
    就拿李佳琦被傳的這套豪宅來說,雲錦東方的複式公寓位於徐匯龍華板塊,距離黃浦江直線距離不到 900 米,位置還可以,但在濱江豪宅裡算不上頂豪。那上海金字塔塔尖上的豪宅主要都在哪些區域呢?第一,陸家嘴濱江(內環內)。陸家嘴有「東方曼哈頓」之稱,這裡有全中國首個國家級金融開發區,不少外資銀行總部設在這裡,是公認的新興富人區,堪稱有錢都難買到房的超熱門區域。
  • vol1.關於上海的記憶—可可愛愛的小馬路
    那些讓我心心念念的小馬路是我在這城市的心靈家園,每當行走於此,都有一種生活在別處之感,仿佛我此刻站立的地方不是紙醉金迷的上海,只是異地他鄉的寧靜一隅,可以暫時忘卻繁忙的工作,生活的壓力
  • 一個人挺好,沒有辜負,也沒有失望
    我喜歡在有月光的夜晚,獨自漫步在河邊,沒有路燈,沒有喧鬧的廣場舞,只有清冽的風,只有悠悠的水聲,伴我走到路的盡頭。在山河湖海之間,我感覺自己是那麼渺小,很多東西捨不得,放不下,但在面對天地萬物的時候,心裡所有的負累,都可以減輕。
  • 上海灘第一條打破命名規律的馬路
    廣東路,舊時被稱為五馬路,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在上海開埠前,它是通向黃浦江的四條土路之一。回顧先前提到過的大、二、三、四馬路,分別以南京、九江、漢口、福州為名,而到了廣東路命名的形式卻變得特立獨行起來。此處是其中唯一一條以省份命名的道路。
  • 誰說黃陂沒有八車道的大馬路?這不橫店就剛修了一條
    《黃陂區》微信視頻號點開二維碼關注我們了解更多精彩~~~01黃陂沒有8車道的大馬路,不僅非黃陂人這麼說,即使生活在黃陂的很多人也這麼認為。真的嗎?當然不是了,經過武湖的江北快速路就是八車道,但由於這條路主要是為了連接陽邏和江岸而建,黃陂不過是搭便車而已,所以大部分黃陂人在心底裡並沒有將江北快速路也算到黃陂的主要公路數量中去。瞧瞧岱黃高速,再看看江北快速路,小編一聲嘆息,都是郊區連通市區的快速幹道,一個只有4車道,一個起步就是8車道,看來黃陂修路的魄力遠遠不如兄弟城區新洲。
  • 上海許多街道以省份名字命名 為啥偏偏沒有上海路
    近百年來,上海一直是一座中心城市,市內許多街道以全國各省和各主要城市的名字命名。這種取名原則,來自於清朝時期。1862年5月5日,英國領事麥華陀發布了《上海馬路命名備忘錄》,制定了凡是南北走向街道(縱向)以各省的名稱命名,東西走向街道(橫向)以城市名稱命名的原則,並命名了第一批共19條馬路。
  • 勇哥帶你去逛拉薩最具魅力的十條馬路
    行走在城市各條馬路上,我們不僅可以直觀地體會到城市的文化特點,更能在城市不同馬路不同文化特質中讀懂整座城市的性格。    上世紀90年代,西藏圖書館和西藏博物館在民族南路落戶,讓這條馬路增添了更加濃厚的文化氣質。        我喜歡民族南路的理由其實還來自於我曾在這條路上的一所中學裡念過書,那時圖書館和博物館都還沒有建成,但人民會堂和光明電影院卻成為我接受藝術薰陶最大眾的場所。
  • 南京西路PK淮海中路,魔都最時尚馬路你投誰?
    >魔都最具人氣的馬路是哪裡?>南京西路或成兩大贏家  成為了上海最受國際零售和餐飲品牌青睞的商圈  這兩條最早起步,又相距較近的魔都兩大「心臟」  難免會被拿來進行比對一番    與iapm隔條馬路相對的百盛、巴黎春天等都是老底子上海寧必逛的商場,一路見證了淮海中路的改頭換面。各個年齡層誰不愛在這條腔調滿格的馬路上從早逛到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