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鳳閣鸞臺平章事」,是什麼官?為什麼人人忌憚!

2020-12-18 騰訊網

最近幾天作者在看電視劇《神探狄仁傑》,其中有個加蓋在狄仁傑身上的一個頭銜叫「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個官職名字聽起來很有文化味,也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每次當狄仁傑身處險境,當他亮出這個名號以後,那些囂張的壞人立馬就「安分」了很多。

那麼這個「鳳閣鸞臺平章事」到底有多厲害?這是個幾品的官職?接下來作者將為你來解答。

要了解這個官銜,我們就必須先了解唐朝的官職體制。唐代官職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歷史上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最早由魏文帝曹丕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而建立,在後來的幾百年間,雖然有小調整,但大綱不變。

唐代官職體系沿用南北朝及大隋,九品中正制中,正一品如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都是虛銜,其實沒有實際意義,只是一個榮譽稱號罷了。

唐初年間,以中書、門下、尚書三省綜理政務(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門下二省地處宮內,尤為機要。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並為宰相。

再往後,除了三省長官為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員參預朝政機密。如果這些官員的品級比較低,就開始啟用 「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到了武則天登基以後,武則天又把它改成「同鳳閣鸞臺三品」或「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的頭銜,亦為宰相。

所以,這下我們也就明白了,《神探狄仁傑》裡,狄仁傑的那個「鳳閣鸞臺平章事」其實也是宰相的職位,可謂是位極人臣,所以一般官員看到後都非常忌憚。

另外,關於「同平章事」這個職位,雖然是唐朝300年間不曾中斷的一個職位,但是他的職能卻在不同的皇帝當政期間,實權和事權都有不同。到了唐朝晚期,五代十國時期,「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雖是宰相,但那時樞密使權重,「同平章事」的實權被侵奪,基本上如同虛設。

到了宋朝,宰相的職位,除了「同平章事」,還有一個叫「參知政事」,同平章事為首,參知政事為次。像宋朝著名的王安石和範仲淹都曾擔任過「參知政事」的職務。

其實,關於狄仁傑的職位,不止這一個,「鳳閣鸞臺平章事」只是他的一個頭銜而已。狄仁傑去世以後,後代的皇帝對其還有加封,比如有,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闢後,追贈司空、梁國公。

針對「鳳閣鸞臺平章事」這一職位,《新唐書·狄仁傑傳》有著這樣的記載:狄仁傑曾「拜鸞臺侍郎,復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則天將中書省改名為鳳閣,門下省改名為鸞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說歷朝歷代的官職,僅僅「宰相」一個官職名稱就有很多。

相關焦點

  • 狄仁傑的「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到底是個什麼官,為何會人人忌憚
    從前,《神探狄仁傑》系列電視劇在熱播的時候,就有人發現:英明神武的狄仁傑居然只是一個三品官,他的官職叫做「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其實是武則天時期宰相的一個別稱。在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的宰相都有著不同的稱謂。
  • 狄仁傑的官有多大?看《神探狄仁傑》帶你了解唐朝的官吏制度
    在這部劇中我覺得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每當狄仁傑向眾人亮明自己身份的候,給人一種君領天下的感覺好威風。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狄仁傑在唐朝是一個多大官? 狄仁傑武周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武則天統治集團的核心成員,官居宰相。曾經擔任過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後來又升為鸞臺侍郎。
  • 狄仁傑明明是宰相,為何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這些官名都好理解,看字面也能明白的七八九,其中一個官銜,需要說道說道,那就是「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先看《神探狄仁傑二》中一個片段:轎簾打開,狄公低頭走下大轎,忽然他覺得身前有人,趕忙抬起頭來,張柬之站在面前。狄公一愣:「束之!」
  • 唐朝宰相是三品,刺史也是三品,那為何刺史對狄仁傑非常恭敬
    看過《神探狄仁傑》的人都知道狄仁傑是有名的偵探,是中國的福爾摩斯。什麼疑難冤屈之案在他手上都處理的相當妥當,沒有一個人被冤枉。他在天授二年(691年)被封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處理尚書事務。他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剛任職4個月就遭到酷吏來俊臣的誣告謀反,被削去重職。
  •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狄仁傑貴為宰相,為啥有這么女裡女氣的頭銜?
    在《神探狄仁傑》中,對於狄國老的頭銜,也許不少朋友會感到好奇:「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為啥看起來這么女裡女氣的?這是個很具有時代特徵的官職,實際上就是宰相。之所以看起來這么娘,那是因為被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給改的。在其他時期,這個頭銜其實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神探狄仁傑到底官有多大?
    因為「元芳你怎麼看」《神探狄仁傑》系列這兩年火了,在電視劇裡最喜歡看狄仁傑絕地反擊的情節。尤其是狄仁傑微服私訪被惡人欺壓,而後時機成熟絕地反擊,壞人說:你到底是誰?竟敢如此與朝廷命官說話,不想活了嗎?狄仁傑說:我,內史狄仁傑,并州人士,同鳳臺鸞閣平章事,加黜置使,聖上授我便宜行事之權。壞人立刻腿軟跪倒在地大呼:狄國老,小的有眼不識泰山,您饒命啊!!!
  • 狄仁傑所任的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到底是多大官,為何刺史都懼怕
    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也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則天時期將中書省、門下省改為鳳閣鸞臺。所以也就有了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的官職。下面我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刺史分別敘述,便於大家知曉其官位大小。一、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隋及唐初,以三省長官尚書令、中書令(隋為內史令)、侍中(隋為納言)並為宰相,惟尚書令以秩高罕除,遂以尚書省的副長官左右僕射為宰相之任。而中書、門下兩省的副長官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及其他官員參議國政為宰相會議成員者,須由皇帝臨時加以名號。
  • 狄仁傑的官職是什麼?幫你解惑
    狄仁傑曾經出任過的官職並非是自始至終只有一個,而是隨著時間還有機遇多有變換。這些年影視劇的影響下,主要塑造了狄仁傑作為「神探」的形象,而歷史上的狄仁傑則被「分割」成了兩半,唐高宗時他是辦事認真的能臣,武則天時是中樞決策的宰相。
  • 狄仁傑被神化?一代名相一生傳奇,卻至死只得三品官職
    狄仁傑也曾遭到這樣的懷疑,在熒幕上,狄仁傑一代名相斷案入神,甚至頗受武則天喜愛,為何官職只有"三品"內史呢?起步即"四品",招人嫉妒從狄仁傑的官路之處看起,其實狄仁傑的從政經歷,是有階段性的!天授二年的九月,狄仁傑正式踏入了官場,一如官場狄仁傑就被任命為"地官侍郎"以及"鳳閣鸞臺章事",兩個官職都是位列四品,對初入官場的狄仁傑來說,無異於天賜皇恩,但是也正是因此,招致了他人的嫉妒,給自己惹來了禍端。天賜皇恩有時也正是一切災難的起源!
  • 流芳百世的狄仁傑,只是一個正三品官職,為何能成為文官之首?
    年輕時候進行科舉考試,以明經及第成功的當上了仕途,曾經做過許多職位的官,最出名的就是在擔任洛陽司馬的時候,一年之中將積壓的案件全部破了,涉案人數就然達到了一萬七千多人,最後沒有一個人對判決反對的,這些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 狄仁傑:為官者,但求上不愧於天,下不愧於民
    狄仁傑(630年-700年),出身太原狄氏,別稱狄梁公、狄國老,字懷英,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時期宰相,傑出政治家。皆以不畏權貴、造福民生著稱。武周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授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
  • 清廉一生的狄仁傑,曾兩度官拜宰相,為何最高的品階只有三品?
    狄仁傑是歷史上少有的敢於直言,剛正不阿的清官,所以他的事跡和人品也被後世傳頌和讚揚。他曾兩次擔任宰相。當他第一次被提升為宰相時,他擔任過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後來他被彈劾和降職,因為他指責宰相張光輔縱容部下勒索。再之後,他被誣衊謀反,並被貶為地方官員。
  • 歷史上,狄仁傑乃一代名相,為何只是一個三品官兒?
    歷史上的狄仁傑確實最高只做到三品官兒。當初狄仁傑以科舉踏入仕途,最初只是一個從七品下的汴州判佐。其後做過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等職務。一直勤勤懇懇工作了二十多年以後做到了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加授了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時狄仁傑才做到了三品的職位。
  • 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也是大將軍,為何只能給狄仁傑當保鏢?
    我們先看《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的官職:甘南道遊擊將軍(正七品上)、使團護衛隊隊長、狄仁傑衛隊長、檢校鷹揚衛中郎將(正五品上)、千牛衛中郎將(正四品上)、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正三品上)、蔥山道行軍副大總管。
  • 唐朝的武則天時期她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放過,為何卻重用狄仁傑?
    之所以狄仁傑會被武則天看重並且受到重用,那就是他能擺正自己作為一個臣子的位置。他不參與涉及要皇權相關的陰謀中去,只是幹好自己的職位,武則天對於他這樣的能臣,自然是十分重用的,她不不用擔心狄仁傑會在自己的背後搞什麼小動作。
  • 唐代宰相為正三品,那麼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神探狄仁傑》是一部較為優秀的影視作品,劇中狄仁傑的官職是「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按照唐代的官制,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為正三品,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宰相統率百官,按說應是正一品大員,為何狄仁傑只是個正三品呢?如果連宰相都是正三品,那麼以上的一品、二品官又都是什麼呢?
  • 狄仁傑和武則天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何狄仁傑死後,武則天哭了
    特別是在武則天執政時期,最為依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狄仁傑。狄仁傑盡心輔佐武則天,可謂武則天的左膀右臂,深受武則天的寵信。狄仁傑一生當中,最輝煌的時刻,是在武則天在位時期,而武則天的統治,也一定程度上為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礎,武則天經常將國家大事交給狄仁傑處理。兩人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親密。所以,無論是歷史小說,還是現代影視劇,都喜歡將兩個人的關係描寫得非常曖昧。
  •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不算大富大貴的少年經歷,再加上不斷的遊歷生活,使得狄仁傑少年時期沒有養成一般官員子弟身上的那種驕奢荒糜習氣,而是刻苦好學,沉穩鎮靜,少年老成。有一次,狄府發生案件,當地官員前來查驗,家裡人爭相申辯,喧鬧不已,只有狄仁傑在房內絲毫不為外界所幹擾,繼續讀書。查驗官吏看見這個小人兒居然不主動出來接受詢問,十分生氣,問他為什麼不出來。
  •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可為何他至死也只是個三品官職?
    畢竟,權是權,官是官,二者不一定對等,這也都是帝王權衡之術。 不過也正是由於李世民曾當過此官,之後眾臣為了避諱,無人敢任此職,無奈之下,唐高宗李治索性把此職廢除,對於此事,《舊唐書》亦有所記載 「其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及天策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