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喜歡做生意不喜歡給人打工是出了名的,這主要和廣東人的性格跟整個社會風氣有關,廣東可以說是走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特別是珠三角一帶,改革開放之初廣東遍地是機會,只要膽子大一點自己下海當老闆,大部分人都能賺到錢,再加上廣東人的精明、能吃苦等性格,所以喜歡做生意都是刻到骨子裡,而廣東人的這些特點在潮汕這個地方體現得更加明顯。
講到潮汕這個地方,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李嘉誠、黃光裕、馬化騰這幾個中國前首富,好像潮汕人做的都是一些大生意,辦大企業,其實並不是,潮汕人有很多,大多數人做的都是一些傳統小生意。比如我們所說的士多店。那麼到底什麼是士多店呢?
士多店是從英文「store」演變而來的,最先出現這種說法的是香港,之後才流行到內地,特別是在廣東沿海一帶,當地人都喜歡把商店叫做士多店。那為什麼潮汕人都那麼喜歡開士多店呢?士多店真那麼賺錢嗎?
在一些外行人看來,士多店這種小店就賣賣一些雜貨和生活用品,好像賺不了多少錢,為何很多潮汕人一整家人都守著一家店,賺的錢真能養活一家人嗎?事實上不止是潮汕這些地區,在全國很多地區也有很多人開一家小賣鋪養活一家人,存錢買房買車,所以說小賣部還是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根據統計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便利店日均門店銷售額4936元,而便利店的毛利率一般是在20%-30%左右,如果按照20%的利率計算的話,那麼一天的收入至少也有1000塊左右,這樣的收入水平完全夠一家人的生活支出。
而一家人看一個店顯然更有利,店鋪可以從早開到晚,完全不用請幫手,節省了人工成本的支出。而且自己家裡人看店還會更用心去對待顧客,這樣回頭客也會更多。潮汕人善於維護人際關係也是出了名的,這也是把生意做好的關鍵因素之一。
但是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再加上去廣東打工的人減少,這些百貨店也沒有以前那麼賺錢了。以前沒有網購時,商品的利潤能多加一些上去,現在有網購對比價格,利潤加不了多少。在加上之前對於這些便利店管理沒那麼嚴格,很多便利店都會放幾臺電腦給人家上網,也就是所謂的黑網吧結合。即能多增加一項收入,還能多賣商品,而且還有玩遊戲的點卡收入等等,反正以前開便利店的收入方式有很多種,但是現在便利店放電腦是絕對行不通了。
綜上所述,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便利店都賺錢,虧本的也有很多,畢竟生意也是看運氣,看人做,有賺就會有虧。而潮汕人寧願開士多店而不願意打工更大的原因是,經營好一家士多店養活一家人並不會太困難,而打工不自由不說,還不一定能養活一家子人。但隨著店租成本越來越高,現在士多店經營也越來越難了。